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6)
- 2023(16900)
- 2022(13699)
- 2021(12176)
- 2020(9860)
- 2019(21908)
- 2018(21275)
- 2017(40386)
- 2016(21303)
- 2015(23547)
- 2014(23006)
- 2013(23212)
- 2012(22093)
- 2011(20235)
- 2010(20370)
- 2009(18748)
- 2008(18218)
- 2007(16699)
- 2006(14938)
- 2005(13335)
- 学科
- 济(101218)
- 经济(101118)
- 业(64715)
- 管理(59901)
- 企(45588)
- 企业(45588)
- 方法(39420)
- 农(36507)
- 数学(35306)
- 数学方法(35067)
- 中国(29952)
- 业经(25662)
- 地方(25606)
- 农业(24855)
- 财(22559)
- 贸(19392)
- 贸易(19378)
- 技术(19174)
- 易(18747)
- 制(18230)
- 学(18202)
- 融(16315)
- 金融(16315)
- 银(16274)
- 银行(16218)
- 行(15700)
- 发(15578)
- 环境(14764)
- 产业(14432)
- 地方经济(13241)
- 机构
- 学院(314323)
- 大学(313295)
- 济(133890)
- 经济(131125)
- 管理(119919)
- 研究(113055)
- 理学(102877)
- 理学院(101690)
- 管理学(100173)
- 管理学院(99569)
- 中国(86064)
- 科学(69226)
- 京(66724)
- 农(64226)
- 财(58973)
- 所(57825)
- 研究所(52389)
- 中心(52234)
- 业大(50489)
- 农业(49544)
- 江(48679)
- 财经(46439)
- 经(42333)
- 北京(42284)
- 范(41663)
- 经济学(41249)
- 师范(41093)
- 院(40905)
- 州(39034)
- 经济学院(37382)
- 基金
- 项目(213893)
- 科学(168452)
- 基金(155620)
- 研究(153154)
- 家(138151)
- 国家(136926)
- 科学基金(116308)
- 社会(100919)
- 社会科(95698)
- 社会科学(95675)
- 省(83989)
- 基金项目(81847)
- 自然(73619)
- 自然科(71973)
- 自然科学(71957)
- 自然科学基金(70704)
- 划(70474)
- 教育(67898)
- 资助(62240)
- 编号(60283)
- 发(51274)
- 成果(48327)
- 重点(48187)
- 部(46630)
- 创(45125)
- 国家社会(42968)
- 创新(42250)
- 课题(41858)
- 科研(40808)
- 发展(40627)
- 期刊
- 济(155372)
- 经济(155372)
- 研究(91354)
- 中国(68921)
- 农(62651)
- 学报(54910)
- 科学(49732)
- 管理(43095)
- 财(42292)
- 农业(42033)
- 大学(41539)
- 学学(39183)
- 融(33434)
- 金融(33434)
- 教育(30774)
- 业经(28219)
- 技术(27532)
- 经济研究(24752)
- 财经(22915)
- 业(20592)
- 问题(19901)
- 经(19766)
- 图书(18528)
- 技术经济(17021)
- 版(16129)
- 科技(15958)
- 贸(15865)
- 商业(15516)
- 业大(14670)
- 世界(14501)
共检索到483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伟 王子豪
探究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机制在于,乡村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提高收入水平与改善收入分配、改变消费观念、降低信息获取成本缓解城乡消费差距。乡村数字技术具备时间累积效应与强外部性特征的双重属性,不仅随时间累积对本地产生影响效应愈加强烈,而且对相邻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对缓解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贡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吉瑞雯 李芊芝 贾文燕 刘思琪 邵书凡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我国宽带网络普及率迅速提升。为深入了解电信普遍服务的实施效果,文章通过电信普遍服务受众群的问卷调查,对城乡人群的网络应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当前城镇和乡村在宽带网络应用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剖析了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优化电信普遍服务政策、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电信普遍服务 宽带网络 城乡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艳 臧志谊
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居民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内容,已成为推动农村消费增长、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重要动力。本文基于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所缩减,表明数字经济在平衡城乡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这种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并伴随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相较于城镇居民,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强,对农村消费扩容的赋能效应更明显。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红利,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目的/意义】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巨大的收入差距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破除传统金融排斥,促进收入较低人群享受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未来实现金融扶贫和农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的重要途径,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方法】将机制分析与机制验证相结合,从乡村创业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结论/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乡村融资约束,以推动乡村创业的方式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体现出数字红利的特征。为巩固我国扶贫攻坚成果,基于金融视角需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居民数字化素质培养和教育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 张涛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流通业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引擎。本文采用“宽带中国”战略对信息化建设予以表征,基于2007-2019年城市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信息化建设对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而就作用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长期存在,单时间维度上,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呈现向好趋势,非均衡指数逐年降低;以“宽带中国”战略所表征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城乡流通产业均衡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PSM-DID以及Heckman两阶段方法检验等稳健性分析表明上述结论相对可靠;机制分析表明,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能够基于市场一体化和资本要素配置优化等路径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而劳动力要素配置优化则是潜在的作用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王红建 熊子怡 胡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实证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基础公共品供给、三产融合以及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的发现不仅厘清了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豫新 李枝轩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倒U型”关系。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创新活力较弱、城镇化率较低时,数字经济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创新活力较强、城镇化率较高时,数字经济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路径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分别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创新活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三条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淑惠 陈晓楠
文章在测算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乡村指数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与来源结构双重视角,采用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情况,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对造成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乡村发展持续向好,虽仍存在一定发展差距,但差距逐步缩小;地区内差距始终在数字乡村地区差距中占主导地位;数字基础环境差距则成为差距的主要成因;此外,农民收入差距是扩大数字乡村地区差距最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鄢宇昊 李巍 胡锡琴 张荣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万建香 汪亮
立足于新发展格局和数字乡村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加速推动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0年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发展促进了消费总量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从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升级。(2)数字乡村发展通过人力资本赋能效应和数字金融赋能效应,同步提升消费主体动力和消费客体水平,加速农村家庭消费升级。(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对女性、青年户主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基础设施数字化和乡村经济数字化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最大。(4)数字乡村发展对较高学历户主家庭的消费升级的正向作用更大,凸显基础型人力资本的“内部增益效应”。(5)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遵循“基础生存—发展享乐”的递进规律,即使处于不同消费水平,数字乡村发展的消费升级作用依旧显著。因此,要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乡村红利强化农村家庭消费升级动力,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志强 陈习定 张顺明
已有的实证分析普遍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减少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中国1978~2006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予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和农村居民收人增长显著负相关,金融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最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不相关。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来自“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证据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公共服务应用——来自“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
数字经济与农民工就业:促进还是挤出?——来自“宽带中国”政策试点的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创新效应——来自“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证据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家庭旅游消费:来自“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
资本配置效率、金融服务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
数字经济推动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宽带中国”试点的证据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来自“宽带中国”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