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8)
- 2023(8290)
- 2022(6794)
- 2021(6466)
- 2020(5191)
- 2019(11806)
- 2018(11457)
- 2017(21275)
- 2016(12203)
- 2015(13346)
- 2014(13586)
- 2013(13340)
- 2012(12916)
- 2011(12002)
- 2010(12366)
- 2009(11517)
- 2008(11655)
- 2007(10944)
- 2006(9800)
- 2005(8568)
- 学科
- 济(49807)
- 经济(49730)
- 业(34642)
- 管理(28955)
- 农(27311)
- 企(23457)
- 企业(23457)
- 方法(19902)
- 农业(18416)
- 数学(17136)
- 数学方法(16807)
- 中国(14549)
- 财(14130)
- 业经(13933)
- 学(13532)
- 制(12315)
- 地方(10958)
- 银(8998)
- 银行(8969)
- 融(8811)
- 金融(8810)
- 行(8593)
- 体(8237)
- 发(8173)
- 理论(7807)
- 务(7776)
- 财务(7760)
- 财务管理(7737)
- 收入(7725)
- 农业经济(7623)
- 机构
- 大学(183622)
- 学院(183213)
- 济(69074)
- 经济(67353)
- 研究(66640)
- 管理(61915)
- 理学(53497)
- 理学院(52690)
- 管理学(51284)
- 管理学院(50936)
- 中国(48567)
- 科学(43653)
- 农(40916)
- 京(39140)
- 所(35248)
- 财(33118)
- 研究所(32263)
- 农业(31148)
- 中心(30234)
- 业大(30172)
- 范(29654)
- 师范(29319)
- 江(29233)
- 财经(26233)
- 北京(24392)
- 经(23827)
- 师范大学(23475)
- 州(23215)
- 院(23159)
- 省(22344)
- 基金
- 项目(121076)
- 科学(95216)
- 基金(87885)
- 研究(87053)
- 家(78088)
- 国家(77327)
- 科学基金(64588)
- 社会(55450)
- 社会科(52179)
- 社会科学(52163)
- 省(47807)
- 基金项目(46066)
- 自然(41492)
- 教育(41484)
- 划(40911)
- 自然科(40589)
- 自然科学(40573)
- 自然科学基金(39855)
- 资助(36045)
- 编号(34759)
- 成果(30561)
- 重点(28259)
- 部(27370)
- 发(26664)
- 课题(25630)
- 性(24364)
- 创(24050)
- 科研(23100)
- 教育部(23079)
- 国家社会(22996)
共检索到277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皛
在乡村社会发展进程中,集道德原则和权利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尊严逐渐消解在乡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6所乡村学校的调查和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尊严失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文化、教育、人口的结构性困局。城乡差距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加深,唯金钱论的价值取向威胁着乡村社会为师者尊的传统,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师道尊严构成剧烈冲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留守儿童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乡村教师肩负沉重但又琐碎的教育责任担当,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权利保障。市场化、城镇化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但乡村女教师要扎根乡土,将不得不面对婚恋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可立足教师个体的现实境况通过权利保障、关系调整、乡村教育本土化来维护乡村社会的师道尊严。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尊严 日常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炜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此言一出,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它不应该仅仅是国富民强的代名词。根据生活条件、境遇的不同,各人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有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力 朱喜钢
乡村绅士化是传统村落实现复兴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而游客、新村民等绅士群体的介入常导致地方主体趋于式微。选取成都竹艺村为实证案例,聚焦乡村旅游社区中的原住居民这一脆弱群体,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微观视角探讨绅士化对居民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延伸对其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的讨论。研究发现:绅士化重构了乡村空间形态和功能意义,原住居民为获取更高的旅游收益,选择接纳绅士群体对于地方空间的价值认知,而对旅游资源的争夺使邻里关系由亲密转为竞争;乡村空间功能的居游交织要求原住居民进行身份转换,其日常生活围绕旅游业而展开,生计行为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绅士介入和地景变迁拆解了社区关系,造成地方记忆的集体失忆和原住居民的失所体验;原住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与其日常生活互为反馈,共同实践缺失、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区认同消解,而个体尺度的收入增长和对于地方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其积极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居民地方身份认同、打造多元共治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海燕
作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和基本要求,乡村文化的振兴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功能主义的文化论出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其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主体。以乡村文化振兴的村落实践为例,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分为内生动力与外在激活力,指出在当前的乡村文化实践中,农村村民作为文化的内生动力,会出现"熟悉的陌生人"和"选择性漠视"等认知困境,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文化的外在激活力,亦面临文化认知、实施过程和体制机制矛盾等实践难题。乡村文化的振兴需以外激内,以政策供给破解内生动力的生成困局,以政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消解实践难题,为内生动力提供可持续的发展保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智亚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儿也要去。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饺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二百。"这首有着众多异文的童谣流传于中国各地,其中洋溢的浓浓乐趣曾经荡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其所描述的图景至今依然能引发一部分人的幸福回忆。对曾经生活于
关键词:
姻亲关系 乡土社会 村落社区 华北乡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关键词:
尊严 人的尊严 教育的尊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传统教师培训的失能、教育实验的名不副实以及教育经验总结的大而化之,使叙事研究成为改变教师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期待。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包括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自传。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教育自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柏峰
"派性"在北方村庄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包括村庄选举、村庄权力结构、纠纷调解、上访等多方面。外来的政治运动和政策等只是派性产生的表层原因,小亲族的存在是派性的深层原因,也是派性的基本单元。在区域比较的视野下可以看到,派性与北方村庄多姓杂居的基本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多姓杂居,村庄日常生活空间无法按照小亲族进行隔离,血缘关系之外的地缘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在政治生活空间中表现出派性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家梁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章立足于财政政策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财政政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困局,以期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财政政策,从而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提出了化解财政政策倾向与市场自由调节之间的内在矛盾;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从商品供给端与需求端双重发力;创新降费政策以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助力市场运行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丙存
行政调解在当前乡村实践中,所调处纠纷的数量整体趋增,类型日益多样,且由新型城镇化引致的纠纷开始凸显;党政领导包保、司法所参与、村干部帮衬的责任机制逐渐形成;以行政权力为内核的行政权威是其内在的合法性基础,信访维稳是其外在制度性压力,恢复人际关系、重建乡村秩序则是其潜在功能。行政调解的乡村实践逻辑表明,每一起纠纷的行政调解就是由乡村干部、纠纷当事人等共同完成的一项权益性成就,而随着行政调解在时空向度上的持续延伸,农民的日常生活、乡镇政权的行政权威、乡村的社会秩序也得以共同再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柴彦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飞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有尊严地生活,这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更高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与更加幸福相关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文贯中
由于全球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回避。在这种时刻,中国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已明显无法持续。面对外需增长的下降,中国急需提振内需。然而,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造成两种结构性扭曲。第一种扭曲表现为中国未能在农业比重急剧下降的同时相应减少农村人口的比重,造成城市化的严重滞后和城乡收入差的恶化。第二种扭曲表现为中国未能将其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高到世界的平均水平,造成农村的普遍隐性失业和集聚效应的浪费。中国必须改革其土地制度以降低高昂的城市化成本,才能提振内需,走上可持续增长道路。
关键词:
内需 结构性扭曲 城市化 土地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兰明
职业教育的尊严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实现及其身份角色认同。当前职业教育尊严缺失主要表现在吸引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及薪资待遇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取向影响、长期历史发展积累薄弱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及其实现不尽如意、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等。职业教育尊严主要来源于自身竞争力的强大与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由此,不仅需要社会文化建设进行正确价值导向、国家政策系统支持及相应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职业教育在保障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尊严存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尊严 缺失 重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世界经济困局与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观点综述及“南开共识”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失配及其“适老化”路径——基于老龄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研究
阶级话语与日常生活:集体化时代干群身份及其关系的历史建构——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例
城市老年人的移动性变化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基于社区老年人生活历程的叙事分析
运用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破解企业人员结构性矛盾困局——以B企业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家书屋的媒介背景、现实困局与转型路径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乡村工匠培育的现实困局与破解路径
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知识产权贸易互动:困局及破题之策
深圳市城中村流动摊贩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基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
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双短缺”困局及纾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