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7)
2023(10179)
2022(7934)
2021(7154)
2020(5772)
2019(12701)
2018(12498)
2017(23143)
2016(12269)
2015(13374)
2014(13194)
2013(13237)
2012(11881)
2011(10614)
2010(10962)
2009(10574)
2008(10483)
2007(9866)
2006(8922)
2005(8081)
作者
(33552)
(28729)
(28429)
(26592)
(17886)
(13638)
(12672)
(10987)
(10722)
(10174)
(9745)
(9474)
(9180)
(8846)
(8632)
(8380)
(8310)
(8189)
(8148)
(8145)
(7103)
(6951)
(6873)
(6723)
(6524)
(6441)
(6379)
(6221)
(5729)
(5617)
学科
(78462)
(61638)
企业(61638)
(60468)
经济(60393)
(48957)
管理(48003)
农业(32796)
业经(30219)
(21316)
方法(21109)
(15577)
财务(15575)
财务管理(15568)
中国(15203)
企业财务(14708)
技术(14660)
(14169)
(14060)
数学(14011)
数学方法(13977)
农业经济(12646)
(11720)
(11563)
地方(11494)
(10693)
(10503)
企业经济(10358)
经营(9928)
理论(9883)
机构
学院(185659)
大学(173199)
(84184)
经济(82831)
管理(78896)
理学(68007)
理学院(67484)
管理学(66864)
管理学院(66514)
研究(54559)
中国(46532)
(45621)
(37189)
(34425)
农业(33887)
业大(30352)
(30165)
科学(29378)
财经(28947)
中心(26660)
(26215)
(25763)
经济管理(24742)
经济学(24327)
(23052)
研究所(22714)
经济学院(22116)
商学(21746)
商学院(21570)
农业大学(20611)
基金
项目(117987)
科学(95758)
研究(93514)
基金(86612)
(72472)
国家(71558)
科学基金(64216)
社会(64100)
社会科(60321)
社会科学(60304)
(49210)
基金项目(46536)
教育(39541)
编号(39238)
自然(37416)
(37381)
自然科(36582)
自然科学(36576)
自然科学基金(36003)
(32170)
资助(32017)
成果(29694)
(28223)
(28031)
(27837)
国家社会(26622)
(26426)
(26197)
创新(25369)
重点(25124)
期刊
(108234)
经济(108234)
(53391)
研究(51496)
中国(37510)
农业(36014)
(30955)
管理(30548)
业经(27416)
科学(24609)
学报(22101)
(19786)
金融(19786)
大学(19252)
学学(18858)
(17509)
技术(17114)
农业经济(14919)
农村(14630)
(14630)
问题(14614)
经济研究(14471)
财经(14344)
(12503)
教育(12085)
技术经济(12009)
世界(11765)
(10842)
经济问题(10792)
商业(10586)
共检索到281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丽丽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农业的农业转型升级则不仅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同时也要服务于整个新时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乡村振兴进程中农业转型升级应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取向,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取向,以顺应时代发展为取向。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生产经营主体落后、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因此,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就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强农业生产的内生动力,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钟文晶  谢琳  
四川崇州首创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农业共营制”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崇州坚持“共营制”的制度内核,践行了从“农业共营制”到“全域共营制”的新探索,从而重新发现“共建、共营、共享”的制度基因,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启迪价值与示范意义。崇州的新突破在于:第一,从生产共营到链条延伸、从一产共营到三产共营、从农业共营到村庄共营、从村庄共营到全域共营,形成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第二,从农户主体到多元主体、从农业领域到林业经营、从产品生产到功能开发、从土地盘活到全域发展,构建了乡村振兴转型升级的核心图景;第三,通过“党建引领、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改善服务、多元合作、机制保障”,彰显了崇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板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睿  
政府财政支出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稳定投入,更多地需要社会资本。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利于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等各方面影响农业发展转型。受我国农业发展市场内外环境的影响,尽管政府政策支持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需要从多方面探索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推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睿  
政府财政支出难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稳定投入,更多地需要社会资本。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利于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规范等各方面影响农业发展转型。受我国农业发展市场内外环境的影响,尽管政府政策支持具有较强的社会资本投资吸引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瓶颈,需要从多方面探索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推动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鸿波  
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乡村振兴实践对农民生计能力的改善机制。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基于乡村既有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务工资源、政策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禀赋,以及不同的生计资本,由此型塑出农民不同的生计类型。然而,乡村资源禀赋并不总是直接对农民生计构成正向推动作用,也可能会对农民生计带来潜在性威胁。因而,如果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禀赋的优势来提升农村生计能力,需要以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作为中介机制。通过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规避生计风险,并挖掘利用乡村的优势资源,进而促成农民的生计赋能。由此,研究揭示了生计赋能的内在逻辑在于兼顾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整合内生性资源和外生性资源,融合外源式发展和内源式发展的路径。在具体策略上,要厘清的政策、主体、网络和资源等乡村社会治理要素以助力生计赋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夏  
从单纯种植粮食到供给多样化农产品,再到满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对农业生态、文化、社会功能的消费,中国农业经历了一个内涵不断扩展、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为方向的"大农业"思想赋予农业和乡村的各种功能以经济价值,使过去被隐藏的价值能够显化并得以实现。由此,大农业可以成为乡村资本积累的源泉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基础,并让乡村在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上的独一无二性彰显无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海燕  周倩  祁瑞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转型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农业转型发展需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为准绳,其实现过程中需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条件。受限于原有基础薄弱,当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供给力度,加速各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同时增强农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胜根  高海秀  冯晓龙  王晶晶  
农食系统是保障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的重点环节。当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农食系统必须向高效的、营养的、可持续的、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转型,以应对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协调统一,应从发展多赢型或集成式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等路径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娇慧   周玲军  
农业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业人才资源深陷整体结构失衡、涉农意愿不强、政策引导不够、开发合力欠佳等困境,亟待从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职业化等厘清其战略需求。“一体两翼”新构想为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思路。“一体”即在主体架构上塑造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运作模式,“两翼”即健全一套基层组织机构体系作为依托平台,设计并运用一套科学方法体系作为实操方案,以形成立体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且逐步完善的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农业产业振兴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保障我国农业安全、食物安全、就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基础支撑条件薄弱、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难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内消费升级,为农业产业振兴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尊重农业产业发展规律,着力推动相关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地生效,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内在发展动力,提高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能力。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波  
乡村振兴必有农业项目下乡,但其成败与乡土知识配合状况有关。项目农业需重视地方情境,能让农民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农民既有乡土知识会融入项目,项目又使之产生新的乡土知识,才有持续的动力。如此,项目农业才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反之,项目农业可能侵蚀乡土知识,出现非预期后果。将社会文化基础调查作为项目农业立项的必需环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此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黄迈  
当前,以农商行为主体的农村信用社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依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网点数量,还是从业人员,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是最高的。在全部金融机构中,2017年末农信社机构(包括农商行和农合行)占比为50%,各项存贷款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李昶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则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要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监督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完善相关制度,搭建专门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维全   冯薪硕   单红波   刘天文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要强化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挖掘农业经济相关资源,整合乡村各方力量,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敏  戴嵘  杜建军  
文章基于我国1690个县(市、区)2013—2018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控制内生性、空间效应及更换农业产业集聚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各地区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高水平集聚,以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