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6)
2023(15310)
2022(12263)
2021(11229)
2020(8781)
2019(19610)
2018(18963)
2017(35858)
2016(19313)
2015(21441)
2014(21399)
2013(21293)
2012(19669)
2011(17991)
2010(18383)
2009(17278)
2008(17170)
2007(15705)
2006(14425)
2005(13214)
作者
(56008)
(47431)
(47096)
(43997)
(29819)
(22555)
(21029)
(18383)
(17913)
(16815)
(16080)
(15799)
(15274)
(14925)
(14559)
(14147)
(13780)
(13754)
(13663)
(13504)
(11816)
(11805)
(11428)
(10966)
(10647)
(10550)
(10527)
(10444)
(9532)
(9421)
学科
(93077)
经济(92974)
(86236)
(67623)
企业(67623)
管理(64905)
(50516)
农业(33895)
业经(33589)
方法(29301)
中国(27937)
地方(26998)
(25037)
数学(21295)
数学方法(21093)
(18823)
技术(18695)
(16910)
(16862)
(16861)
财务(16821)
财务管理(16803)
(16137)
企业财务(15858)
理论(15777)
(14767)
环境(14666)
(14509)
贸易(14493)
(14313)
机构
学院(287036)
大学(274110)
(122066)
经济(119586)
管理(113152)
研究(96904)
理学(96154)
理学院(95158)
管理学(93967)
管理学院(93417)
中国(77206)
(60243)
(58076)
科学(57115)
(54265)
(48511)
(47179)
农业(45314)
中心(45292)
业大(43974)
研究所(43357)
财经(41888)
(37801)
(37538)
(37508)
师范(37216)
北京(36364)
经济学(35209)
(34607)
(33152)
基金
项目(185312)
科学(147818)
研究(143065)
基金(131775)
(113038)
国家(111819)
科学基金(97320)
社会(93291)
社会科(88101)
社会科学(88076)
(77390)
基金项目(69827)
教育(62887)
(61673)
编号(60475)
自然(58543)
自然科(57024)
自然科学(57011)
自然科学基金(56008)
资助(50850)
(47333)
成果(47332)
(41690)
课题(41493)
重点(41426)
(39893)
(39827)
发展(38988)
国家社会(38402)
(38337)
期刊
(154922)
经济(154922)
研究(83151)
中国(66820)
(64281)
管理(44357)
农业(43417)
(42394)
科学(40356)
学报(39189)
业经(33105)
教育(31261)
大学(31191)
(29880)
金融(29880)
学学(29654)
技术(28251)
(22104)
经济研究(21393)
问题(20598)
财经(20243)
(17615)
技术经济(16478)
资源(16152)
农村(15817)
(15817)
农业经济(15746)
世界(15219)
(14910)
商业(14598)
共检索到451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娇慧   周玲军  
农业人才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农业人才资源深陷整体结构失衡、涉农意愿不强、政策引导不够、开发合力欠佳等困境,亟待从专业化、数字化、现代化、职业化等厘清其战略需求。“一体两翼”新构想为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思路。“一体”即在主体架构上塑造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运作模式,“两翼”即健全一套基层组织机构体系作为依托平台,设计并运用一套科学方法体系作为实操方案,以形成立体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且逐步完善的农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三生  凡宇  熊火根  
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把乡村建设成生态宜居之地、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各区域协同开发、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多要素系统开发、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彰显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生活,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冰洋  廉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走在前列,要在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开拓进取、创造未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无穷伟力,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新的历史性成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子娜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其本质上就蕴含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任务,而成功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人。对我国农村当前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可知,其开发前景并不明朗,呈现出规模大质量低的特点。因此,应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扩大技能培养方面的投资,推进农村高职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技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雨   许门友  
意义世界是为人的行动提供向导和动力的一整套价值理念总和。农民的意义世界是乡村振兴的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当前,农民的意义世界——本体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和基础性价值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铸魂很大程度上是对农民意义世界的时代性形塑。儒学优秀思想观念是形塑农民意义世界的丰厚滋养。儒家孝道本义和仁爱思想为充盈农民本体性价值观提供合理内核,五常之道和以德立人思想是匡正农民社会性价值观偏失的优秀因子,勤俭节约和以理达欲思想是纠治农民基础性价值观失衡的积极资源。形塑农民意义世界的行动策略,要以儒学的“再下乡”为基本前提,以文化乡贤和儒学推广者为行动主体,以“两创”和“两个结合”为根本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亮亮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本文依据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原则,从农药化肥使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农田面积和农民收入四个方面建立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水足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估价以及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分析等四种评价方法,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制定绿色农业政策、提供农民培训和教育、投资并支持技术创新、增加市场需求、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统筹各领域资源,协调各方力量,通过产业、市场、科技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更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当前,全社会已经形成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共识,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全面推动绿色转型,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欣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被边缘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健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兴策  
乡村振兴是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保障,我国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诸多困境。在制度理念上忽视对受助人尊严的保障,在具体制度设计上价值取向偏差、政策目标偏离、财政支出责任不清等问题,上述困境制约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助推乡村振兴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一方面应当实现理念上的转变,以保障人的尊严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优化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拓宽救助参与形式,合理界定央地及省以下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藻洱  
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农业发展,对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农业的迅猛发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而且有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实现稳健且持久的增长。因此,深入剖析乡村数字农业的发展机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积极探索出切实有效的优化路径,以期进一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宏伟  仝红亮  
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驱动力。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持续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农业产业链金融概念、发展现状为研究切入点,对农业产业链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进行系统论证。进而立足金融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现代科技应用三方面,梳理总结了各地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情况。最后,基于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涉农金融配置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基础薄弱等难题,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农业产业链基础建设等政策建议,以实现农业产业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晓影  尹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准确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发展演变态势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对增强我国农村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应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的农业经营者,不断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为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佳希  
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武胜良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加持下,一大批农村居民通过“三农”短视频推广乡土文化、宣传农村风貌并销售特色农产品,“三农”短视频的传播价值日益突显。文章以“三农”短视频价值传播-传播困境-优化路径为研究脉络,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三农”短视频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拓展了短视频价值传播理论,对如何利用短视频赋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