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0)
2023(11240)
2022(9651)
2021(8765)
2020(7217)
2019(16535)
2018(16359)
2017(30861)
2016(16806)
2015(19004)
2014(18961)
2013(18599)
2012(17148)
2011(15755)
2010(16097)
2009(15246)
2008(15023)
2007(13963)
2006(12068)
2005(10417)
作者
(48995)
(41082)
(40946)
(39157)
(25820)
(19829)
(18699)
(15945)
(15278)
(14801)
(13855)
(13702)
(12947)
(12915)
(12710)
(12649)
(12649)
(11919)
(11869)
(11736)
(10211)
(10099)
(9809)
(9404)
(9369)
(9304)
(9189)
(9105)
(8324)
(8274)
学科
(69952)
经济(69882)
(45722)
管理(44350)
(33050)
企业(33050)
(31700)
方法(30698)
数学(27091)
数学方法(26808)
农业(20848)
中国(19091)
(18857)
业经(17869)
地方(15578)
(14361)
(13926)
(13590)
贸易(13585)
(13175)
(11079)
银行(11052)
理论(10846)
(10618)
财务(10588)
财务管理(10549)
(10500)
(10331)
金融(10329)
环境(10003)
机构
学院(244662)
大学(238820)
(97297)
经济(94987)
管理(89913)
研究(78000)
理学(77156)
理学院(76294)
管理学(74755)
管理学院(74300)
中国(59778)
(48992)
科学(48737)
(46990)
(45562)
(39709)
(39077)
中心(37891)
业大(37541)
财经(35946)
农业(35937)
研究所(35749)
(33103)
师范(32776)
(32374)
(31111)
经济学(30427)
北京(30245)
经济学院(27791)
(27433)
基金
项目(158392)
科学(123251)
研究(118761)
基金(112136)
(96657)
国家(95753)
科学基金(81554)
社会(74534)
社会科(70301)
社会科学(70281)
(64693)
基金项目(59348)
教育(55348)
(52863)
编号(51227)
自然(50680)
自然科(49478)
自然科学(49464)
自然科学基金(48551)
资助(45336)
成果(41441)
重点(35634)
(35276)
课题(35092)
(34457)
(32908)
创新(30644)
科研(30352)
国家社会(30343)
(30294)
期刊
(113889)
经济(113889)
研究(69151)
中国(48917)
(48365)
学报(38285)
(36402)
科学(34503)
农业(31640)
管理(29282)
大学(28871)
教育(28376)
学学(27216)
业经(23410)
(22933)
金融(22933)
技术(21822)
经济研究(17590)
财经(17167)
问题(15233)
(14816)
(14549)
(13882)
商业(12533)
图书(12191)
技术经济(12055)
统计(11801)
(11119)
理论(11112)
农村(10757)
共检索到360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金金  
在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出现的“城归”群体,有望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支撑性力量。其实,这是“合理性”与“合情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契合城乡主客观推拉力量的运行方向。因此,在乡村振兴语境下,探索“城归”现象出现的逻辑成因,考查“城归”群体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和促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黎明  
在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出现的“城归”群体,有望成为农业农村改革的支撑性力量。其实,这是“合理性”与“合情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契合城乡主客观推拉力量的运行方向。不过,虽然“城归”承载着促进农村创新创业、重塑乡村公共价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多重功能,但“城归”价值的实现是有前提的,要明晰真假回归的差异之所在,因为只有具有选择性、自觉性和自由性的真实回归,才具备“补位”的现实可能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玲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由于进城农民工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并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本,且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由于农民工缺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城归"农民工所带来的补位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亦平  魏艾  
人口的流动方向与趋势是认识与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窗口,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城归"人口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结合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发展目标,依据农业人口在目标实现中的"缺位"分析,研究"城归"人口在战略实现中进行"补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探究其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发力"机制,确立其"补位"的有效途径,这是由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所决定,具有广泛的经济与政治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祖云  姜姝  
在乡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归"作为乡村"人的回归",它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城归"之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以倾向于乡村的姿态而出现,二是他们对中国乡村问题具有深切的社会知觉。以"城归"为核心,在乡村振兴的策略上,需要保持文化的"乡土性",需要培育乡村的"情感共同体"与塑造"新乡贤"的角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陶新珍  李华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明确"爱农村、爱农民"在思政理论课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三个应然价值",真正实现校园文化资源的"三个维度整合",把思想理论教育深嵌于"四种教学情境",积极推进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从价值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跨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而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阻滞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从“内发性治理”理念出发,认为农村环境治理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探索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治理路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统一”,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斌斌  冯彦明  
乡村生态振兴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长效机制之困,这是由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因素造成的。解决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之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在妥善协调三大矛盾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的针对性措施,建立乡村生态振兴的长效机制,保证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使乡村生态振兴从战略变成现实。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德友  李丽  
(一)改革、融合、创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确保粮食安全。改变过去片面追求产量的思想,正确处理产量和产能的关系。抓住当前全球粮食出现结构性富裕的时机,适当调减粮食作物尤其是产能过剩玉米的面积,增加国际国内需求量大的经济作物面积,提高农业综合质量和效益。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乡村人口流动、人才加速流失,使得乡村文化呈现凋敝衰落之势。但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政策推动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沉淀在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有了复兴再造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扩展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尊重文化规律,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使传统乡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良好乡风的形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立  石以涛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乡村人口流动、人才加速流失,使得乡村文化呈现凋敝衰落之势。但随着乡村战略的实施,政策推动下的乡村文化建设迎来了契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沉淀在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有了复兴再造的可能,一方面可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扩展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必须尊重文化规律,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使传统乡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良好乡风的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现实获得感,势必需要技术、人才尤其是资金等要素安排上的倾斜与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便需要认真探究金融政策的着力点,切实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提供坚强的保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余宜珂  杜妍  王云驰  
当前我国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税收政策和税务服务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税收政策体系和税务服务应立足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战略导向;在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加强两个阶段的政策衔接;大力发挥税务大数据优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