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38)
2023(20846)
2022(17694)
2021(16643)
2020(13892)
2019(31656)
2018(31248)
2017(59575)
2016(32148)
2015(36334)
2014(35795)
2013(35096)
2012(32094)
2011(28556)
2010(28900)
2009(26960)
2008(25540)
2007(22331)
2006(19681)
2005(17035)
作者
(91279)
(76053)
(75362)
(71792)
(48002)
(36649)
(34269)
(29780)
(28818)
(27116)
(25683)
(25650)
(23880)
(23874)
(23623)
(23410)
(22672)
(22514)
(21690)
(21682)
(18837)
(18644)
(18560)
(17589)
(17259)
(16954)
(16891)
(16754)
(15422)
(15082)
学科
(125404)
经济(125262)
(94553)
管理(91992)
(72543)
企业(72543)
方法(55960)
(52974)
数学(48980)
数学方法(48173)
(41379)
中国(38204)
农业(35221)
业经(32061)
(29057)
金融(29054)
地方(28561)
(28528)
银行(28472)
(28000)
(27277)
(26297)
(23375)
财务(23285)
财务管理(23219)
理论(22257)
企业财务(22058)
(21810)
贸易(21792)
(21215)
机构
学院(444476)
大学(440570)
(174130)
管理(172687)
经济(170277)
理学(150273)
理学院(148656)
研究(146443)
管理学(145493)
管理学院(144729)
中国(115703)
科学(92533)
(92351)
(87712)
(85002)
(73534)
业大(71837)
中心(69419)
农业(67780)
研究所(66778)
(65941)
财经(65013)
(59275)
北京(57386)
(57299)
师范(56656)
(53160)
(52967)
经济学(51943)
财经大学(48161)
基金
项目(306483)
科学(240425)
研究(223053)
基金(221391)
(193687)
国家(192014)
科学基金(164914)
社会(139656)
社会科(132024)
社会科学(131983)
(121894)
基金项目(116700)
自然(108010)
自然科(105525)
自然科学(105496)
自然科学基金(103573)
教育(103209)
(101472)
编号(91898)
资助(91538)
成果(73838)
重点(68983)
(66737)
(65888)
(63866)
课题(63324)
创新(59541)
科研(58871)
国家社会(57159)
教育部(57009)
期刊
(191583)
经济(191583)
研究(127501)
中国(91053)
(85936)
学报(73744)
(67876)
科学(66537)
管理(60821)
农业(58115)
大学(56817)
学学(54034)
教育(49399)
(49275)
金融(49275)
技术(39370)
业经(36050)
财经(31214)
经济研究(29829)
(28294)
(26719)
问题(25272)
(23748)
科技(21279)
技术经济(20847)
图书(20431)
业大(20291)
理论(19944)
统计(19852)
现代(19392)
共检索到656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洪侠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采用2011~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多角度研究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的协同作用以及东中西部的差异。结果表明:近几年财政金融支农呈现由"直接投"向"间接引"改革,创新多种模式更加注重风险分担机制;东部地区的财政金融支农全要素协同效率最高,西部地区纯技术协同效率最高,中部地区处于以机械化水平为代表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阶段;财政自持度、城乡二元结构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金融支农协同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财政和金融部门缺少支农协调机制、支农投入不足、涉农贷款市场供需不匹配、农村金融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财政金融支农协同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庆田  马枭琴  
基于22省市2014—2018年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财政金融支农协同减贫效率,并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协同减贫效率高于财政金融单独效率,但地区差异明显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规模效率是影响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协同减贫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呈下降趋势,但幅度有所收敛;财政支付能力、金融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显著影响协同减贫效率,而金融发展效率、地区收入差距和人口素质影响效果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丹  严高  
本文以系统协同分析为基础,通过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相互作用,构建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复合系统协同模型,并以我国1991-2013年的财政金融支农相关数据,研究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演化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子系统有序度整体呈上升趋势;金融支农子系统有序度波动较大;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复合系统协同度太低,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周付友  
缩小财政金融投入的区域性差异、提高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的力度和效率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深入考察了财政金融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重点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金融支农投入增加具有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乡村就业率是二者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财政金融投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证据,而且为二者如何进一步协调配合以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周付友  
缩小财政金融投入的区域性差异、提高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的力度和效率是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双重维度深入考察了财政金融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并重点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金融支农投入增加具有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效应。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乡村就业率是二者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金融支农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协同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尤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财政金融投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现实证据,而且为二者如何进一步协调配合以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宗义  苏静  唐李伟  
文章基于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金融支农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是存在的。财政支农规模的最优比重为41.7%,金融支农与财政支农的最优结构比重为3.502,且绝大部分省份大多数年份财政支农规模与财政金融支农资金配置结构均没有达到上述最优比重。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有效互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丹  严高  
本文基于DEA模型,运用2002~2013年的时序数据,选取财政支农、金融支农、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三组指标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指标体系,研究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组指标对农村的支持均是无效的;财政支农效率相对较高,金融支农效率次之,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效率最低且下降幅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笔者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吉富星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财政部门及金融部门亦承受了较大压力,支农压力日益剧增。与此同时,财政与金融在支农过程中,往往处于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的状态。本文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对支农的目标分类、主体分层,分析各个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行为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整合财政及金融支农政策,进而形成互补互促、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以加强财政与金融支农的协同性、有效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伟  田杰  
本文借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将财政支农资金与信贷支农资金结合在一起,对1992-2005年湖北省农业投入资金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证实该省农业投入资金配置效率欠佳,并有下降趋势。在系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投入资金效率的相应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娟  孙瑾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为背景,以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利益诉求为目标,基于区域品牌发展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区域资源、利益诉求、共建意愿与共建行为,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问题。优越的区域资源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基础与出发点;利益诉求的实现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原动力;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建设主体不同的品牌协同共建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协同共建能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品牌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与品牌效应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重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驱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内在机制及外在联系,以期为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红光  娄辉  
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为缩小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经过30年的发展,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从1970年的25.6万韩元增长至2000年的2307万韩元;到2020年,韩国农民家庭年均收入已达到4503万韩元。“新村运动”推动了韩国农业农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期间,韩国“农业协同组合”(以下简称“农协”)在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农协的金融事业在解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天琦  宋俊杰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财政支农政策更为精准、全面地促进"三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是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综合改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当前,财政支农资金与乡村振兴战略匹配性不足,多部门财政支农政策的分散化、碎片化,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不健全,引导第三方资金力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财政支农政策效果的实现。未来应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乡村宏观治理力度、完善支农政策与资金整合机制、加快支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加大资本引导力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以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晶  杨德宁  
2017年以来,山东省东营市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山东省农村工作总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为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财政支农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能,有力推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17年,财政部门累计安排"三农"资金17.55亿元,同比增长8.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2元,同比增长8.4%。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  孙永涛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普惠小微金融遭遇巨大冲击。随着国家“六稳六保”政策目标的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支持普惠小微金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财政政策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提升小微企业经营及融资活力,并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三层次传导路径,协同引导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因此,财政金融政策需要围绕其功能影响路径和协同传导机制,从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保障体系、直接补贴财政政策、普惠小微公共金融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和普惠小微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共同助力普惠小微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