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7)
2023(16428)
2022(13350)
2021(12266)
2020(10025)
2019(22449)
2018(22334)
2017(41862)
2016(22759)
2015(26110)
2014(26285)
2013(25703)
2012(24064)
2011(21870)
2010(22348)
2009(21280)
2008(21040)
2007(19572)
2006(17907)
2005(16421)
作者
(66876)
(56362)
(55846)
(53244)
(35616)
(26926)
(25112)
(21716)
(21269)
(20150)
(19470)
(18879)
(18197)
(18001)
(17775)
(17107)
(16485)
(16350)
(16283)
(16107)
(14414)
(13778)
(13775)
(13128)
(12742)
(12608)
(12554)
(12450)
(11472)
(11171)
学科
(111581)
经济(111451)
(66523)
管理(63068)
(51380)
(45475)
企业(45475)
方法(34800)
农业(34124)
中国(29580)
业经(29384)
数学(29090)
数学方法(28736)
地方(27336)
(24762)
(23851)
(20809)
(18516)
(17495)
银行(17468)
(17234)
金融(17226)
(16853)
理论(16745)
(16404)
(15978)
贸易(15962)
(15429)
(14883)
环境(14626)
机构
学院(336397)
大学(331730)
(144880)
经济(141682)
管理(122212)
研究(118620)
理学(103116)
理学院(102001)
管理学(100155)
管理学院(99547)
中国(93634)
(70370)
(69514)
科学(68474)
(67773)
(59970)
中心(55328)
(54651)
研究所(53262)
农业(53165)
财经(51707)
业大(51169)
(46607)
(44749)
经济学(44522)
师范(44300)
北京(44198)
(42502)
(41550)
经济学院(39615)
基金
项目(210778)
科学(164989)
研究(160351)
基金(150010)
(129683)
国家(128413)
科学基金(109295)
社会(102817)
社会科(96892)
社会科学(96861)
(84473)
基金项目(78130)
教育(73162)
(68850)
编号(67040)
自然(66118)
自然科(64534)
自然科学(64518)
自然科学基金(63342)
资助(60693)
成果(56222)
(47672)
重点(47563)
课题(47405)
(46650)
(43604)
(43438)
国家社会(42579)
(41191)
创新(40691)
期刊
(182435)
经济(182435)
研究(106019)
中国(81234)
(72498)
(53178)
学报(52029)
农业(48559)
科学(47875)
管理(47056)
教育(41660)
大学(41496)
学学(39303)
(39024)
金融(39024)
业经(32374)
技术(31226)
财经(27230)
经济研究(27116)
(23858)
(23652)
问题(23602)
(18676)
世界(18602)
技术经济(17320)
农村(16821)
(16821)
(16342)
经济问题(15894)
农业经济(15845)
共检索到541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欧阳慧  阳国亮  
市场经济的薄弱导致"宗法制文化"在农村还有最后的生存空间,"宗法制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血缘性、非平等性等特质,影响土地制度的形态功能和土地流转的自由顺畅,反过来又抑制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继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必须用外力对"宗法制文化"进行彻底破除,突破点在于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法律构架下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开放式新型农民集体,既不违背集体所有制的法律约束,又能以人的流转的形式间接实现土地的流转,最终以农业部门的纯粹化、农民身份的证券化、农村经营的公司化初步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林英  钟语嫣  何祖峰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动力。我国农民的市场经济人角色是从传统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角色中演进而来,逐渐开放的。从生存理性,转向于经济理性。当前农民市场经济主体性还面临着主体意识缺乏、主体权利支撑缺位、主体地位缺失等困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婷  夏英  孙东升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共同体和乡村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通过农民再组织化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塑农民主体性和再造乡村价值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着重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征和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并基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开发中的成功范例,揭示其产业发展模式,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嵌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最后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约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从农民自组织层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丰富乡村产业振兴的解决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内涵,同时对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化建设,应着力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功能错位、职能虚化以及管理失范等现实问题。应通过立法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定位,理顺其与村内组织之间的职责关系,以内生合作机制建设来整合集体共同利益。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红  李仕凯  
进入新时代,培育一支强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基础上,研究了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部和外部动因,认为收入因素、个体偏好、职业理想、教育需求是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内部动因,规模经营、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和社会认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动因。在此基础上,立足现代系统观,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系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王峰   曾素佳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异质性与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就业质量提升,经过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此效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主要促进了低技能农民群体的就业质量。此外,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进而提升就业质量。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者丰富了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维全   冯薪硕   单红波   刘天文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要强化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挖掘农业经济相关资源,整合乡村各方力量,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语心  
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而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创新型农村经济形态,两者在产权体系、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笑梅   杨露露   陈冬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冉   刘达培  
如何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个体农民的分散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面临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高度聚合和高度分散都不是农民组织化的最优形态,也可能会抑制个体和集体的主体性。要对农民组织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要发现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民组织起来的限度。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具有分散性和聚合力相统一的双重优势,它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何以可能”提供了现实基础,也决定了农民组织化形态的优化方向,要在有限分散基础上对乡村社会进行有限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