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7)
2023(9358)
2022(7606)
2021(6924)
2020(5264)
2019(11740)
2018(11379)
2017(21059)
2016(11159)
2015(12391)
2014(12437)
2013(12368)
2012(12169)
2011(11284)
2010(11655)
2009(10859)
2008(10483)
2007(9739)
2006(8909)
2005(8089)
作者
(33151)
(27782)
(27511)
(26134)
(17566)
(13362)
(12594)
(10749)
(10648)
(10109)
(9546)
(9426)
(9094)
(8918)
(8599)
(8460)
(7986)
(7968)
(7961)
(7896)
(7150)
(6781)
(6631)
(6426)
(6322)
(6288)
(6281)
(6124)
(5696)
(5648)
学科
(55231)
经济(55177)
(28592)
(28484)
管理(24957)
地方(20280)
中国(20229)
农业(19241)
(17065)
企业(17065)
业经(16794)
方法(13120)
(12511)
(10861)
(10652)
金融(10651)
(10434)
银行(10424)
(10295)
(10286)
地方经济(10087)
数学(10017)
发展(9920)
(9894)
数学方法(9866)
(9233)
农业经济(9096)
环境(8816)
(8729)
贸易(8717)
机构
学院(165066)
大学(159679)
(68232)
经济(66552)
研究(63383)
管理(56813)
中国(49005)
理学(47024)
理学院(46343)
管理学(45510)
管理学院(45158)
科学(37053)
(35382)
(33085)
(32016)
(30826)
中心(29145)
研究所(28519)
(27458)
(26447)
师范(26245)
农业(24212)
业大(23704)
北京(23033)
财经(23023)
(22565)
(22427)
(21423)
师范大学(20745)
(20713)
基金
项目(102936)
研究(80920)
科学(80698)
基金(71195)
(61028)
国家(60326)
社会(52178)
科学基金(50903)
社会科(49029)
社会科学(49023)
(42593)
基金项目(37032)
教育(35533)
编号(34689)
(34344)
(29446)
成果(29325)
自然(28782)
自然科(27981)
自然科学(27974)
资助(27801)
自然科学基金(27429)
课题(25090)
发展(24369)
(23954)
重点(23269)
(21666)
国家社会(21152)
(20880)
(20844)
期刊
(94452)
经济(94452)
研究(55226)
中国(43052)
(38374)
农业(25354)
学报(24611)
科学(24384)
教育(23862)
管理(21532)
(21423)
金融(21423)
(21095)
业经(19846)
大学(19807)
学学(18520)
经济研究(13972)
技术(13699)
问题(12306)
财经(11152)
(10740)
农业经济(10406)
农村(9834)
(9834)
(9758)
(9316)
世界(8912)
图书(8733)
(8660)
经济问题(8590)
共检索到276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杰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关乎农村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无疑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景观是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牌。如何让乡土文化为农村的振兴提供动力,让优秀、传统的乡村文化为农村文明的构建添加底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时代课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飞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源  边宇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推行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管控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引导措施,以合理规范、有力促进、科学引导乡村景观建设,有必要借鉴他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以韩国景观保护直补制度为重点进行阐述,对其发展历程、概念、内容、实施方案及示范村案例逐一展开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中国乡村景观的良性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源  边宇  
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乡村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应该推行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管控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引导措施,以合理规范、有力促进、科学引导乡村景观建设,有必要借鉴他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以韩国景观保护直补制度为重点进行阐述,对其发展历程、概念、内容、实施方案及示范村案例逐一展开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以期对中国乡村景观的良性发展有所启发和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艺惠  陈田  王云才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彦斐  唐晓岚  刘思源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但乡村文化景观的现实境遇堪忧,集中表现在传统建筑、街道的破坏,优良文化传统的消弭以及文化联结、治理体制的脱节等。乡村文化景观本质上是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体现,既包含物质形态的实体景观,也包含人地关系、社会结构等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乡村文化的振兴关键在于重构一种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文化景观治理体系,本文在充分认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景观存续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认知研究,剖析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境遇及其产生原因,探究了乡村文化景观演进发展的路径,进一步通过厘清人地关系理论与环境教育之间的耦合机制,将环境教育用于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环境教育能够成为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路径。在文化景观保护的实践层面,将人地关系为核心的环境教育实践,取代以往单纯的制度设计以及片面的保护手段,通过对表层物态实体、中层互动关系、深层社会机制三个层面的乡村人地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上进行更广泛的维度拓展,并将环境教育的宗旨、方法嵌入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在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职能中增加环境教育职能,实现乡村文化景观的人性化保护,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韩锋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至今对成都平原的发展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静态孤立的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个体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甚至片面的。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方法论,将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续演进的关联类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将贯穿整个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以及相应的非物质文化要素这些重要的价值载体纳入到价值系统当中。划分为四种类型的文化景观,分别为生产类、防御类、商业生活类以及游憩类文化景观,并梳理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发展脉络。通过重新识别和记录价值载体现状,总结价值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与管理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品味较高、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综合效益显著。按照外延性和内涵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专家打分、决策优选、RELEASE评价法等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合理布置景观形象、保持乡土特色、优化经营管理等措施;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指出应重点注意创新开发方式、加强农民资源保护意识培养等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琦   姚江春   朱竑   姜浩   步兵  
乡村性是乡村生态、生产、生活景观的综合呈现,是构建乡村地方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面。乡村文化景观作为特定乡村地域的文化景观类型成为乡村性的重要体现,其中的农民画作为极具乡村文化特质的地方性文化产品,是体现乡村性的地方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图形解构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实地调研广东惠州龙门农民画,分析其作为乡村文化景观的缘起与生产历程,如何成为承载地方集体记忆的载体和文化标志,从自然环境、聚落环境、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表现了乡村面貌;但在过去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作为乡村文化景观的农民画正在从乡村地区逐渐退出,乡村性建构面临挑战。未来,要充分挖掘农民画的文化景观价值,加强对农民画的要素提炼、政策扶持和场景再造,促进乡村景观风貌的保护、乡村特色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乡村文化空间的保护,推动乡村性的重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滢  吕桦  
杨岐山文化景观决定了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和属性,是风景区的"名片"和"品牌",因此对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杨岐山禅宗文化、傩文化等文化景观资源的概况和特色的基础上,指出了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提高对文化景观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文化景观的展示和旅游业的发展、建立文化景观生态保护区、构建文化景观保护体系等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宁  李和平  邱子懿  
针对古代西南军事城镇历史景观在当下保护与发展中所面临的"无人问津""商业开发"抑或"纸上谈兵"等问题,借鉴整体、动态的"层积"理念,基于对秦汉至明清复合历史地理背景下宏观军事城镇体系的演变梳理、军事城镇类型的层级划分,挖掘中微观军事城镇景观要素的构成、以及"不同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其上层层积淀的特征与规律,提出多尺度整体关联和多向度动态利用的保护发展建议,旨在提升古代军事城镇历史景观之于当代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键剑  范俊芳  
通过对湖南78家星级休闲农业园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调查,归纳出地文景观型、水域风光型、农业生产及物产型、古村聚落型、风土民俗型、生物景观型、气候气象景观型、园林景观型、名人文化型、宗教文化型等十类适于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地域文化景观类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成波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因文化、地域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发展,由于农村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业生产会逐渐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使人们产生诸多疾病,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也使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做好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保护自然景观、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生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若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出现冲突,则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键剑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袁航  张金山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刘易斯认为,只有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源源不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部门,当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失时,二元经济结构才能消解。而拉尼斯和费景汉则认为,只有农业部门实现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经营,工农两部门均衡发展,才能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目前处于刘易斯两个拐点之间,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均等化,才能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最终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世界发达经济梯队的关键。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目标,是我国经济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从发展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