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8)
- 2023(6935)
- 2022(5565)
- 2021(5234)
- 2020(4283)
- 2019(9240)
- 2018(9374)
- 2017(16526)
- 2016(9465)
- 2015(10752)
- 2014(11242)
- 2013(10839)
- 2012(10438)
- 2011(9424)
- 2010(9632)
- 2009(9254)
- 2008(9174)
- 2007(8779)
- 2006(7839)
- 2005(6701)
- 学科
- 济(33891)
- 经济(33826)
- 业(24675)
- 农(24150)
- 管理(22101)
- 企(16764)
- 企业(16764)
- 农业(15969)
- 业经(12301)
- 中国(11828)
- 制(11201)
- 方法(11082)
- 学(10401)
- 财(10011)
- 地方(8939)
- 体(8659)
- 理论(8065)
- 数学(7933)
- 数学方法(7722)
- 教育(7404)
- 农业经济(7077)
- 发(6971)
- 银(6835)
- 银行(6810)
- 行(6546)
- 融(6320)
- 策(6318)
- 金融(6313)
- 发展(6081)
- 展(6062)
- 机构
- 学院(138266)
- 大学(135920)
- 研究(50123)
- 济(45849)
- 管理(45035)
- 经济(44334)
- 中国(38224)
- 理学(37620)
- 理学院(37067)
- 管理学(36004)
- 管理学院(35750)
- 农(34555)
- 科学(33454)
- 京(29972)
- 所(26648)
- 农业(26198)
- 业大(24234)
- 研究所(24028)
- 江(23922)
- 中心(23920)
- 财(23588)
- 范(21490)
- 师范(21152)
- 省(19514)
- 州(18778)
- 北京(18571)
- 技术(18007)
- 院(17690)
- 财经(17410)
- 农业大学(16656)
- 基金
- 项目(88630)
- 科学(67671)
- 研究(65222)
- 基金(61039)
- 家(54272)
- 国家(53660)
- 科学基金(44049)
- 社会(39165)
- 省(37072)
- 社会科(36443)
- 社会科学(36437)
- 基金项目(31858)
- 划(30636)
- 教育(30042)
- 编号(28319)
- 自然(27841)
- 自然科(27171)
- 自然科学(27163)
- 自然科学基金(26636)
- 成果(25211)
- 资助(24306)
- 课题(20659)
- 重点(20278)
- 发(19633)
- 农(18609)
- 部(18279)
- 创(17678)
- 年(17055)
- 性(16916)
- 计划(16861)
共检索到22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海亮 叶提芳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乡村网红是深度媒介化的乡村涌现出的新群体,其自发或自觉的文化建构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判断性抽样,从抖音平台抽取251个有效样本,审视乡村网红在建构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并给出引导建议。在身份层面,乡村网红主要由“在地”农民构成,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率先确立了农民群体在当代乡村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内容层面,乡村网红在新媒体空间生产的巨量媒介文本,记录和塑造当代中国新乡村文化;意义层面,乡村网红话语从个体意识、生活方式、人伦关系和乡村本体价值等方面构建乡村文化新涵义。同时,乡村网红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生产主体的持续生产能力不足、内容题材超真实趋势增强、价值观念存在较多矛盾话语等局限。由此建议加强公共培训服务,提升乡村网红自主生产能力;调控平台算法和流量,加大对真实乡村题材的流量倾斜;倡导“三农”知识精英入场,形成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对冲机制,引导乡村网红良性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海亮 叶提芳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乡村网红是深度媒介化的乡村涌现出的新群体,其自发或自觉的文化建构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积极意义。通过判断性抽样,从抖音平台抽取251个有效样本,审视乡村网红在建构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并给出引导建议。在身份层面,乡村网红主要由“在地”农民构成,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率先确立了农民群体在当代乡村文化建构中的主体地位;内容层面,乡村网红在新媒体空间生产的巨量媒介文本,记录和塑造当代中国新乡村文化;意义层面,乡村网红话语从个体意识、生活方式、人伦关系和乡村本体价值等方面构建乡村文化新涵义。同时,乡村网红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生产主体的持续生产能力不足、内容题材超真实趋势增强、价值观念存在较多矛盾话语等局限。由此建议加强公共培训服务,提升乡村网红自主生产能力;调控平台算法和流量,加大对真实乡村题材的流量倾斜;倡导“三农”知识精英入场,形成信息内容和价值观念对冲机制,引导乡村网红良性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既有研究更多关注乡村振兴中的返乡农民工和中坚农民,而忽视农村非正规就业群体。受制于家庭功能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分化双重因素,这一群体基本丧失进城正规就业的机会,多嵌入本地灵活的非正规就业体系。农村多元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化、家庭伦理责任需求以及就地务工的灵活性成为其产生的基础。农村非正规就业群体作为当前农村人数较多、较为活跃的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经济性、家庭性、治理性和社会性多重功能,具体表现在助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家庭双重收入、成为国家与乡村中间人和形塑乡村振兴新秩序等方面,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三主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既有研究更多关注乡村振兴中的返乡农民工和中坚农民,而忽视农村非正规就业群体。受制于家庭功能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分化双重因素,这一群体基本丧失进城正规就业的机会,多嵌入本地灵活的非正规就业体系。农村多元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化、家庭伦理责任需求以及就地务工的灵活性成为其产生的基础。农村非正规就业群体作为当前农村人数较多、较为活跃的群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经济性、家庭性、治理性和社会性多重功能,具体表现在助力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家庭双重收入、成为国家与乡村中间人和形塑乡村振兴新秩序等方面,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三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兰 刘娟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突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地域特色创新与发展,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传统、习俗、技艺、服饰等民族元素是一个地区的独特财富,因此在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民族地区的特色,并充分发掘民族元素背后最深层、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与财富再创造潜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模式。以民族服饰为例,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民族元素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曾 王一雯 王洪明
在2020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的直播带货模式具有较大发展,也逐渐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不同领域。在我国农村地区,兴起"政府+农产品+网红"的组合带货的破圈合作方式,政府入场搭台,各地纷纷启动"政府+网红"带货模式便应运而生。为推进该销售模式的常态化、机制化发展,需要有法制化的管理体系建制,因此,本文在剖析直播带货模式其中利弊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经济情势,对该销售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政府 网红 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正>主持人语: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中国再出发,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向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3年7月29~30日,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重庆酉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酉阳)”。本届大会既是学术大会也是乡村振兴实践大会。大会邀请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企业家、社会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参加,共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颖
组织农民开展有效的自我建设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湖南北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村社主导的内源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文化生产共同体作为内源式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机制,通过决策过程的共同策划、运作过程的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来形塑社会成员的基本共识、价值认同和集体行动能力,以此再造村庄公共性,形成有效的社会整合力并强化农民之间的社会性关联。而文化生产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村社自主性的发挥,村社在文化振兴过程中扮演了资源协调者、组织引导者和集体行动守护者等三重角色,以此引导、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内在的制度基础、共同的生活面向、文化结构构成了村社实体发挥作用的能力、动力和空间,从而实现了资源、组织和价值的三重整合,进而重构了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秩序。由此,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需要依托文化生产共同体的塑造,并依靠村社自主性来构建文化再生产体系,促进文化生产共同体的形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颖
组织农民开展有效的自我建设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湖南北村的实地调研发现,村社主导的内源式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文化生产共同体作为内源式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机制,通过决策过程的共同策划、运作过程的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来形塑社会成员的基本共识、价值认同和集体行动能力,以此再造村庄公共性,形成有效的社会整合力并强化农民之间的社会性关联。而文化生产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村社自主性的发挥,村社在文化振兴过程中扮演了资源协调者、组织引导者和集体行动守护者等三重角色,以此引导、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内在的制度基础、共同的生活面向、文化结构构成了村社实体发挥作用的能力、动力和空间,从而实现了资源、组织和价值的三重整合,进而重构了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秩序。由此,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需要依托文化生产共同体的塑造,并依靠村社自主性来构建文化再生产体系,促进文化生产共同体的形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应该将对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主要方向,从而将乡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农民价值观改变动摇文化自信、乡村日渐"空心化"破坏文化发展内生动力、行政化治理模式制约文化多样发展和乡村学校教育缺失乡村文化传承等困境,对此,要从弘扬文明乡风、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等促进优秀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广多
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当前,乡村文化衰落、文化人才缺乏、乡村公共文化形式化等问题突显。分析上述问题成因,提出通过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互补共同发展,吸引人才汇聚力量,加强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才志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的薄弱点,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突破原有的乡村文化冲突与道德困境。坚持以多维性、人本性和先进性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转型,与时俱进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诉求。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建设 价值取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理财 解胜利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指针和整体性治理的新方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文化治理视角下阐述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目标耦合,发现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产业兴旺目标耦合、乡村伦理文化复兴与乡风文明目标耦合、乡村自治文化重建与治理有效目标耦合、乡村农耕文化复兴与生态文明目标耦合。进而提出,应通过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农耕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新乡村现代文化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文化推力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治理 耦合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1949年,法国学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出版,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和被塑造的,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方面的改变,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和女性的自我成长,从女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精英 乡村旅游开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