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4)
2023(13954)
2022(11813)
2021(10924)
2020(8988)
2019(20808)
2018(20599)
2017(38695)
2016(21949)
2015(24916)
2014(25314)
2013(24419)
2012(23049)
2011(21096)
2010(21765)
2009(20392)
2008(20424)
2007(18866)
2006(16895)
2005(15288)
作者
(61422)
(51650)
(51304)
(49400)
(32854)
(24657)
(23748)
(19843)
(19614)
(18728)
(17425)
(17267)
(16525)
(16293)
(16240)
(16175)
(15880)
(15188)
(15035)
(14868)
(13131)
(12933)
(12480)
(11868)
(11791)
(11693)
(11613)
(11517)
(10415)
(10354)
学科
(83911)
经济(83800)
管理(61895)
(60693)
(46250)
企业(46250)
(35156)
方法(33664)
数学(29767)
数学方法(29394)
中国(28033)
(26235)
农业(22870)
(22311)
教育(21433)
业经(21311)
地方(18789)
(17536)
(16171)
贸易(16166)
(15736)
(15115)
银行(15089)
(14802)
理论(14787)
(14431)
(14280)
(14278)
财务(14237)
财务管理(14193)
机构
大学(313841)
学院(312285)
(126054)
经济(123022)
管理(114229)
研究(108805)
理学(97233)
理学院(96107)
管理学(94420)
管理学院(93788)
中国(79606)
(66558)
(63066)
科学(62775)
(54562)
(53527)
(51191)
中心(50116)
(48927)
研究所(48748)
师范(48602)
财经(47939)
业大(43661)
(43222)
北京(42520)
农业(40857)
(39661)
师范大学(39056)
经济学(38675)
(38553)
基金
项目(196800)
科学(156067)
研究(153457)
基金(139512)
(118917)
国家(117723)
科学基金(100533)
社会(96406)
社会科(90947)
社会科学(90923)
(78876)
教育(76269)
基金项目(72663)
(66842)
编号(65978)
自然(61006)
自然科(59520)
自然科学(59503)
自然科学基金(58457)
成果(57363)
资助(56542)
课题(48217)
(45541)
重点(45189)
(44052)
(41522)
(40937)
(40641)
教育部(39708)
(39506)
期刊
(148115)
经济(148115)
研究(104259)
中国(74282)
教育(60840)
(53966)
(49900)
学报(44017)
科学(41350)
管理(40528)
农业(35392)
大学(35353)
(32729)
金融(32729)
学学(31968)
技术(29460)
业经(26338)
财经(24012)
经济研究(22252)
(20612)
问题(19576)
(16442)
职业(15992)
(15644)
(15520)
技术经济(14600)
理论(14231)
(14075)
论坛(14075)
统计(13313)
共检索到49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白杨  代显华  汤永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关注政府行为的决策者作用转向强调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适应性,再到关注执行者参与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川省县域内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发现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作为有自身优势潜能的能动者,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乡村教育政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宣传的积极性、多层次协商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活动、乡村需求与乡村教育政策实施协调搭配、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使乡村教育振兴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进一步突破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展望未来,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能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立足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佛朝晖  陈波  张平弟  
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农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分成"四层三段",主要内容分成服务脱贫攻坚、乡村人才培养和培训两个主要方面。为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应树立以提升服务能力的政策目标,建立"1+N"的政策体系,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拓展工作思路,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培训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胜洪  陈倩芸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25个省级行政单位颁布的乡村振兴政策文本来看,多元治理结构是政策关注的核心,多主体治理能力和意识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法治保障受到政策持续性关注,治理理念和制度建设所受的政策关注较少。由此,应加快职业教育立法进程,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学校教育制度建设,同时构建开放合作平台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信息化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赵闰  
层出不穷的治理实践创新推动了治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协同治理的概念提出后,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运用,还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实践。基于湖北省英山县T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考察了T村村级组织和S企业协同成立联合党支部、协办专业合作社、共建美丽乡村等具体实践,并从组织协同、动力协同和发展协同三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乡村振兴动力结构变革的作用机制。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村级组织与企业等治理主体间存在着双向增能的协同发展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依托于组织统合和利益互嵌等机制,并随着两者的协同、融合发展使得治理效能呈现最大化的态势,最终形成村企有效协同的动力机制,即“组织统合—利益互嵌—双向增能”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应警惕企业下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不对称、权力失衡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村企协同实践中,还需建立规范化和均衡化的协调机制,持续推进村企协同和双向增能,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目标的达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婷婷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生态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资本运营被认为是农业领域长期以来生态资本运用的实践方式,在生态振兴理念下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充分展现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从而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驱动力。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涉及内容众多,可以与乡村振兴实现协同发展,从而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建设。本文探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协同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欣悦  陈春霞  
基于政策工具—目标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关系三个维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中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主要存在着政策工具运用不均衡、政策目标偏向性、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业教育政策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需求型政策配置,激发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动力;完善现有供给型政策工具,构筑人才培养坚实推动力;深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创建人才培养适宜土壤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柯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初等教育根植于乡村,是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环节,对乡村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必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密不可分。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白芸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成教授邀请了10位扎根乡村中小学的乡村教师和一位带动乡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的大学教授,整理出版了《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一书,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发行面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军  梁小燕  
从人才培养定位看,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最强的直接相关性;从价值逻辑关联看,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作用,而乡村振兴对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发展价值。近年来,有关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关联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概念模糊、定位偏差、过分夸大农村职业教育功能、价值逻辑混乱等异化问题,致使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不协同,农村职业教育的"为农"价值体现不明显,无法精准面向乡村发展。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要构建"产业聚集→教育发展→产教协同→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协同乡村振兴发展逻辑,实现这一发展逻辑,政府要加强战略协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行业企业要加强组织协同,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院校要加强育人协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杰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职业教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阐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的实施路径,围绕存在的现实困难,提出加强涉农类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增强各级各类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多样化技术技能支撑服务、厚植职业院校师生“三农”情怀、完善政策和资金保障措施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雪琪  
教育贫困治理是帮助贫困人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逐步构筑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贫困治理格局,探索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互动、多机制协同的教育贫困治理机制,扩展了教育扶贫的内容,丰富了教育扶贫的方法,提升了教育扶贫的效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路径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需求,推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取教育资源、解决贫困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一方面,要巩固教育扶贫的成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教育帮扶,补齐脱贫人口在意识、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教育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雪琪  
教育贫困治理是帮助贫困人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举措。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逐步构筑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贫困治理格局,探索出多主体参与、多层次互动、多机制协同的教育贫困治理机制,扩展了教育扶贫的内容,丰富了教育扶贫的方法,提升了教育扶贫的效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路径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需求,推动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获取教育资源、解决贫困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能力的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一方面,要巩固教育扶贫的成果,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另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教育帮扶,补齐脱贫人口在意识、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教育贫困治理的相关经验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教育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宝民  张志增  
职业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自身事业提升发展的重大机遇。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依据,精准把握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内涵,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国锋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忠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振兴,人才振兴需要教育。近几年,乡村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现状和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依旧比较薄弱,需要关注,需要发展,需要振兴。振兴乡村教育之策略主要包括更新乡村教育观念,优化师资配置,合理调整乡村学校布局,加大经费投入,关注弱势儿童,启动法律保护等对策举措和路径设计等。这些均是笔者近几年来对振兴乡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