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6)
2023(12416)
2022(10307)
2021(9966)
2020(7997)
2019(18242)
2018(18142)
2017(33566)
2016(19388)
2015(21973)
2014(22019)
2013(20996)
2012(19947)
2011(18109)
2010(18606)
2009(17146)
2008(16731)
2007(15531)
2006(14314)
2005(12985)
作者
(53126)
(44633)
(43861)
(42159)
(28143)
(21436)
(20119)
(17348)
(17066)
(16294)
(15124)
(15044)
(14361)
(14064)
(13861)
(13639)
(13515)
(13116)
(13015)
(12824)
(11357)
(11290)
(10859)
(10660)
(10358)
(10079)
(10006)
(9988)
(9200)
(9099)
学科
(69883)
经济(69803)
(50938)
(50342)
管理(43426)
农业(33881)
(30605)
企业(30605)
中国(26174)
业经(23469)
教育(22640)
方法(21841)
地方(18860)
(17678)
数学(16472)
(16235)
数学方法(16087)
理论(16041)
(15767)
(14818)
(14067)
农业经济(12848)
发展(12408)
(12286)
(12141)
贸易(12133)
及其(12001)
(11770)
(11429)
(11040)
机构
学院(260804)
大学(258345)
(97937)
研究(96734)
经济(95238)
管理(90320)
理学(75819)
理学院(74814)
管理学(73295)
管理学院(72777)
中国(71820)
(62045)
科学(58094)
(57933)
(49440)
农业(47219)
(46993)
(45662)
(45516)
师范(45318)
中心(45153)
研究所(44035)
业大(42945)
北京(37184)
教育(36899)
师范大学(36033)
(35572)
财经(34508)
(34289)
(33217)
基金
项目(162937)
研究(130382)
科学(127723)
基金(111191)
(95879)
国家(94713)
科学基金(79176)
社会(78636)
社会科(73320)
社会科学(73301)
(67668)
教育(64767)
编号(58587)
基金项目(57614)
(57120)
成果(51218)
自然(48132)
自然科(46873)
自然科学(46860)
自然科学基金(46010)
资助(44717)
课题(43467)
(38375)
重点(37623)
(36844)
(36516)
(34536)
(34395)
(33432)
规划(32771)
期刊
(127031)
经济(127031)
研究(90504)
中国(71967)
(66742)
教育(62273)
农业(45187)
学报(40061)
科学(37276)
(35083)
大学(32476)
管理(30366)
(29270)
金融(29270)
学学(28840)
业经(26479)
技术(25600)
(21356)
问题(17682)
财经(16508)
经济研究(16315)
职业(16284)
农村(15915)
(15915)
农业经济(15644)
(15092)
图书(14796)
(14366)
世界(13370)
(13213)
共检索到432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乡村教育具有特殊的文化责任,这一责任是它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依据。教育的"乡村意识"不只属于乡村教育,实际也属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不能只有公共性和标准化,而应包含比城市教育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处于两种视野中,前者立足于"农村视野",而后者则立足于"国家视野"。在政策设计层面,两者处于分离和脱节之中。乡村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均衡和标准化,而乡村建设则是以致富和发展为目标。事实上,不仅乡村教育缺少"乡村责任",而且乡村建设同样缺少"教育意识"。乡村教育在政策设计中被赋予"扶贫对象"的身份和处境,而不是作为乡村建设的动力和主体。农村学校实际处于乡村建设之外,没有赋予任何乡村义务和责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龙芝  
农村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今天的农村教育更需要人们的关注。为此,借鉴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来思考解决今天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尤以必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世杰  刘明  刘洋  
通过探究农民画教育机制的内在逻辑,厘清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积极现实意义。遗憾的是,当前乡村文化传承面临着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导致乡村文化发展滞后和教育功能欠缺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以农民画与乡村教育为例,梳理乡村文化教育传承的时代背景、演变过程、表现形式及价值意义,提出加强制度保障、更新文化观念、发展文化产业、释放文化潜力的乡村文化教育传承发展路径,构建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化融通的内容体系,进而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巴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其中,通过文化振兴,培育淳朴、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基。以文化人,教育担此重任。然而,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教育。近年来,农村教育是否有改观,如何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城乡公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迫切需要调研和研究的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戎乘阳  
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农村社会进步的现实要求。在探讨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至2022年面板数据,验证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互动效应,测算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农村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协调发展趋势和首要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教育和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存在互动效应,2013年以来协调发展程度逐年增高,已经顺利进入中度协调时期。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始终领先但出现瓶颈,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不再落后且增速较高,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程度逐渐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当前协调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是农业科技人员占第一产业人员的比例。据此,应该构建产教融合的社会支持机制,制定强针对性的专项发展策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转化效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蔚  刘旭光  
农业教育、农村教育和农村改进是一组内涵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概念群。界定其内涵,阐明其关系,是20世纪20年代末职业教育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农村改进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江恒源基于"大教育观"的科学认识,丰富和拓展了农村教育和农村改进的内涵,划清了农村教育与农业教育的边界,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对于当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仁福  刘承芳  唐雅琳  田志磊  易红梅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如何办好农村教育以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发展,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仅需要立足现在,还需要着眼未来。本文围绕如何优化不同年龄段教育资源投入以提高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配置效率这一科学问题,在梳理人力资本培育领域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学龄前教育、义务教育、后义务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挑战和实践经验。结果表明农村不同年龄段教育资源存在错配现象,0~6岁儿童学前教育投入亟待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有待改善,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农村教育服务质量上存在改善空间。最后,本文基于国内近年相关研究实践就提高农村教育和人力资本培育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国庆  
梁漱溟先生早年谈到"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其理念在今天乡村振兴背景下,仍有其理念和现实意义。最新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传统村落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其核心是在"乡村建设"上。目前在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思路下,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有对传统村落的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喻林  
<正>~~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巨臣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姝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人才振兴要求,而实现人才振兴的前提是农村拥有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农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会严重制约中国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事业迎来新契机、新机遇,但同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何借助时代和政策红利实现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农村建设和发展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玉友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在城强乡弱语境下展开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自信危机,提升自信是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振兴对接脱贫攻坚背景下,亟须重新思考农村教育现代化自信问题,不断加强价值自信、实践自信与理论自信。在价值定位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从其目标群体规模、服务对象功能以及自身人类学意义方面,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价值重要性挖掘,确立价值自信。在实践改进上,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反思输血式现代化,优化"在地化"现代化,探索共生型现代化,推进农村教育实践思维方式反思,提升实践自信。在理论探索上,农村教育现代化在其方法论上,需要推进逻辑思辨、经验行动、实证实验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建设,强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规范自觉,增强理论自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光铭   兰霞萍  
在乡村振兴和信息化社会发展双重促使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乡村社会的变化特征出发,梳理数字乡村社会信息全对称、联结性增强及多元主体协同特征,进而从理论、历史、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乡村职业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框架,最终从农民数字化发展意愿、内容、条件、目标等维度提出以农民数字化发展为核心的数字乡村推进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