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4)
- 2023(6369)
- 2022(5111)
- 2021(4640)
- 2020(3639)
- 2019(8248)
- 2018(7926)
- 2017(14421)
- 2016(7777)
- 2015(8696)
- 2014(9077)
- 2013(9031)
- 2012(8327)
- 2011(7724)
- 2010(7920)
- 2009(7579)
- 2008(7337)
- 2007(6870)
- 2006(6284)
- 2005(5143)
- 学科
- 济(35764)
- 经济(35649)
- 农(23704)
- 业(19147)
- 管理(17591)
- 农业(15949)
- 方法(12097)
- 地方(11909)
- 业经(11638)
- 中国(11024)
- 企(10332)
- 企业(10332)
- 数学(9625)
- 数学方法(9453)
- 发(7734)
- 农业经济(7417)
- 制(6777)
- 财(6481)
- 发展(6325)
- 展(6319)
- 学(5745)
- 环境(5631)
- 建设(5600)
- 收入(5477)
- 理论(5336)
- 村(5308)
- 农村(5289)
- 策(5031)
- 工作(4953)
- 土地(4854)
- 机构
- 学院(115429)
- 大学(110544)
- 管理(43364)
- 济(40930)
- 经济(39623)
- 研究(39259)
- 理学(36333)
- 理学院(35845)
- 管理学(35102)
- 管理学院(34879)
- 中国(29550)
- 科学(25173)
- 农(23911)
- 京(23723)
- 范(19534)
- 师范(19389)
- 江(19364)
- 中心(19185)
- 所(18822)
- 财(18774)
- 业大(17887)
- 农业(17145)
- 研究所(16943)
- 州(15707)
- 师范大学(15421)
- 省(15115)
- 北京(14917)
- 院(14441)
- 财经(14038)
- 技术(12732)
- 基金
- 项目(77652)
- 科学(60607)
- 研究(60066)
- 基金(53049)
- 家(45335)
- 国家(44840)
- 科学基金(38348)
- 社会(38330)
- 社会科(35815)
- 社会科学(35803)
- 省(33985)
- 基金项目(28574)
- 教育(26756)
- 划(26687)
- 编号(25583)
- 自然(22486)
- 自然科(21857)
- 自然科学(21851)
- 资助(21413)
- 自然科学基金(21383)
- 成果(20706)
- 课题(19063)
- 发(18974)
- 重点(17408)
- 部(15774)
- 年(15516)
- 发展(15484)
- 创(15274)
- 展(15172)
- 国家社会(15096)
共检索到179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成军 李晓琴 程远泽
协调度的评价是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在PSR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突变决策的熵权改进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并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都江堰市近6年的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7年,都江堰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障碍因子是从经济、环境类向社会、文化和管理类转变;农村风貌改造率、乡村景观与农村建筑的协调率、村庄规划编制及执行率、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以及区域文化原真性保护投入度等是影响二者协调的重要障碍因子;二者协调度提升要通过促进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来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瑾 赵辰 韩苗
[目的]开展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并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太谷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影响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1)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平川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优于山地区。(2)不同耦合作用系数的取值,对城乡建设用地转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2010年以来,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的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逐渐由明星镇向周边乡镇圈层蔓延式提高。平川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山地区。(3)2010—2018年,影响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2010—2016年)以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为主,第 2 阶段(2017—2018 年)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影响为主。影响平川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为主,山地区则以乡村转型系统为主。[结论]太谷区可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礼莎 龙花楼 杨嘉艺 潘欣瑶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乡村人地关系矛盾凸显,直接影响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文章以洞庭湖区24个县域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组合客观赋权、加权求和等方法综合评价其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质量发展水平,构建障碍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障碍因子,并对2013—2021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2)通过障碍因子识别发现,环境、经济、社会保障等受障碍因子影响较大,识别障碍因子有利于各县域结合自身发展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3)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与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呈正相关。(4)根据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及发展阶段特点,可将洞庭湖区24个县域分成3种发展类型:协调平衡型、磨合良好型、失调滞后型。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促进各县域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将有利于乡村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洞庭湖区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航 王跃伟
[目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民生维度目标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相呼应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该文构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的测度体系。[方法]运用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潜力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潜力水平总体不高,且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与省域相比,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潜力水平处于较高等级,高水平地区从点状分散向集聚分布格局转变,部分省域的等级呈现动态变化。[结论]经济、文化、社会维度是准则层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文化维度的障碍度呈降低趋势,环境、社会维度的障碍度呈增大趋势;环境治理、绿化覆盖、客源市场消费能力、产业规模、居民消费水平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佳欣 王凯
以“要素→结构→功能”为逻辑主线探讨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机理,采用改进的耦合协调模型、基尼系数、Tapio脱钩指数及障碍度模型,分析2002—2021年武陵山区5个中心城市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异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武陵山区和美乡村建设水平与旅游城镇化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旅游城镇化增速低于和美乡村建设;区域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张家界市旅游城镇化水平居于首位,铜仁市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最高。(2)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呈现耦合互馈特征,实现从基本协调到中度协调的类型转换,空间差异先缩小后扩大,2018—2019年协调状态稳定性较强,但短期内难以跃迁至优质协调阶段;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一致,呈现“怀化市>张家界市>恩施州>湘西州>铜仁市”的态势。(3)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之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脱钩类型以扩张性负脱钩和弱脱钩为主。文化振兴与社会福利是制约武陵山区和美乡村建设与旅游城镇化协调关系的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彩丽 闫绪娴
提升乡村韧性水平,建设韧性乡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工程”四维评估框架构建乡村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障碍度模型对中国乡村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区域异质性,揭示其空间相关性特征,并诊断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在时序变化上,中国乡村综合韧性水平逐年提高,空间差异先减后增;生态韧性是影响区域均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乡村韧性高于中西部;较低韧性和低韧性区域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区域内不均衡是导致中国乡村韧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关联上,中国乡村韧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值呈“W”型波动态势;乡村韧性的正向集聚程度增强。在障碍因子上,准则层平均障碍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工程>生态,人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每千人农村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是制约乡村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关键词:
乡村韧性 时空分异 障碍因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丛培德 张宪旺
近年来,山东省蓬莱市抓住省级出台财政奖补政策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围绕"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四美"目标,把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财政投入与多方筹资、"创造美丽"与"经营美丽"结合起来,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凝聚力,走出了一条以"美丽乡村"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宜居宜业、互促共赢的新路子。(一)政府引导、规划先行。蓬莱市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立足蓬莱仙境、八仙文化、滨海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野 赵新生
在美丽乡村建设被提出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全新的分支,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多重优势。本文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探究了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义作出了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并从文化、组织与科技等方面给出了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转型升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创新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经预言"今后数几十年能令中国人向上兴奋的新方向就是乡村建设运动"。根据以往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后工业时代,多数国家会出现乡村旅游革命,如今这一规律正在中国得到验证。伴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赴乡村旅游的市场群体迅速扩大,其规模、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舒雅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图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美丽乡村"奋斗目标的提出正式这些政策的体现。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形成了一些特色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旅游发展为导向,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 问题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丽娟
本文基于全域化视角,从美丽乡村战略与乡村旅游建设出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概念做出深入分析,介绍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机制,对二者的协同发展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域化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耦合协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琼 郭俊华
文章构建“市民知识化—技术智能化—治理智慧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各城市的子系统障碍因子不同;市民知识化耦合协调效果较差,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市民知识文化水平和信息技术支付能力;技术智能化是影响整体耦合协调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指标层障碍因子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技术安全水平;根据指标层障碍因子分布,15个智慧城市可分为治理—技术阻力型、治理—市民阻力型与市民阻力型3种类型。最后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市民、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耦合协调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