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2)
- 2023(2524)
- 2022(1887)
- 2021(1673)
- 2020(1145)
- 2019(2551)
- 2018(2359)
- 2017(4200)
- 2016(2105)
- 2015(2229)
- 2014(2355)
- 2013(2507)
- 2012(2428)
- 2011(2504)
- 2010(2672)
- 2009(2702)
- 2008(2409)
- 2007(2408)
- 2006(2266)
- 2005(1603)
- 学科
- 农(20012)
- 农业(13517)
- 济(12666)
- 经济(12652)
- 业(8698)
- 业经(7005)
- 农业经济(6442)
- 发(4763)
- 地方(4755)
- 收入(4627)
- 发展(4562)
- 展(4561)
- 村(4446)
- 农村(4429)
- 中国(4387)
- 建设(3793)
- 制(3754)
- 经济建设(3354)
- 土地(3291)
- 分配(3235)
- 人口(3013)
- 方针(2989)
- 工作(2977)
- 及其(2887)
- 农民(2873)
- 财(2816)
- 策(2815)
- 政策(2780)
- 劳(2716)
- 劳动(2716)
- 机构
- 学院(36992)
- 大学(33599)
- 济(15315)
- 经济(14862)
- 管理(13178)
- 农(13056)
- 研究(12495)
- 理学(11321)
- 理学院(11199)
- 管理学(10999)
- 管理学院(10927)
- 中国(9943)
- 农业(8711)
- 业大(7016)
- 科学(6987)
- 中心(6654)
- 财(6439)
- 京(6296)
- 江(6244)
- 省(5929)
- 范(5819)
- 师范(5797)
- 所(5738)
- 农业大学(5677)
- 研究所(5097)
- 发(5028)
- 州(4910)
- 社会(4852)
- 财经(4762)
- 经济学(4733)
共检索到57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雷明
<正>主持人语: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21年,中国再出发,将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转向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3年7月29~30日,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重庆酉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酉阳)”。本届大会既是学术大会也是乡村振兴实践大会。大会邀请研究机构学者专家、企业家、社会组织、乡村干部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决策者参加,共聚一堂,共话乡村振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忠 李爽 袁绍彪
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近年来,部分涉农金融机构偏离本源,热衷于投资非标、财富管理等表外业务,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和城市项目,新增营业网点也多在城乡结合部设立,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信贷结构失衡。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本应该是以"信用、分散、小额"为主,但葫芦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克恩 王婷婷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这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央行国库是重要的金融服务部门,应当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接续谱写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乡村振兴需要央行国库发挥积极作用央行国库服务覆盖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作为政府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和社会民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央行国库必将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库监管 乡村振兴 乡镇财政资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铁军 逯浩
通过农村金融体系的科学构建确保国家金融安全、资源主权以及实现负利率时代的货币锚定转换,是新时代农村金融发展和创新的历史性机遇乡村振兴在国家顶层设计中被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在当前内外风险叠加的战略转型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的乡村全面振兴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言至关重要,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婷
在我国社会之客观的、不可逆转的现代转型进程中真切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振兴"这一战略部署,是切实而科学地贯彻落实这一战略部署的前提。如果说,费孝通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一概念为我们刻画了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乡土型文明形态,那么,今天正行进中的社会转型则在无可回避地将中国社会带入城市文明的时代。就像过去以"乡土的方式"维系和组织了整个社会一样,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一步步地以"城市的方式"对整个社会进行重新组织、重新塑造的过程。着眼于这样一种必然的历史转型,则目前有些有关乡村振兴的观念之值得商榷的,包括怀旧情感支配下的乡村振兴观以及在所谓"保护型城乡二元结构"观念下的乡村振兴观。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并必然是(即使不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乡村产业、乡村社会和空间组合以及作为乡村社会之主体的农民本身等各方面的转变。为了这个转变顺利而良性地展开,政府、市场和社会必须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明形态 城市文明形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承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明确要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阐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充分汲取党领导脱贫攻坚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科学指引,系统阐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对于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红志
主持人语: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地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本期的专题聚焦于山东省淄博市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共有5篇文章。《以联村党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了淄博市如何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从而实现农村内部相邻村庄之间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服务 淄博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万胜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上,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升基层组织进行生活治理的能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振兴 治理性团结 生活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潇彬
(一)引导外出人员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要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引进前沿人才。加强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考录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力度,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重视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乡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亲农民的乡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昊颖
“三农”是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三个必须”和“三个坚定不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融合。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带来了新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和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部分地区依托数字经济脱贫摘帽。本文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我国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数字化建设、产业融合和普惠金融的角度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英杰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乡村振兴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文章结合乡村振兴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审计实施现状,分析乡村振兴审计在人员覆盖、会计核算和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和数据规划相关建议,增加审计质量的支撑点,起到审计监督作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乡村建设成幸福美丽和谐的新家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高海秀 冯晓龙 王晶晶
农食系统是保障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的重点环节。当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农食系统必须向高效的、营养的、可持续的、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转型,以应对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协调统一,应从发展多赢型或集成式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等路径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食系统 可持续 营养健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正>3月的贵州是个大花园!灿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初绽的樱花,奇异地在不同的地方共存,在漫山新绿映衬下,看得人心旷神怡。为调研贵州省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记者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整村改造展现乡村治理新貌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山岭,与外界来往较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准确理解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工作方针。剖析了当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乡村振兴不应以房(住房)为本,不要以路为本,更不能以"景"为本。从乡村振兴的"目的"和"手段"角度提出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即以"乡居人"为本,依靠农民企业家推进三产融合,特别关爱其中的弱势群体;兼顾"乡籍人"利益,发挥"乡愁人"作用,通过"乡游人"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兴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