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3)
- 2023(17233)
- 2022(14696)
- 2021(13772)
- 2020(11694)
- 2019(26739)
- 2018(26615)
- 2017(50814)
- 2016(27354)
- 2015(30943)
- 2014(30403)
- 2013(29759)
- 2012(27236)
- 2011(24459)
- 2010(24708)
- 2009(23236)
- 2008(22647)
- 2007(20451)
- 2006(17848)
- 2005(15533)
- 学科
- 济(111565)
- 经济(111432)
- 业(80670)
- 管理(72978)
- 企(58035)
- 企业(58035)
- 农(53672)
- 方法(50246)
- 数学(44466)
- 数学方法(43703)
- 农业(35947)
- 中国(29072)
- 业经(28471)
- 财(28265)
- 学(22410)
- 地方(22015)
- 制(21513)
- 贸(20095)
- 贸易(20084)
- 易(19565)
- 理论(17880)
- 务(16430)
- 银(16392)
- 财务(16363)
- 银行(16344)
- 财务管理(16317)
- 技术(16183)
- 策(15683)
- 和(15633)
- 行(15566)
- 机构
- 学院(387101)
- 大学(380832)
- 济(153806)
- 经济(150532)
- 管理(147777)
- 理学(128195)
- 研究(127639)
- 理学院(126800)
- 管理学(124036)
- 管理学院(123354)
- 中国(97267)
- 农(82920)
- 科学(81093)
- 京(79357)
- 财(68533)
- 所(65031)
- 业大(64438)
- 农业(64348)
- 中心(61466)
- 江(59284)
- 研究所(59210)
- 财经(54321)
- 范(50467)
- 师范(49862)
- 经(49417)
- 北京(48892)
- 州(46750)
- 经济学(46013)
- 院(45379)
- 技术(42711)
- 基金
- 项目(263228)
- 科学(206152)
- 研究(190703)
- 基金(189372)
- 家(166909)
- 国家(165245)
- 科学基金(140796)
- 社会(119248)
- 社会科(112508)
- 社会科学(112471)
- 省(105852)
- 基金项目(99558)
- 自然(92395)
- 自然科(90259)
- 自然科学(90230)
- 教育(88875)
- 自然科学基金(88581)
- 划(88033)
- 编号(79075)
- 资助(78064)
- 成果(63477)
- 重点(59756)
- 部(57448)
- 发(57328)
- 创(55014)
- 课题(54488)
- 创新(51276)
- 科研(50994)
- 大学(48853)
- 国家社会(48802)
- 期刊
- 济(171904)
- 经济(171904)
- 研究(105102)
- 农(83028)
- 中国(76814)
- 学报(64640)
- 科学(58969)
- 农业(56326)
- 财(53457)
- 管理(51519)
- 大学(49494)
- 学学(47046)
- 教育(42335)
- 技术(35399)
- 融(35013)
- 金融(35013)
- 业经(34398)
- 业(28309)
- 经济研究(25972)
- 财经(25950)
- 问题(23346)
- 经(22296)
- 版(21952)
- 统计(19585)
- 技术经济(18797)
- 世界(18010)
- 科技(17980)
- 策(17841)
- 业大(17725)
- 图书(17070)
共检索到56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闻鹤 常志朋
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找出贫困深层原因才能帮助农村家庭脱贫攻坚,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本文以2015年安徽省Y贫困县326户农村家庭为例,首先构建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马田系统(Mahalanobis-Taguchi System,MTS)精选指标,最后使用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贫困深层原因。结果表明,农村家庭贫困多维特征明显,MTS筛选后指标集中在教育、健康、生活水平、资产状况和住房等方面;炊事燃料的安全度较低、医疗服务可及程度不高、卫生设施水平较低和恩格尔系数较高是导致农村家庭贫困的深层原因;“卫生设施→健康状况→医疗支出→耐用消费品”是农村家庭主要贫困传导路径。因此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浩军 张彦霞 吴陈轩
贫困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通过精准扶贫,我国所有贫困县已全部脱帽,脱贫攻坚取得惊人成就。如何在巩固脱贫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化解相对贫困现象,助推乡村振兴,则是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本文以马克思关于贫困问题的相关论述为理论分析工具,结合我国扶贫开发,为减少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关键词:
减贫 乡村振兴 实体经济 电子商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明慧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是继绝对贫困治理之后面临的新贫困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是遏制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化解农村主要矛盾,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需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治理机制,即相对贫困衔接机制、脱贫内生动力机制、多方力量扶持机制,从而发挥各项制度、政策、法规的常态化贫困治理功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相对贫困 治理机制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定松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贫困 防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红
政策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处于首要的地位,然而各种政策的最终落实和维护都需要基层政府卓有成效的执行。本文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框架、执行机构、目标群体以及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对C县H镇农业现代化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政策执行面临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压力型体制下的基层政府执行变通、奥尔森困境下的政策认同迷失、歪嘴和尚隐喻下的差序化信任等四重困境。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如何破解农业政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从政策框架的适用性、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的信息贫困仍然不容忽视。文章在诠释信息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构建农村信息贫困指标体系,并对陕西三大区域进行实测。实测结果表明:经济文化水平、农民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环境建设显著影响信息贫困程度。因此从加强农村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阳 杨年锦 李成明
近年来,以电子商务发展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并呈现出由城市加速向农村渗透的局面,但当前关于数字经济对农民工群体影响的文献较少,更忽视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潜在作用。论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五期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借助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拓宽农民工信息获取渠道、缓解农民工的社交网络约束和资金约束,进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返乡创业促进作用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更为明显,体现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包容性特征。论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侯宇 曾燕芳
文章基于课题组在湖北省孝昌县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利用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教育、收入、消费、闲暇、健康和决策权等6个维度对农村家庭贫困及其性别差异进行了度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女性的贫困程度高于男性,女性在教育、消费和决策权维度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特别是在决策权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教育贫困和消费贫困是当前农村贫困缓解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男性的健康贫困较女性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性别不平等 妇女贫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昊源 崔琪琪
当前,个体性、顽固性贫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形式。因此,从微观层面揭示农户贫困的特征和原因对于有效扶贫至关重要。该文采用农村居民家庭的调研数据,基于五种不同的贫困识别标准,运用Loge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基本状况、家庭资产状况和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四个方面研究了农户的贫困特征,剖析了农户贫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贫困特征 贫困原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宁光杰 宫杰婧
虽然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居民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农村低收入困难家庭的营养均衡问题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文章认为,基于消费者选择理论,提高居民营养均衡需要放宽食物预算约束、改变食物消费偏好。但是目前我国转移支付政策的收入提高效应还不具备改善营养均衡的作用,家庭将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弥补居住方面的不足。通过信息获取改变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偏好、建立营养均衡消费理念,可以提高转移支付政策的营养效果。文章建议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政策、加强营养教育和营养知识的科普宣传、完善营养均衡的配套措施、发展营养型产业,以改善低收入困难家庭营养均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竞博
为了更准确测度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贫困程度,文章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大样本微观家庭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家庭特征、收支状况、经营活动和服务获得、家庭住房情况4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家庭贫困一富裕程度。测度结果显示,在燕山一太行山及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9%。其中,纯老年人家庭户贫困发生率为76.2%,存在贫困家庭老龄化、老年人家庭贫困化的趋向;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燕山一太行山地区的贫困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文章认为家庭户类型、人口特征及耕地土地条件是导致家庭户贫困一富裕程度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家智 车四方
多维贫困理论与方法更有助于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和量化。本文构建了新型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测度并分解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下降,表明农村家庭不易发生多维极端贫困;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指数(MPI)呈西高东低态势,表明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典型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收入、金融和教育等因素是我国农村家庭致贫的主因。其中,东部地区金融因素影响最大,而中西部地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广度 贫困深度 贫困强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淳姣 唐璞妮 杨瑞 杨力彬
人才和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核心是通过扶智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能力。现有对扶智的研究缺乏从阅读素养视角,分析乡村家庭文化资本对乡村儿童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阅读素养视角出发,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对四川、湖北、重庆、江西和贵州五省的948名乡村儿童的情况开展调查,并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模型及单因素方差法分析。研究发现,客体文化资本家庭藏书量、主体文化资本亲子阅读和父母学习支持以及制度文化资本母亲受教育水平对乡村儿童阅读素养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通过乡村儿童阅读素养促进乡村扶智目标实现的核心逻辑在于在乡村空心化大环境下对残缺的乡村家庭文化资本的修复和完善,并将乡村儿童主要监护陪护人(母亲和祖辈)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为此,研究提出四条乡村扶智实施思路:建立乡村儿童家庭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家庭藏书福利配给机制,为寄宿制乡村儿童建立班级图书借阅角并完善借阅机制,建立面向乡村儿童监护陪护人的亲子阅读技能培训体系,以及通过县区级政府牵头建立与完善乡村阅读活动福利激励机制。这四条建议相辅相成,在实施时不应偏废其一。表8。参考文献2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