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5)
- 2023(14973)
- 2022(12796)
- 2021(12018)
- 2020(9872)
- 2019(22341)
- 2018(22309)
- 2017(42342)
- 2016(22662)
- 2015(25484)
- 2014(25157)
- 2013(24608)
- 2012(22552)
- 2011(20365)
- 2010(20377)
- 2009(18908)
- 2008(18101)
- 2007(15998)
- 2006(14028)
- 2005(11612)
- 学科
- 济(87453)
- 经济(87357)
- 管理(67287)
- 业(67156)
- 企(54768)
- 企业(54768)
- 方法(38383)
- 农(33478)
- 数学(31135)
- 数学方法(30766)
- 中国(24800)
- 业经(24366)
- 农业(22458)
- 财(21272)
- 地方(19873)
- 技术(19523)
- 学(18831)
- 理论(17335)
- 制(16445)
- 和(15626)
- 环境(14061)
- 贸(13993)
- 贸易(13981)
- 易(13542)
- 教育(13434)
- 技术管理(13244)
- 银(13175)
- 银行(13138)
- 划(12794)
- 发(12648)
- 机构
- 学院(318494)
- 大学(317145)
- 管理(130432)
- 济(121178)
- 经济(118314)
- 理学(113378)
- 理学院(112116)
- 管理学(110304)
- 管理学院(109693)
- 研究(102616)
- 中国(75647)
- 京(66946)
- 科学(64550)
- 财(54390)
- 农(51012)
- 所(49500)
- 中心(47273)
- 业大(46708)
- 江(46458)
- 范(45426)
- 研究所(45256)
- 师范(45089)
- 财经(43834)
- 北京(42105)
- 经(39850)
- 农业(38595)
- 州(38377)
- 院(37322)
- 师范大学(36346)
- 经济学(35254)
- 基金
- 项目(222783)
- 科学(176258)
- 研究(167459)
- 基金(160578)
- 家(138506)
- 国家(137214)
- 科学基金(119023)
- 社会(106338)
- 社会科(100471)
- 社会科学(100447)
- 省(88503)
- 基金项目(86325)
- 教育(75805)
- 自然(75462)
- 自然科(73596)
- 自然科学(73583)
- 划(73049)
- 自然科学基金(72288)
- 编号(69608)
- 资助(63626)
- 成果(56314)
- 创(49586)
- 重点(48961)
- 发(48302)
- 部(48208)
- 课题(47112)
- 创新(45473)
- 国家社会(43278)
- 项目编号(42490)
- 教育部(41598)
- 期刊
- 济(136945)
- 经济(136945)
- 研究(91158)
- 中国(62586)
- 农(50611)
- 学报(48706)
- 管理(46756)
- 科学(46708)
- 教育(40137)
- 财(39081)
- 大学(37329)
- 学学(34742)
- 农业(34336)
- 技术(26761)
- 业经(26253)
- 融(25166)
- 金融(25166)
- 财经(20247)
- 经济研究(19900)
- 图书(19655)
- 问题(17716)
- 科技(17664)
- 经(17330)
- 业(16157)
- 版(15560)
- 资源(15327)
- 技术经济(15242)
- 理论(14866)
- 现代(14366)
- 商业(14272)
共检索到459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蔡新良 虞洪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推动乡村振兴和旅游业发展。研究从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五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俊渠 秦红增
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于村落社区整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就是要以村落社区为基本载体,通过村落社区的整体发展来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传承。基于南宁市的案例分析发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机理表现为三种基本类型:村落自治组织引导下的草根文化团体、政社互动下的公共文化事业、资本和市场引导下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村落社区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需要进一步从村落社区规划、村落产业开发、村落组织建设、村落主体培育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伏妮
作为农村发展的新业态形式,乡村旅游展现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但是,随着全国各地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推进,各地区旅游产品出现了同质性严重、持续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并且很多依托于农产品种植的旅游项目凸显出其季节性强和可替代性高等不足,导致乡村旅游项目难以发挥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动力。这是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面临的现实难题,需要以旅游产品创新突破发展路径依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借助农村地区的优势旅游资源,不断探索旅游市场需求,持续推进旅游产品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创新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景元 王慧玲 雷巍
旅游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增加当地的旅游人文资源,形成西藏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实现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还能推动西藏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目前主要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比较分散、缺乏高素质服务人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藏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本文结合传统体育文化和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提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民族传统旅游品牌、培养旅游人才和优化服务质量等建议,从而促进西藏旅游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西藏 民族传统 乡村旅游 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水群
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对发展乡村旅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藏民族传统节日有着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色彩浓厚等特点.在进行西藏民族传统节日的创新性开发时,要加强政府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西藏的宗教与文化资源,以便进一步推动西藏乡村旅游.
关键词:
藏民族 乡村旅游 民族传统节日 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红霞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前往世界各地旅游成为人们假期出行的时尚选择。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已有之。严格来说,我国的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于二十一世纪,形成了农家乐、田园农业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洋家乐等主要发展模式。国家支持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党和国家的又一重要举措,为全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是乡村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菁 毛艳飞 张良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整体上进行战略布局,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应注重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和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战略 旅游产业 优化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强军
高质量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提出高要求。少数民族具有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对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征杰 余广俊 程琳杰
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冲击下,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短板逐渐暴露,发展困境不容忽视。因此,积极探索乡村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归纳总结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传统文化特点和乡村文化振兴的要求,从赋予乡村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以及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创新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娟 彭莎 欧阳论 郭瓛 付美云
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符号,是优秀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文章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视点,分别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对湘西乡村振兴起到的助推作用,分析其在乡村振兴价值应用下所面临的困境及针对面临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举措借鉴。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 价值 湘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戴湘毅 吕君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山
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过程,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其在当下的“有用性”。对这种“有用性”的最终评估并不来自研究者或政府官员,而只能来自居于该民族传统“主位”(emic)的文化持有者的认知。换言之,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处于“客位”(etic)的人的“理性”行动保护下来的,文化传承的内源性动力只能源于居于该种传统文化“主位”的它的持有者群体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正是对其传统文化有用性的一种界定和回应。从这一点出发,研究者能做的是为“主位”者提供智力支持,政府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有用性 文化自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环宙 童逸璇 吴茂英
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深度剖析国内外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的社区,聚焦其创意经济开发的整体脉络与流程,探讨其基础条件、促进因素、创意模式和创意产出。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源、市场、政策和生态等基础条件能够影响创意开发的方向和高度;有力的领导与合作、绿色发展理念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创意经济形成的驱动因素。基础条件和促进因素的互动催生了两大乡村旅游的创意模式:构建特色创意集群和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乡村性的创意开发能带来积极产出,惠及农民、农业和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熟的创意模式与持续的创意产出能够反哺创意开发的基础条件与促进因素,使乡村旅游的创意开发达到内在平衡。
关键词:
创意经济 乡村旅游 乡村性 乡村振兴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同学
乡土文化不仅有文化保育意义,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其人与自然相协调、人与人德业相劝和患难相恤的思想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它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在当代经济与社会中仍有重要价值,但需结合新时代社会条件加以创造性转化,方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觉悟和"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新乡贤,应是其实现转化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 创造性转化 社会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