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2)
- 2023(5079)
- 2022(4062)
- 2021(3720)
- 2020(2927)
- 2019(6767)
- 2018(6352)
- 2017(11637)
- 2016(6101)
- 2015(6602)
- 2014(6391)
- 2013(6264)
- 2012(5994)
- 2011(5518)
- 2010(5560)
- 2009(5171)
- 2008(4876)
- 2007(4625)
- 2006(4072)
- 2005(3335)
- 学科
- 济(25841)
- 经济(25812)
- 农(23142)
- 农业(15594)
- 业(15094)
- 贸(11437)
- 贸易(11436)
- 易(11341)
- 出(10564)
- 业经(9967)
- 管理(8395)
- 中国(8388)
- 方法(8225)
- 出口(7773)
- 出口贸易(7773)
- 口(7773)
- 财(6974)
- 地方(6899)
- 企(6893)
- 企业(6893)
- 农业经济(6836)
- 数学(6615)
- 数学方法(6532)
- 收入(6356)
- 发(5906)
- 发展(5486)
- 展(5476)
- 制(5326)
- 村(4782)
- 农村(4763)
- 机构
- 学院(84131)
- 大学(80398)
- 济(34970)
- 经济(34090)
- 管理(28090)
- 研究(27473)
- 理学(24151)
- 理学院(23836)
- 管理学(23383)
- 管理学院(23210)
- 中国(20251)
- 农(17478)
- 京(15907)
- 范(15860)
- 师范(15812)
- 财(15655)
- 科学(14900)
- 中心(13618)
- 江(13370)
- 师范大学(12359)
- 所(12288)
- 财经(12135)
- 农业(12095)
- 经济学(11774)
- 业大(11432)
- 经(11022)
- 研究所(10969)
- 经济学院(10846)
- 州(10738)
- 教育(9850)
- 基金
- 项目(55577)
- 研究(47276)
- 科学(44444)
- 基金(39214)
- 家(32400)
- 国家(31957)
- 社会(31861)
- 社会科(29943)
- 社会科学(29941)
- 科学基金(27230)
- 省(22869)
- 教育(22182)
- 编号(20923)
- 基金项目(20369)
- 划(18324)
- 成果(18180)
- 课题(14859)
- 资助(14799)
- 发(13831)
- 自然(13412)
- 国家社会(13248)
- 自然科(13109)
- 自然科学(13108)
- 部(12918)
- 年(12867)
- 性(12859)
- 自然科学基金(12856)
- 农(12449)
- 重点(12370)
- 发展(12018)
共检索到131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小强
乡村教师在接受城市化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了城市人的基本素质,但他们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仍是被乡土文化所包围着的乡村学校。在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间非此即彼的选择无法解决他们的文化困惑。乡村教师摆脱文化困境的出路不是对某一种文化价值的简单认同,而应立足于多元文化观念基础上,培养跨文化生存的能力,同时立足于乡村现实参与文化创造。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文化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博琛
加强基层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要求。目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村民自治虚置、乡村文化衰弱、法治氛围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乡村文化认同感,并不断强化村民及基层组织干部的法律意识与生态意识。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基层组织 村民自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郑承庆 罗萍萍 吴声怡
乡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城镇化进程中,有的地方割裂当地文化甚至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与乡村文化为代价来力图实现所谓的乡村现代化,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错误做法,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文化 保护 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阿丹 石丹
新时代下,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已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产品与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来看,基于文化创意的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乡村旅游开发、景观、商品以及营销均缺乏文化创意。因此,还需加快将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以及乡村旅游营销中,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化创意 发展困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乡村教育的"悬浮态势"是乡村教育在城市文明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整体性表现,表现在乡村教育在国家教育规划中的缺席、与本土文化的断裂、乡村少年身份认同的迷失及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的城市情结等,这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教育制度的失衡、乡村文化的虚化与受教育者个体精神价值的迷失等所致。提升乡村教育在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乡村本土文化与乡村教育的融合,立足乡村教育实施制度化改造,建立"平等且融合"的城乡教育交流机制,将乡村教育推向新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悬浮态势” 价值迷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会萍 周靖方 赵保海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解决乡村问题时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到位、乡村文化教育问题突出等,势必会对乡村治理造成滞后性影响,成为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绊脚石。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乡村治理格局,应通过建构乡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等有效措施,以此为基础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出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有效 困境与出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蔡志良 孔令新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撤点并校运动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育面临的不公正,使乡村儿童面临的成长道德风险递增,也加速了乡村社会的荒芜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政策执行失当的问题,更是教育正义失位的表现,最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乡村文的化被改造和衰亡。缓解和走出乡村教育的困境,除了要慎重推进撤点并校政策,还要反思教育改革乃至国家教育设计的经济主义导向,实现教育正义,更要重建乡村文化,以恢复乡村教育的生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梦娟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乡村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这必然涉及到乡村社会的全面变革,为乡村治理转型提出了新挑战和新契机。而当前乡村治理转型在实践中出现了制度、职能、组织、社会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实践困境,严重制约着乡村治理转型,因此,需要从明确职能定位、夯实组织基础建设"、三治"合力,激发动力以及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智能治理等方面进行突破,从而有效实现乡村治理转型,进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实践困境 智能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义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产业的引擎作用,产业振兴是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持续动力,有利于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与转型。我国推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振兴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差距成为制约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如何以城乡融合为切入点,化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产业发展制约,是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城乡融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红婷
近20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已经从传统的"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乡村社区的转型导致乡村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困惑:学校管理以县为主还是以乡村为主?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就近入学"还是"集中办学"?学校对社区是开放教育资源还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乡村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面对这些困惑,笔者建议:一要根据乡村社区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乡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二要重现审视教育管理体制,避免乡村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权力真空;三是在多元文化理论背景中重新构建农村教育的课程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柯婧秋 石伟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文章基于学校功能理论与战略要求,结合职教中心特点确定了应然功能定位,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从实然层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还比较传统,基本沿用原有的办学功能,但原有办学功能定位存在结构性缺失的问题,且功能发挥不畅。自身服务战略理念被动滞后、"普教化""去农化"办学问题严重、办学条件薄弱的内源性原因和制度体系不健全、体制机制不畅通的外源性原因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功能困境。要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不断优化职教中心办学,完善国家与地方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县级职教中心 功能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泽莹 韩一军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前提。当前粮食供给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转移、国际竞争力弱、支持保护政策空间有限等突出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同时注重产量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既是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必要条件。为细化和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目标,提出构建新型粮食供给体系的思路与具体路径:从保供给向绿色可持续转变;从小而散经营向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从价补合一向价补分离转变;从注重产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构建更有保障、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粮食供给体系,切实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智慧
近些年,乡村旅游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旅游人数则为50.01亿人次,而我国乡村旅游人数达到25亿人次,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且占比仍旧呈现上升趋势。但纵观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营销策略上的问题日益突显,导致乡村旅游难以产生品牌效益。因此,基于消费者行为对乡村旅游营销的影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还需从消费者信息收集行为、决策行为、体验行为以及评价行为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营销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消费者行为 旅游营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韬
人才是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同样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空间。但是,在实践中,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不明确、资源较为分散、培育方式不尽合理、培育内容不尽科学以及保障措施不够健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建设;注重主体协同合作,理顺培训机制;创新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培育对象,完善培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构建多样化的培育模式,进而在整体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征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经济生活中颇具生机、富有活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经济单元,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壮大作出了贡献。——改革十年,乡镇企业不仅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缓解了市场供应长期严重匮乏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764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5,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