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9)
2023(14805)
2022(12105)
2021(11239)
2020(9533)
2019(21860)
2018(21754)
2017(42049)
2016(22767)
2015(26053)
2014(26386)
2013(25816)
2012(24032)
2011(21259)
2010(21181)
2009(19736)
2008(19550)
2007(17766)
2006(15461)
2005(13412)
作者
(65767)
(55208)
(54809)
(52550)
(34872)
(26573)
(25174)
(21531)
(21158)
(19790)
(18730)
(18707)
(17485)
(17260)
(17023)
(16887)
(16869)
(16151)
(15863)
(15850)
(13642)
(13514)
(13371)
(12838)
(12507)
(12433)
(12216)
(12137)
(11221)
(11206)
学科
(98769)
经济(98579)
(62792)
管理(60071)
(48857)
企业(48857)
方法(45634)
数学(38376)
数学方法(37885)
(37614)
中国(27144)
业经(25720)
农业(25032)
(24842)
地方(22436)
(19841)
(18296)
理论(16568)
(16213)
(15916)
贸易(15907)
(15405)
(14350)
财务(14301)
财务管理(14265)
(13762)
银行(13725)
(13672)
金融(13668)
企业财务(13550)
机构
学院(327000)
大学(325421)
(132209)
经济(129328)
管理(125291)
理学(108326)
研究(107276)
理学院(107074)
管理学(104985)
管理学院(104354)
中国(80260)
(67568)
科学(66581)
(60617)
(59895)
(53625)
中心(51779)
(51155)
业大(50177)
研究所(48720)
财经(48215)
农业(45891)
(45279)
师范(44833)
(43631)
北京(41511)
经济学(41065)
(39980)
(37878)
经济学院(37138)
基金
项目(221299)
科学(174333)
研究(162725)
基金(159657)
(138034)
国家(136783)
科学基金(117842)
社会(104979)
社会科(98444)
社会科学(98412)
(89684)
基金项目(84891)
教育(75513)
自然(75002)
(73379)
自然科(73271)
自然科学(73252)
自然科学基金(71920)
编号(67166)
资助(64590)
成果(54803)
重点(49889)
(49047)
(48401)
课题(46225)
(45609)
科研(42643)
创新(42489)
国家社会(42486)
教育部(42092)
期刊
(148369)
经济(148369)
研究(92092)
中国(64187)
(59449)
学报(52669)
科学(47928)
(47862)
管理(43487)
大学(40891)
农业(39611)
学学(38480)
教育(36530)
(29448)
金融(29448)
技术(28601)
业经(27409)
财经(23822)
经济研究(22063)
问题(20485)
(20459)
(19096)
(17914)
统计(16807)
图书(15961)
技术经济(15696)
(15126)
资源(14898)
理论(14486)
科技(14374)
共检索到480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朋  
本文调查表明,中国农村村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在不同区域、不同村庄有不同的表征。乡村政治参与同乡村政治文化有关,乡村政治文化在不同的村域场景中有不同的表征。乡村政治文化的迥异源于乡村社会的精英政治化和政治社会化的不发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卫华  高涛  
[目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对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农村居住点,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自然环境特征,从市域和县域尺度,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和乡村聚落平均人数系统分析该省乡村聚落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湖北省乡村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水域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的地区集聚,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2)中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孝感市和黄冈市,孝感市云梦县、应城市、孝昌县,黄冈市团风县和浠水县的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其中云梦县最高,为0. 447个/km~2。西部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其中老河口市分布密度最高,为0. 21个/km~2。(3)各省级直管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乡村聚落的规模各异。其中孝感市的分布密度最高为0. 328个/km~2,其次是天门市,平均分布密度为0. 289个/km~2,但聚落规模较小。神农架林区以发展林业为主,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仅为0. 021个/km~2。[结论]基于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中东部地区乡村聚落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向农业产业化迈进。针对乡村聚落规模比较小的地区,向中心村集聚,提高资源利用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朋  李守琴  
免除农业税,是广大农民欢呼雀跃的事情,也是乡村干部翘首企盼的改革。无疑,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让农民休养生息,提升政府形象,免除农业税其功不可没。也正如此,自农村税费改革伊始至农业税的全免, 不少人即断言:免除了农业税,乡村政治稳定就会有序、有理,令乡村干部头痛的上访也会销声匿迹。然而, 笔者于2006年春节在湖北省Y县的乡村走访,深深感悟到农业税的免除并不等于乡村政治稳定。其理由有四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玮  
建立与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覆盖农民生产生活各领域、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跳出当前"三农"工作窘境,促进农业繁荣、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并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口。湖北省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多元主体无序共生导致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服务总体水平低下导致供需矛盾突出;服务主体发育缓慢导致市场化程度偏低。应明晰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功能定位,拓展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内容,搭建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敬桂  王增敏  
本文依据湖北省乡村旅游实地调查,运用在旅游业广泛应用的重要性——绩效分析方法(即IPA),对影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因子的IPA分析,得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喜忧参半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文章把社会资本和承载它的社会实体(诸如关系网络、社团)区别开来,将其定义为一种深藏于人类意识之中的观念性资源,由信任、合作、互惠、利他和宽容等观念要素构成,对拥有它的个体、群体乃至国家具有积极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社会资本影响政治生活的作用机制,并以中国10省市的20个乡镇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条件下社会资本对政治领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乡村社会资本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政府治理水平、政治信任、现代民主价值观、官民关系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公民社会、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作者主张,社会资本有利于乡村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公推直选"等民主试验如果在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野   刘勤   黄进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我国乡村产业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赋能为标志的新阶段。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代表不同主导产业乡镇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以数据化农业信息为关键要素,以农业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农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硬件支撑和载体,赋予乡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城乡市场有效对接、产业融合发展强大动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村增值和农民增收,最终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跨案例比较发现,在数字经济赋能不同主导产业乡镇的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赋能层面、方式、领域及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各农村地区亟待立足本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从而全面有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璨  邓宏兵  李小帆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樊丹  
本文以湖北省6个县(市、区)的26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为研究区域,以示范村的普通农户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中的农户行为、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受农户自身素质偏低、不良生活和生产习惯及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清洁工程的推广还有待深入;较之于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经济效益较差的农村,乡村清洁工程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农业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村更容易开展;推广乡村清洁工程必须依托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鉴于此,本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培养创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这三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诗波  王亚静  
乡村清洁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农户是乡村清洁工程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本文以湖北省26个乡村清洁工程试点村为研究范围,对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及农户的参与行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乡村清洁工程的实施和推广主要受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政府扶持力度、农业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居民综合素质越高、政府扶持力度越大、农业经济效益越好,则农户对项目的参与意愿越强;反之越低。对此,本文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培养创新型农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等三个方面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崇光  陈诗波  
本文采用湖北省6个市、县、区的26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15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户对乡村清洁工程的认知、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受农户素质、农村信息闭塞和环卫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还有待深入;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比在传统农区更容易开展;政府的鼓励对农户参与积极性具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型农民和强化政府引导职能,从而推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璨  邓宏兵  李小帆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地理学、经济学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呈不均衡状态,造成不均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有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城镇化水平、道路交通的可达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对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的作用最为显著。最后,针对湖北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与提升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锐  
以户籍在村的家庭为基础,结合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的关系,用社会资源作为农民分层标准,同时纳入土地变量,将J村农户分为脱离土地阶层、外出务工阶层、半工半农阶层、小农兼业阶层、村庄贫弱阶层。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地位秉赋、政治态度、社会表现不同,维护基层秩序的能力和动力也有差异。在阶层分化的条件下,乡村治理应该适时转型,深入调查农民阶层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整合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政治发展。小农兼业阶层是当前农村的中间阶层,他们是融洽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秩序,发扬基层社会民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应该得到积极培育和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吴睿  茂路  王德祥  
本文基于2009年湖北省93个市、县、区以及其中397个镇、乡、街道办事处的基层数据,从乡镇财政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利用截面数据模型考察了当前我国乡镇财政发展与农村民生建设的关系。研究发现:(1)乡镇财政发展总体上与其对发展各项农村民生事务的促进作用正相关;(2)乡镇财政发展能力的各测度指标对农村民生建设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城镇化发展水平、乡镇财政收入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3)乡镇财政的内源性发展方式总体上比外源性发展方式对农村民生建设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和强劲。这些发现对如何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民生建设的内源性动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顾桥  吴磊  梁东  
工业化与现代化存在互动关系,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工业化的手段。湖北省农村工业化率和农村现代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实证分析表明,湖北省农村工业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而农村现代化发展程度也对农村工业化产生制约,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互动的正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