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9)
2023(3285)
2022(2614)
2021(2424)
2020(1758)
2019(3832)
2018(3599)
2017(6553)
2016(3371)
2015(3516)
2014(3684)
2013(3754)
2012(3521)
2011(3534)
2010(3748)
2009(3805)
2008(3488)
2007(3380)
2006(3207)
2005(2384)
作者
(10293)
(8940)
(8794)
(8321)
(5369)
(4400)
(3821)
(3324)
(3290)
(3155)
(3129)
(3008)
(2963)
(2724)
(2669)
(2657)
(2552)
(2431)
(2401)
(2296)
(2282)
(2136)
(2130)
(2097)
(2043)
(2035)
(2021)
(1901)
(1866)
(1832)
学科
(20405)
(17555)
经济(17539)
农业(13879)
(9662)
业经(7724)
农业经济(6628)
地方(5292)
中国(5223)
(5140)
方法(4878)
收入(4837)
发展(4829)
(4828)
(4459)
农村(4442)
建设(4171)
(4092)
管理(3481)
经济建设(3405)
分配(3404)
土地(3353)
数学(3186)
数学方法(3166)
及其(3149)
方针(3133)
工作(3089)
人口(3063)
(3048)
问题(3013)
机构
学院(57467)
大学(52713)
(20758)
经济(20131)
管理(19933)
研究(18952)
理学(16872)
理学院(16619)
管理学(16319)
管理学院(16184)
(14757)
中国(14473)
科学(11991)
(11273)
师范(11213)
(10464)
(10029)
(9950)
农业(9929)
旅游(9830)
(9332)
(9256)
中心(9207)
师范大学(8917)
(8737)
业大(8542)
研究所(7884)
(7700)
(7560)
财经(7196)
基金
项目(36469)
科学(28879)
研究(28821)
基金(26009)
(21805)
国家(21519)
社会(20477)
社会科(18892)
社会科学(18888)
科学基金(18401)
(15800)
基金项目(14480)
编号(12238)
教育(11849)
(11746)
(10334)
资助(10076)
成果(9820)
自然(9718)
(9585)
(9569)
自然科(9417)
自然科学(9416)
自然科学基金(9231)
课题(8352)
国家社会(8282)
发展(8053)
(7933)
重点(7652)
(7340)
期刊
(34165)
经济(34165)
(21262)
研究(14385)
农业(13445)
中国(11241)
业经(9881)
科学(9695)
学报(8366)
农业经济(7293)
大学(7205)
学学(7030)
农村(6749)
(6749)
(6471)
旅游(6471)
(6471)
(5868)
(5712)
金融(5712)
学刊(5218)
旅游学(5218)
游学(5218)
(5189)
(4903)
社会(4839)
问题(4628)
农村经济(4614)
社会科(4451)
社会科学(4451)
共检索到85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星  
近30多年来,中国的旅游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我看来,其中以乡村旅游最具有革命性,这是因为乡村旅游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一般国民对于乡村、农业和乡民的认知和情感,故在中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等很多方面,已经和正在持续地发挥着建设性的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琴  
外出旅游能够有效释放人们的一些压力,故在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倍感压力沉重的今天,旅游业勃然兴起。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外出旅游不单单是只顾观赏、游玩儿,而是更注重追求旅游的品味。那些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回归大自然,享受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民风民俗。而农村受工业化、城市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保留了很多原生态民俗,故若能将农村原生态民俗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其必能为乡村旅游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目前,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我国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包括研究论文、会议发言和旅游规划中的片面理解不仅相当普遍,而且也正在传播。本文作者认为,如果业界、学界能够更广泛的注目业态实践,并在此前人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则将有可能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理论和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的几点内容,就是作者试图根据自己近20年的接触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所做的一点个人的诠释和辨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丽琴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颇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与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且持续的旅游方式,不仅有效保护了民俗文化,又充分利用了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然后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军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从事外出旅游与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等,则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的一些压力。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兴起,尤其为乡村旅游业赢得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回归于乡村的田园风光,使每个人都融入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以此满足游客身心愉悦的需求。民俗体育活动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富有乐趣,将乡村旅游融入民俗体育活动,既能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推进民俗体育的传承,具有一举二得之效。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巴兆祥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也是我国各地参与旅游竞争的一种有效发展战略。本文阐述民俗旅游的对象和定义、构成民俗旅游的条件、民俗旅游的类型、旅游与民俗的关系,以期指导民俗旅游开发,为民俗旅游学的建立作一些基础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统钎  
本文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府规制办法,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的标准管理、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飞地化”导致乡村性的消失,主张乡村旅游应从主题、地格与氛围三方面塑造与维系乡村性,应该强化特色分类管理、合理规划、坚持“本地化”与改进土地政策以保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王云才 ,刘盛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玲  刘勇  
[目的]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特征,试图找到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衔接及良性互动的实现途径。[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结论](1)四川省乡村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孕育着独特的民俗风格;(2)四川省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二者互动机制有待深入;(3)四川省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在于民俗文化,创新基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出路。[结果]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以生态农业与农业体验为主,且该省生态农业、农业体验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省民俗旅游特点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静  郭立新  王有成  
北京的民俗旅游以村落为单元得到规范。已有民俗旅游研究多是基于旅游业宏观发展角度,而以民俗村的旅游功能为研究对象、面向村落旅游建设的成果少而零散。本文运用甘恩(Gunn)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首先从供给方面,即食宿接待、游憩内容和旅游商品供应方面总结了旅游功能的低位状况,提出纵向深化和横向附加两个民俗村旅游功能提升的模式,并针对每个模式提出实施途径。文章希望通过对民俗村的旅游功能提升研究,促进北京的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