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2)
- 2023(6781)
- 2022(5048)
- 2021(4912)
- 2020(3377)
- 2019(8098)
- 2018(8038)
- 2017(12565)
- 2016(8025)
- 2015(8965)
- 2014(9295)
- 2013(8416)
- 2012(7914)
- 2011(7518)
- 2010(8053)
- 2009(7185)
- 2008(6961)
- 2007(6475)
- 2006(5963)
- 2005(5200)
- 学科
- 济(24971)
- 经济(24930)
- 农(22179)
- 教育(19986)
- 业(15267)
- 农业(15023)
- 中国(14767)
- 管理(11518)
- 理论(10538)
- 业经(10200)
- 发(8433)
- 学(8238)
- 教学(8126)
- 发展(7941)
- 展(7818)
- 企(7619)
- 企业(7619)
- 方法(7187)
- 农业经济(6854)
- 财(6390)
- 地方(6239)
- 制(6141)
- 收入(6017)
- 数学(5252)
- 数学方法(5134)
- 策(4947)
- 村(4721)
- 农村(4701)
- 建设(4675)
- 工作(4544)
- 机构
- 大学(108279)
- 学院(106378)
- 研究(39624)
- 济(34462)
- 经济(33213)
- 管理(31511)
- 教育(28864)
- 范(26839)
- 师范(26730)
- 理学(26711)
- 理学院(26288)
- 管理学(25643)
- 管理学院(25408)
- 京(24192)
- 中国(24109)
- 师范大学(21847)
- 科学(21627)
- 农(18808)
- 江(18755)
- 所(18330)
- 中心(17525)
- 财(17102)
- 研究所(16519)
- 职业(16515)
- 北京(16084)
- 技术(15550)
- 州(14921)
- 院(13876)
- 业大(13344)
- 农业(13034)
- 基金
- 项目(64607)
- 研究(59301)
- 科学(51798)
- 基金(41660)
- 教育(35879)
- 社会(35511)
- 家(34305)
- 国家(33710)
- 社会科(32810)
- 社会科学(32807)
- 编号(28572)
- 科学基金(28049)
- 省(27589)
- 成果(26900)
- 划(24179)
- 课题(23340)
- 基金项目(20730)
- 年(20479)
- 规划(17087)
- 性(16600)
- 重点(15985)
- 部(15932)
- 发(15796)
- 项目编号(15582)
- 资助(15551)
- 度(15339)
- 阶(14651)
- 教育部(14644)
- 段(14595)
- 阶段(14559)
共检索到176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刘斯琪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农村富强、农民富足才能达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教育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乡村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保障与改善村居民生、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而缓解乡村收入贫困、纾解权利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破除精神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在乡村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应以理念引导力、制度供给力、人才驱动力和技术创新力等为着力点,通过统筹乡村教育发展规划、优化乡村教育文化环境、完善乡村教育保障机制、扶持乡村教育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教育数字转型等路径,构筑共同富裕全新格局、满足共同富裕精神追求、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助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永续动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厅厅 熊斌
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人民富裕、民族富余、国家富强、社会富足的关键标准,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决定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底色与成色。文章立足系统、全面、整体的维度,从国家层面回顾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厘清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术层面拓展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学理阐释,拟合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性与知识性;从实践层面归纳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案例经验,刻画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性与可及性。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合力、知识互嵌的学术张力、由此及彼的实践活力,推动构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进而围绕树牢“一个理念”、统筹“二元均衡”、优化“三大体系”、赋能“四类机制”、推进“五项行动”,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晓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保障。本文从效用价值论、外部性与产权理论两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了理论阐释,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成效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和农民增收成效。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以创新驱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通道、升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促进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五方面的实践路径,旨在使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共同富裕 实践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海曦 蒋南平 蒋晋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大的理论空间。本文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保证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界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共同富裕的标准制定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方面,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我党100年来寻找到的科学方法,必须运用这个方法于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党100年来努力奋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都在实践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同时,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及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文波 祝黄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现状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制度、政策层面的投入,加强制度、政策层面的创新,充分发挥制度、政策在调节贫富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起收入分配公平化、合理化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本质内涵 贫富差距 实现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云青 闫子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乡村治理为抓手助推农村共同富裕是未来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和关键内容,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制度逻辑的有机统一。未来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助推共同富裕伟大工程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方向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乡村治理软环境,营造“助善治、促共富”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实践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思杭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度科技创新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完善基于共同富裕的科技创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理论机制 实证检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名梁 庄金环 史静妍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共同富裕的需求具有深度的契合,两者之间这种天然的耦合性要求新时代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职业教育基于人才培养,传承技术技能,促创业稳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其主要实践路径在于:通过培养技能型人才,拓宽致富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对接困难群体,精准预防返贫;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兴旺;革新产教融合,筑牢育人系统。通过职业教育的创新变革,统筹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与实现。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耦合机理 实践理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丽 周梦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鹏 沈传亮
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同时要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建设,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逐渐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建成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巩固已取得的辉煌成果,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继续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淑娟 谢文武 黄镇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激发绿色产业创新潜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助力全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特征体现。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业经济高效率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蛋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激励人们前来消费,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已经着手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慧 刘杨 周加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县域城乡融合 梯度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赵志博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教育是具有高度一致性、协调性与融合性的一体两面。追溯并总结教育协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展的理论渊源、历史经验和实践理路,深刻挖掘教育与精神富有的内在联系,为科学研判未来教育的发展走向,构建服务于人的精神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奠定基础,进而让教育完全融入到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中,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