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1)
2023(18427)
2022(15800)
2021(14701)
2020(12145)
2019(27418)
2018(27371)
2017(52282)
2016(28229)
2015(31582)
2014(31754)
2013(31302)
2012(29292)
2011(26785)
2010(27388)
2009(25532)
2008(24514)
2007(21948)
2006(19840)
2005(17687)
作者
(82705)
(68610)
(67943)
(64881)
(43832)
(32779)
(30952)
(26769)
(26158)
(24735)
(23291)
(23198)
(21870)
(21867)
(21204)
(21100)
(20186)
(20053)
(19673)
(19534)
(17363)
(17028)
(16609)
(15895)
(15535)
(15306)
(15253)
(15174)
(13919)
(13614)
学科
(129863)
经济(129740)
管理(77244)
(75148)
(57346)
企业(57346)
方法(47066)
(41537)
数学(40511)
数学方法(40038)
中国(36360)
地方(34011)
业经(29211)
(27756)
农业(27657)
(26953)
(23147)
(20870)
贸易(20856)
(20088)
(19877)
银行(19835)
(19502)
金融(19500)
环境(19478)
(19163)
理论(18528)
地方经济(18348)
(18251)
(18145)
机构
学院(405344)
大学(403010)
(169498)
经济(165628)
管理(156204)
研究(144741)
理学(133417)
理学院(131869)
管理学(129680)
管理学院(128938)
中国(109313)
科学(87671)
(86651)
(76635)
(73380)
(68770)
研究所(66269)
中心(65381)
(62901)
财经(59577)
业大(58734)
(56721)
师范(56260)
北京(55300)
(53909)
农业(52422)
(52246)
经济学(50554)
(50536)
(45298)
基金
项目(267419)
科学(210195)
研究(200139)
基金(191417)
(165511)
国家(164038)
科学基金(140371)
社会(126283)
社会科(119364)
社会科学(119334)
(106242)
基金项目(100856)
教育(91109)
自然(88492)
(87986)
自然科(86333)
自然科学(86314)
自然科学基金(84715)
编号(83398)
资助(78412)
成果(68759)
(61377)
重点(60087)
(58464)
课题(58105)
(54806)
国家社会(51290)
创新(51098)
教育部(50040)
科研(49854)
期刊
(203633)
经济(203633)
研究(127052)
中国(85472)
(66745)
学报(60547)
管理(58228)
科学(58177)
(55864)
教育(48734)
大学(46299)
农业(45042)
学学(43513)
(41653)
金融(41653)
技术(36076)
业经(34402)
经济研究(31778)
财经(28948)
问题(25763)
(24896)
(21317)
图书(21179)
技术经济(20695)
理论(19130)
科技(18997)
(18853)
现代(18800)
资源(18712)
(18567)
共检索到627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得宁  王小梅  
文章以特定的立地空间为研究主体,围绕"促进青海省林下经济发展"主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立足现状,就青海省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认识及行动滞后、发展空间有限、乡村产业化水平提升难、技术保障能力不强、多渠道融资方式缺乏、自主品牌少且知名度低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对策:通过借助乡村振兴新政探索林地适宜性开发路径,主抓落实与构建先行先试理念及创新机制体制并行推进、建立科技特派员机制定期入驻"科技小院",重启基层"扇形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产业发展联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高效发展和农村治理有效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靠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元利   蒙芹  
本文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人力资本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的发展。进一步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中部和西部两个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区域,三个区域的边际效应逐步增强,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群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农业创新发展速度较快,涌现出沭阳县域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盱眙龙虾地标特色农产品品牌创新发展模式、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等典型模式,可为其他地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发展现代农业要调整发展理念,构筑核心竞争力,基于功能区战略实现新布局,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拓展农业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要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创新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化税银互动;重视乡村人才振兴,为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亚美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详细解读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发展目标;其次,强调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最后,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娜  麦思超  
农村智慧物流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还能够赋能乡村振兴。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国农村智慧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技术、智慧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构建及人才专业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赋能乡村振兴面临一定的挑战。本文在剖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农村智慧物流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农村智慧物流的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优化农村智慧物流行业的标准化体系、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体系等,以期推动农村智慧物流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胥丁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马克思理论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农村惠民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有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农村惠民设施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地位,探讨数字经济与农村惠民设施建设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动农村惠民跨越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语心  
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而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创新型农村经济形态,两者在产权体系、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通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应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玉霞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较多,如乡村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可从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旅游的政策、创新开发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着手,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华国   唐智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含义进行了概述,深入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再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此有效推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架构与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必然涉及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全面嵌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升级过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普惠型金融服务可进一步缓解农户资本约束缓解并激发生产活力,数据型平台工具则可作用于生产销售模式变革与虚拟市场扩张,数字技术研发加速将助推农业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深入,信息乘数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激励下则可带来农户家庭禀赋提升与农村发展动力增强。未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从资源享受均等化、要素价值发挥充分化、农村人力资源高质量优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业态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芳  
本文基于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域面板数据,从乡村振兴视角研究乡村振兴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征。乡村振兴指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但对于不同区域省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长江经济带内东部区域省市乡村振兴指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同样体现出"东强西弱"的现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省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最强,而居民收入水平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却呈现"东弱西强"的反向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丽姗  杜恒志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还呈现出种种问题,如发展固化缓慢的问题、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党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要注重集体精神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