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20)
2023(20732)
2022(17311)
2021(15962)
2020(13107)
2019(30009)
2018(29613)
2017(56212)
2016(30465)
2015(34123)
2014(34119)
2013(33422)
2012(30970)
2011(27900)
2010(27919)
2009(25642)
2008(24808)
2007(21952)
2006(19710)
2005(17234)
作者
(87787)
(73080)
(72425)
(68894)
(46441)
(35021)
(32939)
(28569)
(27824)
(26057)
(24868)
(24673)
(23290)
(23042)
(22565)
(22332)
(21599)
(21495)
(20979)
(20809)
(18200)
(18005)
(17783)
(16828)
(16377)
(16254)
(16085)
(16061)
(14706)
(14468)
学科
(130533)
经济(130399)
管理(84296)
(84267)
(65752)
企业(65752)
方法(55763)
数学(48109)
数学方法(47497)
(42670)
中国(37770)
地方(32273)
业经(31298)
(30676)
农业(28583)
(25992)
(24060)
(22043)
贸易(22026)
(21253)
理论(20430)
环境(19975)
(19948)
银行(19903)
(19618)
金融(19615)
技术(19243)
(19109)
(18976)
(18778)
机构
学院(431060)
大学(430393)
(172012)
管理(168292)
经济(168252)
研究(146786)
理学(145422)
理学院(143763)
管理学(141081)
管理学院(140283)
中国(110052)
(92130)
科学(90397)
(78808)
(73124)
(72568)
中心(67286)
研究所(65943)
(64509)
业大(64030)
财经(62745)
(59837)
师范(59244)
北京(58210)
(57166)
农业(56003)
(54058)
(53786)
经济学(51949)
师范大学(47905)
基金
项目(295763)
科学(233165)
研究(217444)
基金(213886)
(186296)
国家(184675)
科学基金(159043)
社会(138167)
社会科(130737)
社会科学(130707)
(115977)
基金项目(113024)
自然(102134)
教育(100283)
自然科(99760)
自然科学(99738)
自然科学基金(97920)
(97356)
编号(88878)
资助(87779)
成果(71979)
重点(66382)
(65926)
(64867)
课题(61801)
(60874)
国家社会(57062)
创新(56810)
科研(56105)
教育部(55820)
期刊
(193131)
经济(193131)
研究(126616)
中国(86905)
(70016)
学报(67710)
科学(63366)
管理(61625)
(58436)
大学(52408)
教育(50811)
学学(49249)
农业(47489)
(40227)
金融(40227)
技术(38478)
业经(34301)
财经(30106)
经济研究(29800)
(25754)
问题(25721)
(23193)
图书(22413)
(20948)
科技(20384)
技术经济(20074)
理论(19539)
资源(19440)
统计(19318)
商业(19157)
共检索到641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张江峰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熊静  滕容梅  欧开航  杨昕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融共促有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西南喀斯特地区8个省份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强,且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优化趋势,总体呈四周高、中部低,且以“U”字型由四周向中部逐渐降低的空间差异特征;研究初期为乡村旅游滞后型,后期逐步实现同步,并向更好的协调类型发展;两大系统耦合协调是受文化作用力、经济驱动力、产业聚集力、政府推动力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态文化的影响力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凌   冶建明   朱梦梦  
[目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客观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乡村发展综合特征,根据地区差异性划分乡村发展类型并提出针对性优化建议,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的统计数据,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包含42个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借助改进后的熵值法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开展兵团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1)兵团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维度发展水平评价得分和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2)兵团乡村振兴耦合度、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师市间差异明显;协调度呈现“天山南坡发展区—天山北坡发展区—沿边口岸经济区—南疆发展区”的空间格局。(3)结合协调影响力指数来看,五大维度在研究期间对不同师市的作用方向各异。(4)综合协调度与协调影响力指数,将研究区乡村发展细分为3类6型共11个亚类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结论]兵团乡村振兴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师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维度对兵团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制约作用显著。未来应基于上述分类结果,针对现存短板出台相应振兴策略,走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小琴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对其耦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山西省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在0. 3~0. 7,处于中等耦合阶段,两者的发展水平进步较快;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2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2013—2015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在2016年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结论](1)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值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在2016年均处于近7年最高点,但耦合度增长迟缓,今后应注重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以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全面协同发展;(2)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增长态势明显,耦合效应明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山西省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3)山西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可分为起始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耦合度从2012年起长期处于稳定的中度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明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涛   廖晓霞   陈金锐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破解乡村跨越式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和新引擎,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和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评估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和空间差异。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呈稳步增长态势,整体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迈向中度协调水平。地区异质性不断扩大,形成东部和中部地区遥遥领先、西部和东北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发展指数高的省份溢出效应显著,增速快,耦合协调水平高,而欠发达地区联动效应不足,组内差异显著,二者耦合协调度低。因此,应正视空间异质性,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虹   何洋   胡长伟  
我国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着力点。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两种耦合机理出发,明确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分阶段耦合发展方式。指出了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合理、“门槛”效应突出、二元经济结构三个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以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分析为基础,构建城乡经济循环为外部动力、“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内部发展途径的长效复合协调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丽  胡烨君  马志云  
文章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这一视角出发,在解析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时空差异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探究黄河流域内部耦合协调度差异的来源,并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类型演进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耦合协调水平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增长后劲不足;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下游、中游、上游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递减趋势;总体Dagum基尼系数在持续缩小,各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是黄河流域基尼系数的构成主因;三大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转移概率存在区位差异,黄河上游的青海和甘肃在下一阶段仍将处于初级协调等级,中游地区达到中级协调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会继续保持在该水平,下游地区的河南和山东则有一定概率出现协调水平回落现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静   郭二艳   朱玉芳  
[目的]伴随旅游业效益逐步提升,其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为探究两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文章以华中地区及区域内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2004—2019年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的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关联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2004—2019年,华中地区旅游业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分别由0.0001和0.0339提升至0.9433和0.9381;(2)除2004年,华中地区旅游业与乡村振兴为低度耦合外,2005—2019年均为高度耦合,说明两系统存在良性互动;(3)灰色关联分析发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营业额、国内旅游人数与乡村振兴子系统的关联度较高,分别为0.7201、0.7110、0.70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村用电量与旅游业子系统的关联度较高,分别为0.7591、0.7560、0.7559、0.7229。[结论]华中地区旅游业与乡村振兴间有较强的耦合关联关系,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应当接续探索其高水平耦合关联的现实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符莲  熊康宁  高洋  
在耦合协调及障碍度模型上,对贵州省2008—2016年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增幅达0.83;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稳步提高,由严重协调转变到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类型由旅游发展滞后演变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类型;协调障碍因子包含废水排放总量、烟粉(尘)排放总量、旅馆业年末客房床位数、铁路旅客周转量等。样本期间系统综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步调不一致,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能很好地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海央  朱明月  张林  
文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9—2020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区域间差异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东北地区外,全国与其他区域均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尤其以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农村金融“量”与“质”的系统性失衡、“质”的空间性失衡对高质量发展造成核心障碍,农业耕地质量及利用效率、农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核心障碍。以上因素应是提升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协同发展的关键瞄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聂学东  
[目的]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而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两者的协调度。[结果](1)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系统的得分介于0.784 2~1.572 3,其中石家庄的得分最高(1.572 3),其次是邯郸(1.404 8),邢台(1.397 4),而承德的得分最低(0.784 2);(2)乡村旅游系统的得分介于0.768 7~0.954 7,其中石家庄得分最高(0.954 7),其次是廊坊(0.927 6)、保定(0.925 3),但就整体而言,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差别较小;(3)河北省大部分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较高以上水平,其中石家庄和邢台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986 8和0.923 2,处于高度耦合水平;唐山(0.849 5)、秦皇岛(0.853 3)、邯郸(0.881 9)、保定(0.864 2)、张家口(0.813 3)和廊坊(0.890 4)处于较高耦合水平;沧州(0.764 4)和衡水(0.726 8)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而承德为0.695 5,处于低度耦合水平。[结论]分析河北省各市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对于全省乡村均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