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2)
- 2023(10042)
- 2022(8514)
- 2021(8127)
- 2020(6529)
- 2019(14790)
- 2018(14495)
- 2017(27134)
- 2016(14517)
- 2015(16473)
- 2014(16105)
- 2013(15875)
- 2012(15149)
- 2011(13960)
- 2010(14206)
- 2009(13925)
- 2008(13468)
- 2007(11833)
- 2006(10669)
- 2005(9390)
- 学科
- 济(56565)
- 经济(56498)
- 业(37424)
- 管理(34887)
- 农(29445)
- 企(26160)
- 企业(26160)
- 方法(21512)
- 中国(21004)
- 农业(19117)
- 数学(17766)
- 数学方法(17549)
- 业经(16758)
- 财(15121)
- 制(14611)
- 贸(12535)
- 贸易(12528)
- 易(12251)
- 学(11958)
- 地方(11711)
- 银(11562)
- 银行(11541)
- 行(11197)
- 融(10291)
- 金融(10288)
- 发(9673)
- 理论(9127)
- 和(9073)
- 体(9059)
- 策(9003)
- 机构
- 学院(211538)
- 大学(209115)
- 济(84874)
- 经济(82987)
- 管理(75351)
- 研究(73889)
- 理学(64252)
- 理学院(63442)
- 管理学(62207)
- 管理学院(61810)
- 中国(57605)
- 京(44269)
- 科学(44107)
- 财(42393)
- 农(38820)
- 所(37082)
- 中心(33953)
- 研究所(33336)
- 财经(32863)
- 江(32160)
- 范(31055)
- 师范(30812)
- 业大(30508)
- 经(29744)
- 农业(29329)
- 北京(27841)
- 经济学(26372)
- 院(26174)
- 州(25799)
- 师范大学(24525)
- 基金
- 项目(134335)
- 科学(105505)
- 研究(102754)
- 基金(96297)
- 家(83487)
- 国家(82672)
- 科学基金(69374)
- 社会(65815)
- 社会科(61893)
- 社会科学(61881)
- 省(52649)
- 基金项目(50659)
- 教育(47042)
- 划(44586)
- 编号(43771)
- 自然(41874)
- 自然科(40833)
- 自然科学(40818)
- 自然科学基金(40048)
- 资助(37787)
- 成果(37318)
- 重点(30772)
- 发(30405)
- 课题(30396)
- 部(29855)
- 创(27943)
- 国家社会(26892)
- 性(26834)
- 创新(25954)
- 制(25850)
共检索到328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珊 李新
乡土教材自清末产生至今,其发展历程已逾百年。作为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乡土教材契合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力量。乡土教材具有文化选择、文化传续、文化育人、文化规范等四重文化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教材文化功能的发挥需要健全乡土教材编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发独具特色的优质教材;完善乡土教材质量审查机制,研制适用乡土教材的标准体系;因循学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升乡土教材的使用成效;构建权责分明的乡土教材管理体制,强化乡土教材制度供给。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教材 文化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晔 徐好好 刘菊英
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可以为乡村振兴补充精神文化之“钙”。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的关键主体,其认知和实践直接决定着学校乡土文化功能的实现。调研发现:教师认可学校具有保护、筛选、传承、创新乡土文化的功能。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乡村教师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可度高;二是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的具体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乡村学校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面临着乡村教师窄偏理解乡土文化、参与意愿有待提高以及乡土文化功能发挥层次缺漏等现实困境。乡村学校要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功能,需要以优势视角确认乡土文化功能的育人价值,在行动体验中探索更加合适的方式,多方协力提供保障支持。
[期刊] 求索
[作者]
谭同学
乡土文化不仅有文化保育意义,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其人与自然相协调、人与人德业相劝和患难相恤的思想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它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它在当代经济与社会中仍有重要价值,但需结合新时代社会条件加以创造性转化,方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觉悟和"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新乡贤,应是其实现转化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 创造性转化 社会条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华英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抓手之一,也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在对湖南农村地区的景观、民俗等文化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分析,对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究,立足于乡村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对发掘乡土文化,建立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 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波
乡村振兴必有农业项目下乡,但其成败与乡土知识配合状况有关。项目农业需重视地方情境,能让农民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农民既有乡土知识会融入项目,项目又使之产生新的乡土知识,才有持续的动力。如此,项目农业才不是孤立的项目,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惠民工程。反之,项目农业可能侵蚀乡土知识,出现非预期后果。将社会文化基础调查作为项目农业立项的必需环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克服此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常青 杨武健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乡村田野调查法,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参与式模式构建的理论框架,依托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设计六条参与式路径,归纳总结三种参与模式。基层图书馆应当借助新媒体思维,依托距离空间和环境地域优势,确定社交实物,选择参与式模式,拟定参与方案,通过互动、共振过程,实现图书馆参与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遗产 农业遗产 图书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秧分 黄修杰 王丽娟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发展 多功能 评价 熵权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雷乐街 张斌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2035年愿景目标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凤阳县小岗村5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萧子扬 黄超
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知觉运动。本文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乡贤在近代的一次突变,新乡贤由此诞生。并着重强调新乡贤及其背后的社会知觉是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和农业振兴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提出了总体要求,这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要实现乡村振兴蓝图,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战略"台柱子"。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战略视角 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龙
唤醒和培养村庄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并产生共意行为,需要从乡土性的文化认同以及以乡贤为主要行动者的共同体结构来思考我国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对鄂西北武村的个案研究,修复宗族文化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原子化村民的共意行为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而由不同类型行动者所组成的共同体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动员处于同一乡土文化网络中的村民,并由此形塑文化建设意义上的共同体行动。个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建设乡风文明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即政府主动融入乡村传统文化并获得村民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扩展村民对主流文化的感知有用性,通过村庄内与村庄外不同行动者的共意行为形成共同体行动,以推动社会治理所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意义上的乡风文明与村庄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文化认同 共同体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张龙
唤醒和培养村庄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并产生共意行为,需要从乡土性的文化认同以及以乡贤为主要行动者的共同体结构来思考我国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对鄂西北武村的个案研究,修复宗族文化事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原子化村民的共意行为提供了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而由不同类型行动者所组成的共同体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动员处于同一乡土文化网络中的村民,并由此形塑文化建设意义上的共同体行动。个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建设乡风文明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即政府主动融入乡村传统文化并获得村民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扩展村民对主流文化的感知有用性,通过村庄内与村庄外不同行动者的共意行为形成共同体行动,以推动社会治理所倡导的共建、共治、共享意义上的乡风文明与村庄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土文化 文化认同 共同体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方正亚 张福坤 杨国万 沈振华 罗伟谟 黄德思
本文在原原本本学习毛泽东同志《长冈乡调查》的基础上,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长冈乡为个案,综合运用召开座谈会、提纲调研、访谈调研等方式,深入实地详细考察了解了新时代长冈乡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探寻新时代长冈乡乡村发展"加速度"。调研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长冈乡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乡村振兴给长冈乡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主要体现在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宜居、乡风更趋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趋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长冈乡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长冈乡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仍然存在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政策服务供给保障不够到位、乡村人才培养引进不足等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本文研究结果为地方党委政府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提供建议参考,对做好新时代统计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 长冈乡调查 乡村振兴 调查报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左停
乡土知识具有确保农民生计安全,促进贫困户精神脱贫、产业脱贫和实现绿色减贫的功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乡土知识的惠益分享是实现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结合对不同地区乡土知识促进减贫内在作用案例的分析,力图解释现代科学知识话语体系,城市化、市场失衡和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当前乡土知识惠益分享形成的困境。提出乡土知识的发展需要追求和谐、包容、独立的发展理念,培养乡土知识的继承人,在公平贸易基础上加大对于乡土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并加强对原住民权利与利益的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土知识 惠益分享 减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