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99)
- 2023(18393)
- 2022(15124)
- 2021(14004)
- 2020(11299)
- 2019(25756)
- 2018(25858)
- 2017(49621)
- 2016(26785)
- 2015(30211)
- 2014(30074)
- 2013(29123)
- 2012(26223)
- 2011(23547)
- 2010(23691)
- 2009(22168)
- 2008(21034)
- 2007(18687)
- 2006(16469)
- 2005(14219)
- 学科
- 济(108373)
- 经济(108246)
- 管理(77837)
- 业(75024)
- 企(60353)
- 企业(60353)
- 方法(47393)
- 数学(40977)
- 数学方法(40246)
- 农(37931)
- 中国(30434)
- 业经(30062)
- 财(28674)
- 农业(25122)
- 学(22229)
- 地方(21991)
- 制(20722)
- 理论(19213)
- 贸(17424)
- 贸易(17412)
- 易(16908)
- 银(16858)
- 银行(16821)
- 务(16800)
- 财务(16709)
- 财务管理(16672)
- 技术(16408)
- 和(16290)
- 行(16018)
- 企业财务(15801)
- 机构
- 学院(376136)
- 大学(375532)
- 管理(150706)
- 济(145132)
- 经济(141825)
- 理学(130823)
- 理学院(129425)
- 管理学(126900)
- 管理学院(126194)
- 研究(120520)
- 中国(90320)
- 京(79124)
- 科学(74873)
- 财(67765)
- 农(61064)
- 所(58636)
- 中心(56308)
- 业大(55730)
- 江(54930)
- 财经(54042)
- 研究所(53391)
- 范(50985)
- 师范(50559)
- 北京(49336)
- 经(49157)
- 农业(46530)
- 州(45001)
- 院(43912)
- 经济学(43528)
- 师范大学(40478)
- 基金
- 项目(260017)
- 科学(205305)
- 研究(193325)
- 基金(188227)
- 家(162832)
- 国家(161445)
- 科学基金(139886)
- 社会(122304)
- 社会科(115699)
- 社会科学(115668)
- 省(102077)
- 基金项目(99010)
- 自然(89454)
- 教育(89003)
- 自然科(87440)
- 自然科学(87423)
- 自然科学基金(85809)
- 划(84988)
- 编号(80805)
- 资助(76833)
- 成果(65813)
- 重点(57703)
- 部(56433)
- 发(55174)
- 课题(54796)
- 创(53802)
- 国家社会(50319)
- 创新(50057)
- 项目编号(49771)
- 科研(49105)
- 期刊
- 济(160475)
- 经济(160475)
- 研究(107460)
- 中国(71639)
- 农(59857)
- 学报(58601)
- 管理(53599)
- 科学(53495)
- 财(51451)
- 大学(45083)
- 教育(45043)
- 学学(42025)
- 农业(40357)
- 技术(33028)
- 融(32396)
- 金融(32396)
- 业经(29651)
- 经济研究(25474)
- 财经(25411)
- 图书(24189)
- 经(21705)
- 问题(20783)
- 业(19011)
- 版(18478)
- 理论(18044)
- 科技(17853)
- 技术经济(17480)
- 统计(16747)
- 现代(16719)
- 商业(16621)
共检索到543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燕 吕小刚
本文以剖析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数据思维—主体扩展—内容丰富—渠道拓宽"的平行视角,刻画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的模式嬗变过程,并提出把握数字化转型先机,服务乡村振兴目的,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实现整体性、开放性、融合性和精准性的路径建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数字化转型 政府 信息公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高军 易小力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的乡村振兴之路为案例,通过10天的田野调查和对23人的访谈数据,分析有限政府论与无限政府论两种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结果发现:第一,基层政府通过寻求有限政府和无限政府之间的动态平衡,对市场要素流动和分配进行干预,这是解决乡村衰落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而基层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平衡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系统演进的需要。第二,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是,通过基层政府的干预,使市场要素向乡村旅游产业流动,具体包括资源整合、组织创新、示范带动、远近皆交、三类优先、情法结合6个方面。第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有限政府与无限政府之间动态转化的完整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从有限政府向无限政府延伸、无限政府与有限政府共存、再回归到有限政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太辉 张彧通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银行,如何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的重大现实和政策问题。当前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面临不少短板,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服务供应链循环不畅,与乡村产业供应链缺乏协同。基于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金融服务供应链与乡村产业供应链的“双链联动”: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协同利用共性基础设施、共享数字技术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两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客户、渠道、场景的联动,从而实现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的相互促进与质效提升,进而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乡村振兴。实施“双链联动”需要用好五大抓手:数据方面与数字乡村治理协同,强化数据收集利用;产业方面与核心实体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生态方面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协同,提升生态、场景、科技赋能;渠道方面与乡村服务下沉协同,抓好渠道联动、线下网点、移动服务、金融村官等重点;合作方面打造农村中小银行共性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赋能创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赖阳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鲲鹏 雷鑫
本文选取福建省20个淘宝村2018-202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商贸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对市场转型的影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市场转型中的作用;并选取市场转型指数、数字化程度、创新能力、供应链整合等指标,构建了实证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于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转型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乡村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有助于拓展乡村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范围,推动和驾驭乡村商贸市场的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信科
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各国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划时代意义。我国顺应发展潮流,利用新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农业,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多地深化数字化同农业领域融合,建立起多样化发展模式,但在平台建设、财政和研发投入以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亟需巩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为农业产业赋能添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农业 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曾 王一雯 王洪明
在2020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的直播带货模式具有较大发展,也逐渐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不同领域。在我国农村地区,兴起"政府+农产品+网红"的组合带货的破圈合作方式,政府入场搭台,各地纷纷启动"政府+网红"带货模式便应运而生。为推进该销售模式的常态化、机制化发展,需要有法制化的管理体系建制,因此,本文在剖析直播带货模式其中利弊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经济情势,对该销售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政府 网红 乡村振兴 直播带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赋能 产业转型 乡村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
在科学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系统架构中,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经济形态,其相关的技术、业态、模式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中势必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基于此背景,由蒋辉、吴永清编著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状况,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与意义,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微观的村级层面探讨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路径,较为清晰地构建出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性研究专著,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红
政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处于首要的地位,然而各种政策的最终落实和维护都需要基层政府卓有成效的执行。本文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对C县H镇农业现代化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政策执行面临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政府执行变通、奥尔森困境下的政策认同迷失、歪嘴和尚隐喻下的差序化信任等四重困境。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如何破解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适用性、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晟昱 李想 张心怡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四川省率先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监督指导等全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示范路径。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以工代赈 村民自建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炜达 李鑫 赵欣云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其生成逻辑具有多重向度。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农民群体法治意识淡薄、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等诸多障碍。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以权力规制、权利保障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法治理念培塑,籍以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治理 法治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忠怡
百姓的菜篮子问题是政府关注的民生重点,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的"农社对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举措。文章在对"农社对接"模式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和政府相关政策,从政府主导、平台建设、企业参与、公众认知和质量监管等方面提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社对接"模式普及率和经济效益的四大举措,从而能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社对接"模式更好地应用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社对接 农产品 农村电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