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2)
- 2023(15374)
- 2022(12674)
- 2021(11538)
- 2020(9161)
- 2019(20747)
- 2018(20526)
- 2017(39299)
- 2016(20996)
- 2015(23541)
- 2014(23807)
- 2013(23531)
- 2012(21649)
- 2011(19953)
- 2010(20142)
- 2009(18613)
- 2008(17550)
- 2007(15695)
- 2006(14215)
- 2005(12046)
- 学科
- 济(107886)
- 经济(107792)
- 管理(57376)
- 业(55623)
- 企(42397)
- 企业(42397)
- 方法(39472)
- 数学(33599)
- 农(33492)
- 数学方法(33278)
- 业经(26257)
- 地方(25780)
- 中国(25691)
- 农业(22483)
- 学(20761)
- 财(19907)
- 制(16348)
- 理论(14764)
- 地方经济(14752)
- 环境(14650)
- 和(14147)
- 贸(13981)
- 贸易(13971)
- 产业(13853)
- 发(13653)
- 融(13478)
- 金融(13476)
- 易(13443)
- 银(13408)
- 银行(13376)
- 机构
- 学院(309596)
- 大学(307932)
- 济(129242)
- 经济(126412)
- 管理(122823)
- 理学(106149)
- 研究(105813)
- 理学院(104957)
- 管理学(103307)
- 管理学院(102730)
- 中国(77371)
- 京(64931)
- 科学(64354)
- 财(56315)
- 所(51779)
- 农(49307)
- 中心(47351)
- 研究所(47204)
- 江(45211)
- 财经(44937)
- 业大(44417)
- 范(43127)
- 师范(42805)
- 北京(41210)
- 经(40677)
- 经济学(39035)
- 院(38301)
- 农业(37088)
- 州(36841)
- 经济学院(34806)
- 基金
- 项目(210739)
- 科学(165896)
- 研究(158327)
- 基金(151879)
- 家(130757)
- 国家(129593)
- 科学基金(111557)
- 社会(101677)
- 社会科(96126)
- 社会科学(96101)
- 省(82900)
- 基金项目(80941)
- 教育(70731)
- 自然(69132)
- 划(68406)
- 自然科(67420)
- 自然科学(67410)
- 自然科学基金(66162)
- 编号(65619)
- 资助(61167)
- 成果(53182)
- 发(46961)
- 重点(46336)
- 部(45509)
- 课题(44695)
- 创(43218)
- 国家社会(41885)
- 创新(40161)
- 项目编号(39611)
- 教育部(39322)
- 期刊
- 济(153187)
- 经济(153187)
- 研究(93085)
- 中国(57402)
- 农(49537)
- 学报(45998)
- 科学(44205)
- 管理(43616)
- 财(39787)
- 大学(35478)
- 学学(33518)
- 农业(33365)
- 教育(32665)
- 技术(26554)
- 融(26213)
- 金融(26213)
- 业经(26089)
- 经济研究(24009)
- 财经(21712)
- 问题(19496)
- 经(18594)
- 图书(16782)
- 技术经济(15959)
- 理论(15089)
- 科技(14314)
- 版(14260)
- 业(14108)
- 现代(14069)
- 商业(13969)
- 实践(13661)
共检索到456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萍
在乡村旅游业遭遇供求关系失衡、经营同质化等发展瓶颈的背景之下,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无疑在发展理念鼎新、经营制度变革等层面,为其提供了清晰思路与突围途径。这就要求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应理性看待当前行业的现状与不足,科学认识、发挥数字经济的多重价值与助益效用,全力推动二者的对接,促成二者的融合,逐步构建起联动式、双赢性、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长效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数字经济 对接 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睦欣 庞德良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对传统农业思想的突破,是推进城乡融合、振兴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乡村经济繁荣与发展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就是开拓农业多元功能,引导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发掘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内部结构不平衡,市场体制尚不完善。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强化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中的政府功能定位,以灵活的制度设计激励多元化主体参与,以合理的财政政策促进新业态繁荣,以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构建乡村经济多元化服务体系,以开放的思维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园
对于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而言,应当有效利用产业融合所具备的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发展空间、创新运营模式的优势,充分借助相关的优惠政策,重构休闲旅游业现有的空间布局、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产品与服务供给方式,从而驱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与产业融合业态的协同共进。
关键词:
乡村休闲旅游业 产业融合 联动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蕴萍 栾菁
我国农村摆脱了绝对贫困,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经济通过将数据要素纳入农业生产、将数字产品和服务融入农民生活、将数字化思维融入农村政务服务,助力农业产业的多元化与集约化、农民的技能提升与精神生活的满足、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了数字化动力。现阶段,薄弱的信息基础设施、短缺的数字人才以及不充分的数据共享等因素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赋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需要通过政策体系的引导,找准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探索赋能作用有效发挥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红根 陈晖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方向。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研究方法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时间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正逐步提升,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基本呈“东—中—西”递减状态,且粮食生产环节较多得益于数字乡村发展红利;区域总体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四大区域的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差异及贡献率最大,三大粮食功能区区域内差异也逐步降低;数字乡村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东部和中部省份多表现为HH型和LH型集聚,西部较多省份则为LL型集聚。据此,本文就数字乡村发展的推进路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时间演变 区域差异 空间分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芳
低碳乡村旅游的发展就是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发展,其中旅游者对低碳旅乡村游产品的需求是促进低碳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巨大拉动力,但现实中旅游者不愿改变现有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需求不足。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旅游者偏好和乡村旅游产品价格对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需求的影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乡村旅游产品需求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低碳乡村旅游产品 经济学分析 实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灵洁
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旅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节,同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编制。因此,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动关系。实践证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整改与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紧密关联性。本文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为着落点,对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开发、流转与整治三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耦合机理及其联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土地利用 耦合机理 联动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华琳 周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能促进共同富裕,旅游经济能够作为乡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打造满足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产业体系,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而农村集体经济整合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逐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使空心村提高产业规模,达成脱贫致富目标。本文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对应机理以及障碍做出分析,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创新升级,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可以创造出更多效益。
关键词:
集体经济 农村经济 乡村旅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栾玲
乡村旅游通过让游客在乡村中参加旅游活动,感受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增长。近年来地方政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建设,但目前乡村旅游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加强乡村旅游经济管理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建竹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梳理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三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主动融合、跨界融合、技术融合、价值共创、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数字形式赋能乡村振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路径设计 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兵
乡村旅游不仅仅具有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功能,更是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我国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之中,由于乡村旅游品牌缺失、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而导致的乡村旅游竞争力不强,是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探索新形势下我国乡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是我国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竞争力 提升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靖南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依据和驱动机制,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设计了精准识别旅游扶贫帮扶对象、精准制定旅游扶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动态管理、精准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考核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并从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受益机制、健全旅游扶贫联动运行机制、健全旅游扶贫主体协调机制、健全旅游扶贫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的保障机制,以期为乡村旅游更好发挥精准扶贫功能提供一定政策启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 路径设计 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海志
创意旅游是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的新兴力量之一,折射出时下受众的消费偏好与趋势,也为正处在转型期的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契机。而在创意旅游的运营过程之中,由于出现了规划不科学、文化质感不足、创新力偏低、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因此并未充分推动乡村产业的提档升级。所以,应当立足目前乡村社会的发展实际,围绕地域化、差异化、特色化运营推动创意经济发展,带动关联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打造共建共享、交互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创意经济 乡村文化产业化 联动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钦 陈忠
《低碳经济背景下北京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一书由作者何忠伟、陈艳芬、罗红联合编写,于2015年11月1日经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为推进乡村旅游的低碳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低碳化发展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