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6)
2023(8032)
2022(6265)
2021(5716)
2020(4300)
2019(9559)
2018(9130)
2017(17255)
2016(9348)
2015(10079)
2014(10083)
2013(9989)
2012(9496)
2011(8804)
2010(9213)
2009(8543)
2008(8255)
2007(7727)
2006(7184)
2005(6104)
作者
(26985)
(22972)
(22445)
(21774)
(14434)
(10876)
(10190)
(8708)
(8649)
(8207)
(7821)
(7561)
(7368)
(7239)
(7112)
(6902)
(6695)
(6560)
(6532)
(6500)
(5781)
(5597)
(5485)
(5358)
(5227)
(5150)
(5012)
(4942)
(4670)
(4525)
学科
(36951)
经济(36824)
(27410)
(27004)
管理(23264)
农业(17700)
(16672)
企业(16672)
中国(12731)
业经(12324)
(11019)
地方(10021)
(10021)
方法(10012)
(9706)
数学(8886)
数学方法(8707)
及其(8264)
(7770)
农业经济(7745)
(7674)
政策(7649)
收入(7193)
方针(7193)
(7059)
银行(7054)
(6866)
(6865)
(6865)
阐述(6865)
机构
学院(136022)
大学(131298)
(56017)
经济(54537)
管理(50494)
研究(49665)
理学(42748)
理学院(42237)
管理学(41464)
管理学院(41198)
中国(38814)
科学(29026)
(28166)
(27841)
(26832)
(24310)
中心(23883)
(22709)
研究所(21857)
财经(20735)
农业(20316)
(20311)
师范(20183)
业大(19669)
(18774)
(18045)
(17368)
(17197)
北京(16701)
经济学(16650)
基金
项目(89053)
科学(71183)
研究(69338)
基金(64324)
(55424)
国家(54835)
科学基金(46859)
社会(45213)
社会科(42430)
社会科学(42424)
(35011)
基金项目(33047)
教育(30589)
编号(29646)
(29257)
自然(27746)
自然科(27040)
自然科学(27034)
自然科学基金(26529)
成果(25389)
资助(24980)
(20897)
课题(20834)
重点(20202)
(19500)
国家社会(18754)
(18615)
(17993)
(17807)
(17154)
期刊
(72745)
经济(72745)
研究(42912)
(32705)
中国(31043)
农业(21172)
科学(19962)
(19384)
学报(19049)
(17662)
金融(17662)
管理(16824)
教育(16019)
业经(15533)
大学(15469)
学学(14760)
技术(10400)
经济研究(10223)
财经(9562)
农业经济(9486)
问题(9266)
农村(9246)
(9246)
(8224)
(7964)
(7863)
资源(6752)
社会(6719)
经济问题(6643)
现代(6437)
共检索到215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祥宇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王亚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导向逐渐全面和政策实施更加精准的社会治理格局,解决繁杂细微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县域单元。本文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融合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内循环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切入,分析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结构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势能释放和农民生活幸福渴望角度分析县域层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从做大县域财富和分好县域财富两个方面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举措,以期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目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为   万广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开启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乡村建设对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必要从乡村建设的视角分析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系和支持政策。本文在厘清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内涵和关联的基础上,从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了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青  郭雅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论文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及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作用,明确当前我国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仍然存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内外部发展环境不稳定等严峻挑战,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探索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爱华  
主持人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已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财政制度优势。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财政仍肩负着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的重任。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静坤   张旺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框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共同富裕,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乡村振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直接促进共同富裕时具有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在乡村振兴中介变量调节后依然存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彬  古晨光  陈洋毅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引领下,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乡要素市场分割、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平衡、城乡空间结构失衡、城市持续的“虹吸效应”引致农村发展要素支撑乏力。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一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二是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五是加大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关长坤   王亚华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途径。谋划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协同设计,提高两者的衔接度和整合度,对推进中国共同富裕进程意义重大。首先,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共同富裕的“经济效率—社会正义—精神自由”三维度框架,讨论中国式共同富裕之路对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然后,分析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九条路径机制;最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途径。本文有望在理论层面上丰富拓展乡村振兴增进共同富裕机制的科学认知,在实践层面上为中国实践者理解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设计和政策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斌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乡村振兴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共同富裕则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和减小社会贫富分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协同发展关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概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就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基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此视角下,审视了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采取以下战略思路和对策选择: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引导不同类型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