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55)
2023(20713)
2022(17177)
2021(15870)
2020(13138)
2019(29790)
2018(29026)
2017(54694)
2016(30083)
2015(33842)
2014(33694)
2013(33677)
2012(31640)
2011(28888)
2010(29138)
2009(27287)
2008(27090)
2007(24508)
2006(21980)
2005(19844)
作者
(92732)
(78312)
(77750)
(73962)
(49725)
(37622)
(35104)
(30307)
(29618)
(27991)
(27005)
(26182)
(25267)
(24833)
(24678)
(23971)
(23366)
(22817)
(22719)
(22332)
(19597)
(19474)
(19031)
(17857)
(17775)
(17540)
(17331)
(17119)
(15962)
(15745)
学科
(142986)
经济(142834)
(82149)
管理(78378)
(58526)
企业(58526)
方法(56081)
(53284)
数学(48788)
数学方法(48310)
中国(37674)
农业(35245)
业经(32349)
(31568)
(31219)
地方(31139)
(25653)
(25634)
贸易(25619)
(24863)
(20960)
银行(20885)
(20734)
金融(20731)
(20044)
环境(19894)
(19328)
理论(18461)
(18294)
(18047)
机构
学院(448904)
大学(448746)
(190897)
经济(187172)
研究(165049)
管理(162291)
理学(139601)
理学院(137839)
管理学(135363)
管理学院(134535)
中国(124568)
科学(103846)
(97959)
(95335)
(86671)
(85060)
研究所(79063)
农业(76313)
中心(74026)
业大(73890)
(68616)
财经(67883)
(61850)
(60430)
北京(60083)
经济学(60062)
师范(59732)
(58067)
经济学院(54085)
(54005)
基金
项目(298761)
科学(233767)
基金(218433)
研究(210363)
(195022)
国家(193375)
科学基金(162188)
社会(136502)
社会科(129153)
社会科学(129114)
(115612)
基金项目(115196)
自然(105151)
自然科(102696)
自然科学(102657)
自然科学基金(100883)
(98473)
教育(94845)
资助(89163)
编号(81502)
重点(68730)
成果(66747)
(66440)
(66208)
(60972)
国家社会(57982)
课题(57918)
科研(57487)
创新(57246)
计划(55860)
期刊
(218790)
经济(218790)
研究(131851)
(95355)
中国(89783)
学报(82909)
科学(74031)
农业(64128)
(64087)
大学(61515)
学学(58684)
管理(56629)
(44676)
金融(44676)
教育(40911)
业经(37478)
经济研究(34793)
财经(34621)
技术(34221)
(33139)
问题(29965)
(29889)
(25249)
(24001)
世界(23687)
技术经济(22203)
业大(21800)
资源(21192)
国际(20884)
统计(20766)
共检索到678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瑞英  席建超  王新歌  李竹  吕献红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席建超  张楠  
乡村旅游发展正在对乡村农户生计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以英国海外发展部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旅游影响下乡村聚落农户生计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业正深刻改变着乡村聚落均质化的农户生计模式,使得农户生计模式发生分层和空间极化,并形成旅游主导型和兼业型两种生计模式。对生计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进行比较,发现旅游主导型"专业化"生计模式远远好于非旅游农户兼业化的"多元化"生计模式。"生存型"生计和"发展型"生计模式的对比研究,对于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席建超  王首琨  张瑞英  
优化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是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论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旅游村落苟各庄村为案例,研究了28 A来聚落"三生"空间的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因旅游业导入村落正经历着加速的空间重构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乡村生产生活空间逐步减少,生活-生产和生态-生产复合新型功能空间逐步增加,具体表现为生产空间由村外向村内转型发展,生活空间由分散到集聚的立体扩展,生态空间由斑块分割向整体利用的全面扩展。与传统乡村聚落"空心化"空间重构过程产业发展集聚、农民居住集中、资源利用集约不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复杂性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认识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的重要研究手段。论文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地为例,通过构建旅游联系强度模型,建立旅游地空间网络,并运用TOP网络空间分析以及复杂网络理论,揭示旅游地网络空间结构与组织的复杂性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地网络具有空间集聚性,形成了以核心景区为中心,由中心城镇、乡村社区和特色园区共同构成的空间集聚单元,并体现出"邻近连接"与"择优连接"的双重特性;2)旅游地网络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网络特性;3)每个节点的前三名和前五名旅游联系强度网络(T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圆刚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拥有的价值观和原先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旅游的农村居民人数逐年增多,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却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受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文章基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因素,针对目的地选择方案偏好,确定群体专家的权重,提出关于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群决策方法,通过对区间数向量内积的定义,对于专家评判的差异度和相似度进行计算,确定专家的权重,对最小化偏差的目标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对综合属性值进行排序得出结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春礼  曾忠禄  
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现有的研究文献更多聚焦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相互作用路径的研究,对于旅游业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如何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的理论研究缺乏充分探讨。本文借鉴"自我发现"理论,并结合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联动作用和遗漏作用,揭示了旅游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使旅游目的地孕育经济活动中大量的"自我发现"机会,但旅游目的地必须强化旅游业与经济体系中的联动作用,减少旅游业的漏损作用,才能有效地把握"自我发现"机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园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政治五个方面。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旅游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以期当地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和旅游规划时能兼顾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和主观满足体验,从而促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孟浩  席建超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城乡系统演化研究中重要而具像的表征。文章引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以GIS和Netlogo为平台,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区,结合实地调查、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通过分析农户智能体、旅游者需求和政府调控的关系,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模拟了该村1985—2010年用地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的转化精度为75.36%,用地功能转变的精度为85.29%。研究表明,多智能体模型克服了过去对旅游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系统演化研究中以定性描述和基于经验和方程式表达为主的不足,实现了对旅游乡村聚落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及较为准确的动态模拟,能够为定量研究乡村聚落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优化调控空间演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彦  于伟  
基于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山东省部分历史街区实证调查表明,居民感知的旅游主客冲突包括资源环境冲突、经济利益冲突、生活习惯冲突和认知情感冲突。主客冲突对居民心理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居民旅游活动参与能够放大经济利益冲突和认知情感冲突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也能缓和资源环境冲突的影响强度;决策参与则能降低主客冲突对居民的消极作用。因此,旅游目的地政府及社区主体组织需要通过制度规范和风险防控等化解主客冲突,居民则需要通过经济、心理和政治增权不断提升其心理幸福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耀斌   李颖   赵瑞涛   姚蓉   李汶霖   吴若雪  
返乡农民工旅游创业为乡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乡村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贡献和价值。该研究通过321位返乡旅游创业农民工的一手调查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对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动机如何影响创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乡村旅游创业幸福感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创业动机能够显著创业幸福感;创业环境和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动机提升创业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二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返乡农民工的乡村旅游生存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完全中介效应,机会性创业动机对创业幸福感是部分中介效应,机会性创业动机比生存性创业动机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幸福感更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佳琳  王菁彤  方天宇  
乡村在线旅游对培育服务业新增长极、带动农村经济造血式升级和推进"资源-文化-技术-治理"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服务模式的聚合和内容的优化。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海林雪乡在线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环境、游客间信息互动与旅游体验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模型检验游客乡村在线旅游游乐动机与乡村在线旅游服务体验的正向影响关系。对此,提升游客间信息的互动效果、加大乡村旅游服务建设力度和借助新三网融合提升新奇动机等,对提升乡村在线旅游体验具有实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