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2)
2023(9176)
2022(7452)
2021(6948)
2020(5367)
2019(12177)
2018(11835)
2017(21673)
2016(10881)
2015(11818)
2014(11784)
2013(11314)
2012(10172)
2011(9189)
2010(9230)
2009(8638)
2008(8179)
2007(7744)
2006(6608)
2005(5235)
作者
(28368)
(24009)
(23786)
(22399)
(14886)
(11343)
(10636)
(9139)
(9094)
(8439)
(8006)
(7992)
(7626)
(7159)
(7131)
(6892)
(6852)
(6845)
(6834)
(6640)
(5794)
(5626)
(5537)
(5443)
(5392)
(5267)
(5230)
(5085)
(4853)
(4650)
学科
(40539)
(40534)
经济(40382)
管理(35319)
(32498)
企业(32498)
(25363)
农业(17165)
业经(16456)
技术(15162)
中国(14715)
方法(14339)
(11918)
技术管理(11716)
(10180)
数学(10091)
数学方法(9969)
地方(9734)
理论(9398)
(8104)
(7647)
银行(7639)
(7479)
(7453)
金融(7452)
(7449)
(7399)
农业经济(7249)
(6689)
收入(6557)
机构
学院(153247)
大学(149413)
管理(61667)
(61271)
经济(59824)
理学(53920)
理学院(53367)
管理学(52570)
管理学院(52236)
研究(46060)
中国(34986)
(29289)
(28619)
科学(25616)
(23905)
(23395)
中心(23374)
师范(23225)
(23219)
财经(22505)
(20480)
业大(20398)
(19891)
经济学(18731)
(18643)
师范大学(18300)
研究所(17807)
北京(17800)
农业(17054)
经济学院(16823)
基金
项目(105435)
科学(86604)
研究(84867)
基金(76366)
(64063)
国家(63326)
社会(57847)
科学基金(56834)
社会科(53606)
社会科学(53594)
(43692)
基金项目(41069)
教育(40165)
(35500)
编号(34813)
自然(33079)
自然科(32447)
自然科学(32443)
自然科学基金(31911)
成果(28996)
(28450)
资助(27451)
创新(25383)
课题(24794)
(23732)
(23641)
国家社会(23377)
重点(23281)
(22819)
规划(21431)
期刊
(73942)
经济(73942)
研究(46181)
中国(36863)
(28846)
教育(26113)
管理(24491)
(21796)
科学(20326)
农业(18710)
学报(18356)
大学(16234)
业经(16204)
(15540)
金融(15540)
学学(15122)
技术(14570)
财经(11151)
经济研究(10335)
科技(9952)
(9715)
问题(9018)
农业经济(8498)
农村(8444)
(8444)
(7981)
技术经济(7731)
社会(7247)
(7121)
论坛(7121)
共检索到226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玉玲  吴卫东  
针对我国当前乡村教师激励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借用社会流动理论,从乡村教师社会流动的特点、当前社会背景下乡村教师社会流动成为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流动符合城乡教师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证了社会流动支持乡村教师激励的可行性。同时,针对激励政策、激励内容、激励方式以及激励实施过程与结果管理方面的问题,基于社会流动支持创新设计乡村教师激励。即针对激励政策未精准对接乡村教师本体的实际诉求,提出以社会流动聚焦乡村教师的需求与乡村教育发展的激励政策;针对激励内容过多关注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而忽视教师流动的现实与意愿,提出以水平流动为主同时落脚于教师队伍总体稳定的激励内容;针对激励方式有偏重、发挥的激励作用较为有限,提出以多种代际间可传递资本累积使得激励方式多样又有力;针对激励过程管理存在疏漏、实施效果评估缺乏,提出加强激励实施过程与效果监管以增强激励的有效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白亮  
近年来,立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和岗位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在产生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出现堵点。在县域内从中心到边缘政策效应递减,弱化的补偿未能达到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的心理预期,薪酬补贴的精准差异化分配机制尚未建立;政策效应在教师群体内部分化明显,长时间要求的激励政策设计与青年教师的关键需要形成错位,对青年教师作用有限;城乡教师发展机会不均等,侧重补偿的激励政策,并不契合乡村教师的发展愿景等。为此,应科学测算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心理定价,建立高度精准的地区与薪酬匹配补偿政策机制;加入短时间要求激励政策设计,构建弹性化补偿激励政策机制;强化发展性政策杠杆,形成补偿性激励和发展性激励相结合的多维政策工具。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小钢  姚铮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技术骨干)激励不足和约束软化的问题,上海、深圳、武汉、北京等地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始在部分国有企业试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期股激励。期股激励的大致操作过程为: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用奖金或现金购入一定数量的期股,期股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兑现。期股未到期前,高级管理人员只拥有分红权和配股权,没有表决权和转让权。高级管理人员的努力和成功主要从期股的升值中获得奖励,相当于保证金比例为100%的期货交易。这种新的激励机制对于解决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短期行为的问题是有效的,但从实施的效果看仍存在以下问题:(1)高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龙  
新乡贤是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社会资源,尽管不同地区新乡贤群体由于结构不同导致其社会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但乡村慈善功能应是各地新乡贤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乡村慈善也是当前中国乡村发展面临的最大短板,急需外部新资源注入推动。只有对中国新乡贤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搭建合适的平台实现新乡贤资源与乡村慈善项目的有效对接,积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慈善,才能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新乡贤资源补齐乡村发展短板,改善乡村生产与生活条件,助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燕英  
作为关系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乡村教师不只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引领者,是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当前,乡村教师发展还面临肩负多重职责角色、身份认同危机、队伍青黄不接、荣誉表彰不足等问题。要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就必须完善乡村教师从教荣誉激励机制。通过健全乡村教师从教功勋荣誉表彰体系、定期开展乡村教师从教荣誉奖励、引导社会力量创设乡村教师从教奖励、推行乡村教师光荣退休仪式、提升乡村教师从教幸福指数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丙宣  华逸婕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升乡村内生能力。基于激励结构与内生能力的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赶超战略时期的乡村衰退和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赶超战略中以GDP为中心的激励结构造成了资源的错配和乡村内生能力的弱化,导致乡村衰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包容性制度建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乡村内生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虽然有时空差异,但是,应该从外生性发展向内生性发展转变,从经济发展向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转变,需要依赖乡村内生能力的提升和乡村资源禀赋结构的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金   鲁勇超  
在激励视角下,基于“动力-行为-目标”的分析框架,以鄂西X村乡村治理积分制为个案,实证描述与分析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在村治内生动力增强、村民利益诉求增加、村庄治理事务增多背景下,乡村治理积分制具备动力生成、行为塑造与目标管理三大递进性激励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村民参与行为,而且能将村民行为有效匹配村庄发展目标,实现了村民参与有效与村庄治理有效;针对乡村治理积分制对部分群体存在一定激励局限、在低环境匹配度的村庄中存在推行限制、在积分事项与奖励力度上存在技术阈值的问题,应充分考虑村庄自身发展基础,合理设定奖惩机制,精心安排积分事项,并严格落实监督考核。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海金   鲁勇超  
在激励视角下,基于“动力-行为-目标”的分析框架,以鄂西X村乡村治理积分制为个案,实证描述与分析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实践过程、运行机制和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在村治内生动力增强、村民利益诉求增加、村庄治理事务增多背景下,乡村治理积分制具备动力生成、行为塑造与目标管理三大递进性激励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村民参与行为,而且能将村民行为有效匹配村庄发展目标,实现了村民参与有效与村庄治理有效;针对乡村治理积分制对部分群体存在一定激励局限、在低环境匹配度的村庄中存在推行限制、在积分事项与奖励力度上存在技术阈值的问题,应充分考虑村庄自身发展基础,合理设定奖惩机制,精心安排积分事项,并严格落实监督考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宇恒  孙健夫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研究财税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内源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创新;(2)财政支持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在规模较小的企业、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显著;(3)借助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两个中介机制,财政支持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4)税收激励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研发创新成本,进而实现财政支持助推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凝聚财政支持与税收激励的企业创新政策合力,充分考虑财税支持在企业与区域层面的异质性影响,高度关注人力资本集聚和融资约束机制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赤建  苏斌  周荃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滞后性,提出知识经济时代实施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并构建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国  
要关注教师的成果、技术职务、收入及情绪变化 ,借鉴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 ,全面创新现有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教师激励机制是关系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吸引、稳定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绩效管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文章建议完善物质激励与制度激励、健全人才竞争、强化激励管理,使教师获得满足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学术创新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芳城  伍桂林  
本文以沪深A股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此过程中的交互关系。研究表明: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均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制度环境对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政府支持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分组检验显示,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产权性质与行业类别异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伍凤华  张晓倩  
文章在标准的借贷合约委托-代理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二元转型所引起的信息流动变异,构建了一个农村借贷合约的拓展模型,提出了两个研究假说: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借贷合约的激励结构设计随二元转型过程而变化;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借贷合约的激励结构设计对金融机构类型具有敏感性。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泊松受限因变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第一,反映二元转型与金融机构类型的系数均显著不为0,这为两个研究假说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并没有降低农户的违约成本,合约的声誉自执行机制仍是有效的;第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对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农户借贷须提供抵押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