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7)
2023(18547)
2022(15733)
2021(14817)
2020(11798)
2019(27588)
2018(27243)
2017(51051)
2016(27820)
2015(31352)
2014(31341)
2013(30901)
2012(29002)
2011(26482)
2010(26731)
2009(24373)
2008(23729)
2007(20786)
2006(18650)
2005(16763)
作者
(79711)
(66203)
(65725)
(62547)
(42472)
(31784)
(29960)
(25982)
(25359)
(23830)
(22678)
(22592)
(21162)
(21108)
(20462)
(20375)
(19436)
(19222)
(19036)
(18987)
(16724)
(16239)
(15947)
(15243)
(14934)
(14828)
(14686)
(14542)
(13402)
(13220)
学科
(117923)
经济(117795)
(72149)
管理(71917)
(54301)
企业(54301)
方法(46453)
(40789)
数学(40315)
数学方法(39934)
中国(37800)
地方(30226)
业经(27689)
(27152)
农业(27058)
(25201)
贸易(25179)
(24514)
(23836)
(22356)
(19276)
银行(19237)
(18794)
金融(18792)
(18633)
环境(18510)
(18095)
(17676)
理论(17599)
技术(17295)
机构
大学(391449)
学院(391032)
(162668)
经济(159223)
管理(150011)
研究(140942)
理学(128500)
理学院(126986)
管理学(125008)
管理学院(124293)
中国(107623)
(85623)
科学(84706)
(73439)
(70749)
(66523)
研究所(64208)
中心(63559)
(62031)
财经(57575)
业大(56775)
(54899)
北京(54562)
师范(54384)
(52499)
(51162)
农业(50795)
经济学(49427)
(47731)
经济学院(44519)
基金
项目(263590)
科学(207232)
研究(198177)
基金(189695)
(164799)
国家(163319)
科学基金(139247)
社会(125522)
社会科(118712)
社会科学(118684)
(102152)
基金项目(99904)
教育(90779)
自然(87011)
(85687)
自然科(84902)
自然科学(84883)
自然科学基金(83362)
编号(81330)
资助(77566)
成果(67371)
(60045)
重点(59479)
(59109)
课题(57289)
(54380)
国家社会(51939)
教育部(50727)
创新(50647)
科研(49292)
期刊
(187403)
经济(187403)
研究(122772)
中国(84902)
(65037)
学报(60198)
科学(57070)
管理(55522)
(52907)
教育(50421)
大学(46426)
农业(44449)
学学(43188)
(39215)
金融(39215)
技术(34740)
业经(31918)
经济研究(29546)
财经(27895)
问题(24827)
(23946)
图书(22793)
(22079)
(20754)
世界(18998)
技术经济(18435)
科技(18364)
(18223)
理论(18158)
资源(17946)
共检索到603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敬明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并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人口大国基本的粮食需求,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而且给城市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浙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实践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永嘉县积极探索试验农业社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叶子祺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晓菊  臧杨杨  
县域兴,乡村兴;产业兴,则县域兴。以浙江省62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县域产业,通过构建县域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分层次、分产业测度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县域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较稳定;(2)县域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点;(3)城市之间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4)城市内部县域之间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5)分产业来看,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发展贡献度差异较大;(6)分层次来看,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各自贡献度差异较大。基于以上分析,对县域产业发展提出了六点政策思考,以期为浙江省从县域产业角度出发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晓菊  臧杨杨  
县域兴,乡村兴;产业兴,则县域兴。以浙江省62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县域产业,通过构建县域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分层次、分产业测度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县域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较稳定;(2)县域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点;(3)城市之间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4)城市内部县域之间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5)分产业来看,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发展贡献度差异较大;(6)分层次来看,产业规模、产业效益各自贡献度差异较大。基于以上分析,对县域产业发展提出了六点政策思考,以期为浙江省从县域产业角度出发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佳倩   边振兴  
村庄分类是村庄规划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落脚点。但以往的研究鲜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分析问题及其对策。因此构建乡村振兴视角下,选取辽宁省20个典型村庄,为不同类型村庄分析发展现状,总结归纳问题并提供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强  
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近年来,我国各地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尽管农旅融合的发展取得的成果很多,但鲜有对其系统分析,且缺乏对其从数据和实证方面的研究。由钟头漪萍所著的《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机理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1年3月)一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将乡村振兴引导下农旅融合积极融入实践,通过对这一系列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判来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在我国快速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的村庄,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类型分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根据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村庄内生性基础结构分化的现实基础分类推进。城市吸纳型村庄具有靠近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村庄人口社会结构完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高,经济社会系统全面被城市所吸纳,城乡融合发展是这类村庄乡村振兴的实施方向。城乡互动型村庄主要通过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实现城乡关联,在人口流动和乡村资源配置中,形成了以中坚农民和老年人为主体的村庄经济社会结构,这类农业型村庄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城镇化稳定器的功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本秩序,是进行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偏远村庄由于远离城镇以及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人口不断流失与村庄空心化的考验,因此这类村庄应探索生态保护为基础的乡村转型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新艳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实现了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依然发展缓慢,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不足,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大等很多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中共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这是党在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由杜茂华、陈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实践》一书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该书内容详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骏  王娟  陈前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与发展面临动力机制、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的转变。面对物质更新和功能复兴的任务,从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及社态五个维度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五态融合"模型。以薛下庄村为案例,在物质更新层面提出村域宏观结构控制到村落中观空间组织,再到节点微观环境设计的技术体系;从村域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村域产业规划及多元化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功能全面复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李露  
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我国先后实行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破解"三农"困境,加快乡村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乡村振兴的内涵,以浙江省典型地区的乡村建设模式为例,总结提炼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立足实际,根据各区域的特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各乡村地区特色,逐步形成乡村地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洁  夏婷  
如何深化“两山”转化路径已成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路径在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资源价值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从而打通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一体化关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本文从我国“两山”建设及转化发展情况和浙江“两山”转化的实践内容、优势成效、转化路径及经典案例中得到相应启发,发现浙江虽然在“两山”转化中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转化行动中仍然存在几大问题,并进一步从生态资源金融服务中心的五大功能定位出发,从零散资源集中收储、非标资源明确产权、低效资源招商开发、创新产品增信主体、产业培育带动收益等五大方面给出相应建议,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