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6)
- 2023(14835)
- 2022(12609)
- 2021(11942)
- 2020(9825)
- 2019(22758)
- 2018(22999)
- 2017(43947)
- 2016(23679)
- 2015(26851)
- 2014(26780)
- 2013(26085)
- 2012(23412)
- 2011(21219)
- 2010(21382)
- 2009(19835)
- 2008(18720)
- 2007(16548)
- 2006(14378)
- 2005(12165)
- 学科
- 济(93132)
- 经济(93027)
- 管理(63891)
- 业(62277)
- 企(48833)
- 企业(48833)
- 方法(43088)
- 数学(37685)
- 数学方法(36986)
- 农(34959)
- 中国(26656)
- 业经(23140)
- 农业(23121)
- 财(21601)
- 地方(21173)
- 学(19476)
- 理论(16889)
- 制(16551)
- 贸(14954)
- 贸易(14944)
- 和(14824)
- 易(14478)
- 环境(13956)
- 发(13630)
- 技术(13609)
- 教育(13535)
- 银(13062)
- 银行(13028)
- 行(12404)
- 务(12401)
- 机构
- 学院(326998)
- 大学(324279)
- 管理(130673)
- 济(122863)
- 经济(119850)
- 理学(113549)
- 理学院(112338)
- 管理学(109957)
- 管理学院(109390)
- 研究(104338)
- 中国(77272)
- 京(68769)
- 科学(66271)
- 财(54917)
- 农(54618)
- 所(51009)
- 业大(50040)
- 中心(48459)
- 江(48250)
- 研究所(46504)
- 范(45159)
- 师范(44788)
- 财经(43885)
- 北京(43182)
- 农业(41472)
- 经(39820)
- 州(39436)
- 院(38236)
- 技术(36262)
- 经济学(35732)
- 基金
- 项目(227126)
- 科学(177993)
- 研究(169080)
- 基金(162096)
- 家(139987)
- 国家(138755)
- 科学基金(119802)
- 社会(104690)
- 社会科(98804)
- 社会科学(98777)
- 省(90896)
- 基金项目(85899)
- 教育(78843)
- 自然(77491)
- 自然科(75687)
- 自然科学(75671)
- 划(75267)
- 自然科学基金(74236)
- 编号(71787)
- 资助(66955)
- 成果(57981)
- 重点(50485)
- 课题(49323)
- 部(48932)
- 发(48466)
- 创(46902)
- 创新(43571)
- 项目编号(43203)
- 科研(42997)
- 大学(42426)
- 期刊
- 济(138634)
- 经济(138634)
- 研究(93070)
- 中国(65260)
- 农(54397)
- 学报(50542)
- 科学(47174)
- 管理(46366)
- 教育(43744)
- 财(39928)
- 大学(39049)
- 农业(36927)
- 学学(36428)
- 技术(30939)
- 业经(26500)
- 融(25935)
- 金融(25935)
- 经济研究(21190)
- 图书(19867)
- 财经(19855)
- 问题(17690)
- 经(16899)
- 业(16894)
- 版(16330)
- 科技(16031)
- 技术经济(15465)
- 理论(15193)
- 统计(14735)
- 商业(14509)
- 现代(14463)
共检索到472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舒科
凉山彝族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域,无论从村镇分布的广度,还是发展的具体形态,在中国的彝族地区均具有较为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民族特色村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典型建设模式的研究,并在思考当下凉山彝族村镇发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探索富有彝族特色村镇的建设模式,希望能从不同视角,对拥有不同类型及资源特质的彝族村镇发展进行探讨,进而以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的进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乡村振兴。
关键词:
凉山彝族 民族村镇 建设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静 武彤 王志章
当前,中国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深度贫困地区既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又要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探索统筹衔接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县的366份农户、36份村干部访谈文本,根据多维贫困理论、按照乡村振兴建设总要求,分别建立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交互耦合的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两者统筹衔接现状。研究发现凉山州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二者的统筹衔接处于低协同低发展水平下的低耦合状态,协调度落入0.10~0.19的严重失调区域。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衔接共识、制度设计、优势产业培育、人力建设四个维度提出了二者统筹衔接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统筹衔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想 曾绍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传统村镇的产业发展模式割裂了产业发展与保护绿水青山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以打造和完善产业生态链既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文章根据产业生态学原理,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以农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服务业生态链为依据,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为构建原则,提出村镇产业生态链结构模型,发展以农产品种植、养殖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大循环生态链条,并对其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探析村镇产业生态链构建,为促进现代产业生态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万树 徐玉胜 张昭君 张欣
PPP融资模式能够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而化解PPP模式的融资风险是突破特色小镇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比较判别矩阵和计量分析方法对特色小镇PPP融资风险及其风险化解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特色小镇的重点风险在于其经济发展迟缓、金融市场程度低和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差,而特色小镇PPP融资风险的治理在特色本身、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三个层面存在各自困境,并从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化解特色小镇PPP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环成
康养小镇建设不仅迎合了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近些年,在政策支持下,康养小镇迎来了发展机遇期,具有推动我国乡村产业完善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康养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展探讨,在分析康养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康养产业链完善和乡村产业支撑等几方面给出康养小镇未来发展策略,为发挥康养小镇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康养小镇 老龄化 康养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瑜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国家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面临农村优秀人才外流、引人留人困难、创新创业条件不足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运用人才输出、引进、就地开发、循环开发等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 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杜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新发展、新部署、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
“三农” 模具小镇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明
金融精准扶贫一直是村镇银行的天职,那么面对乡村振兴的各项"硬任务",村镇银行怎么干,需要加强实践与探索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做好三农工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开展农村金融工作,金融系统要敢
关键词:
村镇银行 乡村振兴 金融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明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向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过去的十年,村镇银行以"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为己任,逐步成长为农村金融的一支新力量;在新时代,村镇银行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当更加积极作为,通过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同成长。
关键词:
村镇银行 振兴战略 管理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银伟 李成林 王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采用归纳演绎、调查观察等方法,探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了可供参考的四点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剖析金融、科技与乡村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逻辑,创新提出基于金融服务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和G2B2C的“三端联动”推进模式。据此,设计搭建了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架构,并从政策支持、科技监管、合作机制、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金融需求和人才基础等七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洪阳 王培霞 陈月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普惠"三农"的涉农金融发展迅速,但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脱农化现象,其中涉农信贷模式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为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本文基于机构内部视角挖掘涉农金融偏离服务"三农"的内因,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立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信贷定位、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优化贷后管理延伸贷后服务、打造"双专业"信贷队伍等方面进行内部信贷模式重塑,建立一套具有经营持续性、操作可复制性的涉农信贷模式。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信贷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少华
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能够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技术和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制约大学生乡村就业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金问题,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基金的目的在于优化大学生乡村就业环境,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物质保障,通过引导基金建设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助力大学生乡村就业或创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返乡创业 引导基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敏 蔡琳
乡村旅游平台是传播特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打造全区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有利于推动我国文旅产业发展更进一步。本文选取四川凉山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凉山州彝族文化旅游和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现状,从硬件网络层、数据信息层、服务系统层、应用层及用户层五个层面,构建出一个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整体技术架构。以游客和管理者为主体,设计出智能乡村旅游服务模块和管理模块,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文化传播、商业、智能互动及个性化推荐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全域智能乡村旅游平台的顺利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美军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由王留根、王腾等著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特色产业扶贫模式》一书聚焦“三农”问题,总结基层工作实践中不同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的乡村振兴经验,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首先,该书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高质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前提基础和必由之路,这也意味着共同富裕在实现方式和路径上具有阶段性、艰巨性和开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