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2)
2023(16096)
2022(13968)
2021(13223)
2020(10856)
2019(24797)
2018(24915)
2017(47914)
2016(25806)
2015(29099)
2014(28539)
2013(28216)
2012(25627)
2011(23031)
2010(22916)
2009(21042)
2008(19853)
2007(17315)
2006(15197)
2005(12982)
作者
(70698)
(59095)
(58343)
(55394)
(37179)
(28277)
(26565)
(23075)
(22388)
(20843)
(20039)
(19739)
(18450)
(18289)
(17934)
(17822)
(17663)
(17302)
(16734)
(16666)
(14509)
(14364)
(14114)
(13562)
(13213)
(13153)
(13069)
(13001)
(11842)
(11639)
学科
(99213)
经济(99103)
(75922)
管理(68323)
(51924)
企业(51924)
(51806)
方法(41008)
数学(35372)
数学方法(34970)
农业(34458)
中国(27579)
业经(27546)
(24528)
地方(23150)
(20436)
(19600)
(18212)
贸易(18200)
(17685)
理论(16098)
技术(15870)
(15173)
银行(15136)
(15135)
环境(14952)
(14667)
(14421)
(14132)
(13809)
机构
学院(349648)
大学(345788)
管理(140497)
(136917)
经济(133702)
理学(122153)
理学院(120850)
管理学(118805)
管理学院(118176)
研究(113754)
中国(87165)
(73072)
科学(71044)
(71039)
(60729)
业大(57110)
(55458)
中心(54366)
农业(54197)
(51792)
研究所(50448)
财经(47927)
(47825)
师范(47452)
北京(45266)
(43760)
(42250)
(41132)
经济学(39132)
经济管理(38000)
基金
项目(244166)
科学(192037)
研究(184186)
基金(175240)
(151349)
国家(149957)
科学基金(129354)
社会(115510)
社会科(108897)
社会科学(108867)
(96935)
基金项目(94209)
教育(83295)
自然(82273)
自然科(80322)
自然科学(80307)
(80055)
自然科学基金(78863)
编号(78708)
资助(69554)
成果(63016)
重点(53811)
(53300)
(53272)
课题(52239)
(51102)
创新(47469)
国家社会(46695)
项目编号(46582)
科研(45967)
期刊
(155692)
经济(155692)
研究(99552)
(72461)
中国(71577)
学报(54341)
科学(50391)
农业(49243)
管理(46720)
(44576)
大学(42239)
教育(41694)
学学(39511)
业经(31940)
(31585)
金融(31585)
技术(30164)
(23033)
经济研究(22271)
图书(22207)
财经(21601)
问题(21496)
(18460)
(18427)
科技(17357)
理论(16630)
现代(16217)
资源(16164)
技术经济(16109)
农业经济(15607)
共检索到513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兴元   李铖   燕翔  
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金融机构作为我国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长期深耕“三农”业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更需要提升其为农服务能力,尤其是为农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这些需求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的能力。本文首先梳理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金融机构为农服务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总体上看,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金融机构为农服务能力受到稳健经营能力、可持续经营能力、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内部因素以及同业竞争、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信用环境、金融基础设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金融机构为农服务能力总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尽管当前其为农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为农服务企业文化流于表面、贷款不良率偏高、盈利能力和金融科技运用水平较低等内部问题,同时还面临同业竞争压力较大、政策和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外部问题,从而削弱其为农服务能力。因此,未来需要从完善外部政策和保障体系、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两大方面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系统金融机构为农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尚君  崔健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农业保险更需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真正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我国农业保险自2007年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保障范围不断加大,保障效果持续加强。具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承保种类基本覆盖农、林、牧、渔等全部领域,承保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280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已经超过65%。2016至2020年这5年间,累计为全国农业产业提供了保额为12.2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惠及农户8.02亿户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现有内生力量的积极作用,而再小农化则是当前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内容。再小农化作为农村生产要素能动适应现代化的自主形态,具有相对去过密化的生产组织形式、相对去市场化的产出目标指向、相对去分层化的劳动实践联结三个维度的辨识标准。从国家—社会—个体的角度看,再小农化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体系韧性、重塑乡村社会有机团结方式、弥合乡村家庭内部紧张关系的治理价值,但也存在着服务性保障不充分、综合性嵌入不够、持续性动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全面释放再小农化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可以把从制度供给上释放自主发展空间、从社区建设上强化文化服务融入、从人才培育上助推实地化教育发展作为重要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良  
开启金融服务三农新征程2020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冉   刘达培  
如何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以克服个体农民的分散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面临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高度聚合和高度分散都不是农民组织化的最优形态,也可能会抑制个体和集体的主体性。要对农民组织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要发现农民组织起来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农民组织起来的限度。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具有分散性和聚合力相统一的双重优势,它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何以可能”提供了现实基础,也决定了农民组织化形态的优化方向,要在有限分散基础上对乡村社会进行有限整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梅莹莹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及其演进进行总结评价,全面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强化环保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其推广应用等对策建议,对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宜娟  
农村老年教育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农村老年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与严峻挑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应通过理念赋新、制度赋规、供给赋能、社会赋力构建农村老年教育的新发展理路,通过扩大规模、优化配置、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提升教育效益实现农村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体现适农化、乡土化、数字化推动农村老年教育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博  梅莹莹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及其演进进行总结评价,全面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机制建设、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强化环保科技的成果转化及其推广应用等对策建议,对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等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冀  
农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挖农村治理存在的不足,逐个攻破,探索农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相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日新  叶思彤  
2021年我国颁布《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五个振兴”,带动广大农村和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但在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产业发展缺乏宏观计划、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不足、乡村生态化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涉农领域立法、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路径多管齐下解决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保障法治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殷婧钰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无论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挑战,都要求加快构建新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的重点在于建设有为政府、建立有效市场和培育有志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互补互促,以及发挥有志农民的主体作用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稳固的制度基石以及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志农民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构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动力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实现制度、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创新,不断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促进有效市场建立和加快有志农民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振楠  张秀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公共服务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明确如何以农村公共服务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正>党的二十大科学全面地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鹂  
改革的深化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制度性供给。乡村经济振兴依然存在着生态、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多层次、深程度问题。为此,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发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培育乡村经济发展队伍、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视角下振兴乡村经济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