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24)
2023(21723)
2022(18344)
2021(16876)
2020(14205)
2019(31840)
2018(31492)
2017(60078)
2016(32300)
2015(35808)
2014(34947)
2013(34913)
2012(31734)
2011(28433)
2010(28654)
2009(27102)
2008(26100)
2007(23455)
2006(20843)
2005(18277)
作者
(93906)
(77969)
(77521)
(73534)
(49298)
(37416)
(34971)
(30528)
(29709)
(27858)
(26446)
(26324)
(24576)
(24496)
(24157)
(23948)
(23215)
(23083)
(22411)
(22351)
(19443)
(19111)
(18959)
(17845)
(17589)
(17360)
(17300)
(17284)
(15779)
(15407)
学科
(133344)
经济(133184)
(113932)
管理(99906)
(94398)
企业(94398)
方法(59168)
(53055)
数学(48802)
数学方法(48352)
业经(39780)
(38500)
中国(37247)
农业(35144)
(29243)
金融(29241)
(28535)
(28270)
银行(28198)
地方(27668)
(27121)
(26091)
财务(26018)
财务管理(25974)
企业财务(24659)
(24632)
(24586)
贸易(24567)
(23884)
理论(23299)
机构
学院(460423)
大学(454847)
(187919)
经济(184140)
管理(182895)
理学(158237)
理学院(156601)
管理学(153998)
管理学院(153175)
研究(149186)
中国(118996)
(94970)
科学(92258)
(90040)
(86255)
(74489)
业大(73728)
中心(70468)
农业(69794)
财经(69220)
(68603)
研究所(67717)
(63094)
北京(58927)
经济学(56782)
(56438)
师范(55716)
(55168)
(53251)
经济学院(51582)
基金
项目(313365)
科学(246246)
基金(227839)
研究(227338)
(199076)
国家(197301)
科学基金(170045)
社会(145488)
社会科(137790)
社会科学(137755)
(123753)
基金项目(120871)
自然(110365)
自然科(107858)
自然科学(107830)
自然科学基金(105957)
教育(102940)
(102394)
资助(92788)
编号(91722)
成果(72983)
重点(69671)
(68328)
(67518)
(66698)
课题(62413)
创新(61837)
国家社会(60157)
科研(59598)
教育部(58548)
期刊
(209572)
经济(209572)
研究(129602)
中国(87992)
(87813)
学报(75030)
管理(69463)
科学(68072)
(67100)
农业(58943)
大学(57237)
学学(54917)
(52181)
金融(52181)
教育(41762)
业经(39979)
技术(39837)
财经(34213)
经济研究(32170)
(30548)
(29448)
问题(27864)
(23593)
技术经济(23173)
科技(22217)
商业(21739)
现代(21442)
理论(20808)
世界(20079)
业大(20014)
共检索到676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超   雷宏振   兰娟丽   贾妮莎  
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对于提高农户福利水平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从经济决策的心理实质出发,结合陕西省和青海省570位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眼动实验方法,系统考察了农户认知负荷对其全产业链融入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认知负荷对农户全产业链融入的积极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认知负荷程度越高的农户,全产业链融入的积极性越低。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表明,认知负荷通过抑制农户的贴现因子来降低其全产业链融入积极性。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记录的眼球移动轨迹,排除了认知负荷通过分散农户注意力及削弱自我控制能力间接影响时间偏好的可能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龙  姜安印  陈卫强  
小农户是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加剧了乡村振兴主体的缺位。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角度展开系统性分析,尝试阐释小农户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效用均等化为解决小农户外流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视角,不同类型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机理不同,为保证留守小农户与流动小农户获得同等效用,可从创造就业空间、拓展增收空间、营造公共服务空间三个维度探索有利于小农户振兴乡村的路径安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志龙  姜安印  陈卫强  
小农户是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乡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加剧了乡村振兴主体的缺位。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角度展开系统性分析,尝试阐释小农户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效用均等化为解决小农户外流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视角,不同类型小农户融入乡村振兴的机理不同,为保证留守小农户与流动小农户获得同等效用,可从创造就业空间、拓展增收空间、营造公共服务空间三个维度探索有利于小农户振兴乡村的路径安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带动农户收入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和农村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效益评价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广文  刘甜  
农户创业是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通过缓解创业农户资金约束、分担风险和约束行为、提供便捷安全的资金服务、增强产业连接紧密度等提升农户创业的绩效。就贫困地区创业农户而言,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绩效整体上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提升信贷可得性仍是为贫困村创业农户提供金融支持的重点。现行对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存在供求难以匹配、信息资源不足等困境。深化对创业农户的金融支持,要依托乡村振兴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从完善信用环境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生态创新金融服务、构建合作金融机制、完善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加强对创业农户的教育培训、激励中青年农民创业等方面着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巧静   陈秀凤   李小平   鞠荣华   司伟  
发展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工作的有力切入点。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既可以从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着手,也可以从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某一类主体或环节切入,二者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践的两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金融服务模式和农业全产业链主体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分析两类模式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建国  
采用多元多值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依据湖南省50个县(市、区)1059个农户样本数据,考察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农户信贷约束,缓解效应随着农户收入增长、金融发展和农户社会资本提升而减弱,机制检验证实了信息对称、信用等级、交易成本、抵押替代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鉴于此,需要在创新模式、优化环境以及加强引导上着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嘉莘  杨红娟  
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农户生计提升的重要抓手。选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基于2014~2020年对农户跟踪调查获得的1015个样本数据,评估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影响,并对控制组农户进行纵向追踪比对,为研究结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结果发现:(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具备稳健性。(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具有可持续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着力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人才以及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振  谭智心  钟真  
通过农户模型进行分析,理论推导的结论表明: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粮食补贴依然有效;运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面板Tobit模型以及面板数据分位数估计的方法证实了理论推导的结论。研究进一步表明,与粮食种植面积相挂钩的补贴方式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激励作用要明显大于脱钩的补贴方式;此外,种粮成本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抑制作用要远大于粮食直补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晶  刘璨  杨红强  许时蕾  白秀广  程娟娟  张寒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引起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变化,进而会对农户营林积极性产生影响。利用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的大样本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林地细碎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并从整体和异质性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该变化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考虑到林地细碎化的内生性问题,倾向值匹配方法被采用。研究发现:(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地细碎化程度整体上得到改善,仅有少数(11.70%)农户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出现加剧现象;(2)受林地细碎化程度改善的影响,农户的单位面积资本投入增加了35%~37%,劳动投入增加了10%~11%;受非农就业行为的影响,农户对林地的要素投入呈现出资本替代劳动的态势;(3)异质性角度看,上述积极作用在不同类型的农户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仅对务农为主、商品林为主、较大林地规模、中高收入水平的农户显著。这为后续配套改革措施的目标群体识别提供了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昕  
基于对河南省42个县(区)938个农户的实证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互有差异。户主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绿色发展潜在收益认知等都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同时,户主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又对农户的乡村振兴战略及潜在收益认知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益,培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晓雨  石淑芹  石英  吴文斌  杨鹏  李正国  许恒周  
为探讨近年来农户种地所面临的,由于社会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的各项重要内外因素中哪些对农户种地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针对相关问题,对黑龙江省宾县所辖的3个乡、24个村、384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法、频率分析法,考察并分析了农户自身情况、社会经济情况两方面共十个因素对农户种地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农户种地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作物产量、作物纯收益、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为了提高东北地区农户种地积极性、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农业发展,应当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为核心,重视加强高产新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完善现行农业补贴制度,同时可积极探索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运伟  景杰  
基于江苏苏北536份蔬菜大棚种植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的个体自然特征、家庭绿色生产能力、绿色生产认知和政府政策导向对农户的绿色生产意愿有较强的影响,是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深层根源因素,农户的社会身份特征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农户的影响较小。农户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在显著性影响因子与绿色生产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意愿的最直接因素。加快构建农业绿色生产的政策体系以提高农户的获得感,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以增强绿色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注重农户内在利益需求以激发农户内生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枭铭  赵飞  
文章以农户满意度为视角,采用MSQ、likert5级评分法以及Ordinal等科学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有序回归模型并设置身份门限来判别所研究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五大战略过程中的效度。研究结论表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相关自变量对农户满意度呈现正向显著性,农业劳动者与非农业劳动者对因变量感知具有异质性,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及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