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1)
- 2023(18341)
- 2022(15447)
- 2021(14706)
- 2020(12033)
- 2019(27762)
- 2018(27911)
- 2017(52472)
- 2016(28771)
- 2015(32236)
- 2014(32436)
- 2013(31383)
- 2012(28449)
- 2011(25466)
- 2010(25573)
- 2009(23720)
- 2008(23117)
- 2007(20292)
- 2006(17987)
- 2005(15662)
- 学科
- 济(106731)
- 经济(106579)
- 管理(83763)
- 业(82387)
- 企(66406)
- 企业(66406)
- 方法(43700)
- 农(40631)
- 财(40296)
- 数学(37064)
- 数学方法(36632)
- 中国(32471)
- 业经(28526)
- 农业(27160)
- 制(26795)
- 地方(24692)
- 务(22453)
- 财务(22370)
- 财务管理(22297)
- 学(22010)
- 企业财务(21162)
- 理论(19663)
- 体(18939)
- 银(18295)
- 银行(18256)
- 贸(17306)
- 贸易(17296)
- 行(17263)
- 融(16854)
- 金融(16850)
- 机构
- 学院(390962)
- 大学(388727)
- 管理(151335)
- 济(149229)
- 经济(145621)
- 理学(129695)
- 理学院(128263)
- 研究(127010)
- 管理学(126013)
- 管理学院(125294)
- 中国(97823)
- 京(82786)
- 财(79205)
- 科学(77743)
- 所(63002)
- 农(62790)
- 江(60242)
- 财经(59154)
- 中心(58918)
- 研究所(56344)
- 业大(55661)
- 范(54566)
- 师范(54126)
- 经(53541)
- 北京(52304)
- 州(48657)
- 农业(47597)
- 院(46087)
- 经济学(44181)
- 财经大学(43603)
- 基金
- 项目(259342)
- 科学(203241)
- 研究(197130)
- 基金(185159)
- 家(158893)
- 国家(157406)
- 科学基金(135890)
- 社会(122633)
- 社会科(115682)
- 社会科学(115652)
- 省(102623)
- 基金项目(98469)
- 教育(91234)
- 自然(85793)
- 划(84814)
- 编号(84206)
- 自然科(83723)
- 自然科学(83705)
- 自然科学基金(82174)
- 资助(74466)
- 成果(69734)
- 重点(57549)
- 课题(57441)
- 部(56400)
- 发(55069)
- 创(53647)
- 项目编号(51298)
- 创新(49819)
- 国家社会(49475)
- 性(49255)
共检索到593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鑫 夏英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作为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重要探索,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也是未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的"湄潭探索"为例,评估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效果,发现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下一步如何全面深入推进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小丽 杨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后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高的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的供给,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需要乡村振兴这块阵地。职业教育在融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用工荒与人才外流相矛盾;农民普遍学历水平较低;职教学校定位不准造成供需矛盾;职教单一主体与精确的培训对象的矛盾。这就需要从吸引人才回流、加强教育扶贫力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明确职教与农民的供需关系以及多元主体参与培训对象的甄别等方面入手,让职业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建设更美乡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应对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弘
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测评体系,运用超效DEA-Tobit模型对2015~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市州间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差异较大,达到有效的市州占比不及全省一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及贷款投向的优化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同时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阻碍了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构建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稳定带动人口脱贫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精准扶贫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创 吴国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方略落地生效,但任务仍然艰巨。国际有关贫困形成理论分析认为,贫困根源在于资本、土地资源、发展权利、人力资源等的缺失,致使农村长期陷入产业落后和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在我国农村地区,资本投入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农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能力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难度大,农村金融扶贫款项发放精准度低。传统金融扶贫多采用粗放式资源投入方式,一方面不能精准地识别贫困,出现"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侧重"扶贫"而忽视"扶智",导致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机遇重大,改革任务繁重。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扶贫实践的SWOT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金融扶贫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关键词:
农村土地要素 市场化改革 联动式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关键词:
农村土地要素 市场化改革 联动式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当前,我国农村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产业投入力度不足、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应积极开发农村旅游扶贫策略,完善配套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农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旅游 扶贫 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刘程军 王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首先归纳研究了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在推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 民间投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虎平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教育扶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民众教育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升学率低、辍学率相对较高等问题。文章结合广西瑶山地区教育发展及教育扶贫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大瑶山 教育扶贫 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