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2)
2023(20212)
2022(16444)
2021(14953)
2020(11971)
2019(26849)
2018(26497)
2017(50568)
2016(27372)
2015(30734)
2014(30864)
2013(30309)
2012(28080)
2011(25364)
2010(26303)
2009(24872)
2008(24926)
2007(23123)
2006(21196)
2005(19803)
作者
(78265)
(65412)
(64940)
(61741)
(41740)
(31278)
(29373)
(25061)
(24851)
(23648)
(22507)
(21720)
(21075)
(21062)
(20503)
(19924)
(19208)
(18978)
(18891)
(18845)
(16608)
(16247)
(15940)
(15115)
(14839)
(14721)
(14694)
(14623)
(13184)
(12975)
学科
(119698)
经济(119526)
(104982)
管理(93180)
(85624)
企业(85624)
(52329)
业经(40058)
方法(39013)
中国(38469)
(37378)
农业(34909)
(29881)
地方(29015)
数学(28995)
数学方法(28677)
(23553)
财务(23490)
财务管理(23449)
(22820)
企业财务(22250)
(21945)
银行(21925)
技术(21827)
理论(21473)
(21198)
(21082)
(20678)
(20670)
金融(20668)
机构
学院(398428)
大学(392270)
(169200)
经济(165465)
管理(154604)
研究(136323)
理学(130093)
理学院(128749)
管理学(127013)
管理学院(126232)
中国(109490)
(84625)
(84146)
科学(76147)
(70589)
(67191)
(66135)
财经(63732)
中心(63558)
研究所(59342)
(57543)
业大(55201)
北京(53312)
农业(53288)
(52568)
师范(52145)
(51979)
经济学(50266)
(49079)
财经大学(46300)
基金
项目(247003)
科学(196488)
研究(191908)
基金(177158)
(150997)
国家(149445)
科学基金(129965)
社会(124245)
社会科(117417)
社会科学(117392)
(98330)
基金项目(92184)
教育(87341)
编号(80690)
(80159)
自然(78137)
自然科(76277)
自然科学(76262)
自然科学基金(74941)
资助(70408)
成果(67674)
(57526)
课题(56351)
重点(55137)
(55015)
(53180)
(52013)
国家社会(51249)
(50029)
创新(48977)
期刊
(211770)
经济(211770)
研究(127304)
中国(95732)
(71925)
(68391)
管理(63362)
学报(52918)
科学(52807)
教育(50859)
农业(48003)
(47241)
金融(47241)
大学(43041)
学学(40023)
业经(38552)
技术(37498)
财经(32439)
经济研究(31156)
(28050)
问题(27604)
(25444)
技术经济(20851)
世界(20748)
(20405)
现代(19748)
图书(19602)
(19313)
商业(18571)
(18101)
共检索到646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春  
作为实施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平台经济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从“赋能基础—赋能实现—赋能效果”的研究范式,构建平台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从要素投入、主体采纳两个方面明确赋能基础,然后基于农业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阐述赋能实现的内在机理,再从稳定供求关系、多元主体协同、实现价值共创等方面预测赋能效果,并进一步从要素资源投入、平台企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赋能的现实约束,最后从人才体系、科技创新、要素流通、平台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颖慧   陈红   游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海婷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商行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商行应把握好数字金融发展规律,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着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农商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要素错配视角出发,实证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缓解土地资源错配与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亦会通过加剧资本错配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具体呈现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的特征。由收敛模型检验结果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收敛性客观存在,而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促进其区域收敛的“加速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叶温馨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策略选择。依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治理4大重点领域,并且需要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要素支持。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乡村建设遵循从传统管理到数字治理、从平台建设到资源整合、从技术服务到赋能共享、从适度收益到长效发展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为真正释放数字乡村建设价值,未来需要通过构建包括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技术支撑、应用创新、保障机制在内的治理体系,将数字乡村建设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益。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富新梅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亦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能更好助力传统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乡村治理智慧化和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数字技术赋能的着力点应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乡村治理、农业信息集成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当前,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和乡土文化数字化转型势头良好,农业绿色生产数字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区域、代际层面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产业数字化内部发展不平衡,乡土文化数字化开发特色性不足,乡村治理的技术逻辑和乡土逻辑存在冲突。为此,分析总结英国、日本和以色列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经验,提出我国应从政策适宜性、解决区域和代际数字鸿沟、拓宽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产业广度、强化数字乡村治理协同性等方面提升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