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87)
2023(19139)
2022(16423)
2021(15194)
2020(12703)
2019(28520)
2018(28030)
2017(52954)
2016(28772)
2015(31839)
2014(31219)
2013(30820)
2012(28201)
2011(25404)
2010(25367)
2009(23658)
2008(22058)
2007(19328)
2006(17025)
2005(14370)
作者
(83511)
(69202)
(68732)
(65283)
(43593)
(33343)
(31238)
(27000)
(26450)
(24483)
(23592)
(23331)
(21768)
(21484)
(21406)
(21019)
(20991)
(20394)
(19765)
(19700)
(17397)
(16730)
(16680)
(15752)
(15674)
(15356)
(15284)
(15128)
(13937)
(13860)
学科
(110598)
经济(110472)
(78260)
管理(77494)
(60480)
企业(60480)
方法(47661)
数学(41745)
数学方法(41297)
(40628)
中国(34171)
(29902)
地方(28890)
(27884)
金融(27881)
农业(27566)
业经(27183)
(26782)
银行(26711)
(25707)
(24271)
(22989)
(20003)
贸易(19988)
(19386)
(18557)
财务(18486)
财务管理(18458)
环境(17839)
理论(17838)
机构
学院(396388)
大学(393737)
(153328)
管理(152434)
经济(149825)
研究(133803)
理学(132727)
理学院(131198)
管理学(128755)
管理学院(128080)
中国(102987)
科学(86429)
(82287)
(76852)
(69490)
(67615)
业大(65379)
中心(62844)
研究所(62212)
农业(59684)
(58454)
财经(55854)
(53145)
师范(52547)
北京(50958)
(50775)
(48365)
(47862)
经济学(46118)
(42705)
基金
项目(280323)
科学(218624)
基金(201318)
研究(201301)
(177602)
国家(176054)
科学基金(149827)
社会(126762)
社会科(119876)
社会科学(119841)
(112670)
基金项目(107649)
自然(98089)
自然科(95774)
自然科学(95747)
自然科学基金(94000)
(93757)
教育(91585)
编号(82577)
资助(81269)
成果(65489)
重点(63330)
(61119)
(59860)
(58480)
课题(56674)
创新(54590)
科研(53728)
国家社会(51886)
计划(51771)
期刊
(166458)
经济(166458)
研究(111121)
中国(77544)
(73490)
学报(70615)
科学(62260)
大学(52517)
(51759)
管理(51107)
学学(49892)
农业(49302)
(44279)
金融(44279)
教育(42494)
技术(31716)
业经(30821)
财经(26026)
经济研究(25970)
(23412)
(22257)
问题(21867)
(21333)
科技(20206)
图书(19743)
业大(19421)
资源(18496)
理论(18044)
技术经济(17485)
商业(17327)
共检索到574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弘  
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测评体系,运用超效DEA-Tobit模型对2015~2018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各市州间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差异较大,达到有效的市州占比不及全省一半;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及贷款投向的优化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同时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阻碍了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构建金融扶贫协调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稳定带动人口脱贫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斐  唐睿  冯学钢  
利用2011—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DEA-BCC模型和面板Tobit方法检验甘肃省平凉市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对当地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个体参与维度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可有效促进区域贫困减缓。而政府投入维度的旅游扶贫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延缓了旅游扶贫对贫困减缓的动力输出。市场发展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受个体参与及政府投入两个维度的影响,在地区减贫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时变性特征。相对于单纯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提高旅游扶贫的瞄准精度对区域贫困减缓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永明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种稀缺资源,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基于甘肃省庆阳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的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对2016年的减贫效果进行验证。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揭示了扶贫政策变量对扶贫效果评价变量的长期关系和滞后响应。最终得出:模型对预测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贫困人口数量是有效的,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对促进农村减贫起到了有限作用。下一步,可以通过增加农村产业贷款投入、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贷款发放精准性、划分各类金融机构扶贫职能、加强与财政政策协调等措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刘程军  王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首先归纳研究了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在推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保鹏  屈雯  杨洁  陈英  
[目的]构建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明确不同分区乡村振兴的优势条件和不足条件,分类提出乡村振兴的建议。[方法]文章基于数据可获取性及科学性等原则选择乡村主体、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等5个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法计算2018年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综合得分,采用自组织映射法(SOM)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分区,并根据不同评价因子得分明确各区发展基础的优势与短板。[结果](1)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有较大的差异性,综合条件较高和较差乡(镇)占比较少,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数量占比最大,各乡(镇)各评价指标具有较大的空间分异性;(2)天水市乡村振兴基础条件可以分为4个区,综合得分分别为0.009 4、0.007 7、0.006 2和0.004 6,4个分区结果的优势条件分别是产业基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而其不足条件分别是资源禀赋、乡村主体、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结论]天水市各乡(镇)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依托优并发挥优势条件,补齐短板,因地制宜推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君  
以甘肃省L县B村为例,从村民参与角度探讨了整村推进的实践逻辑和扶贫效果。研究表明,在一个县域之内扶贫机制既定的情况下,村民参与机制是影响整村推进扶贫效果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由于对扶贫资源的性质和利益相关者认识不清,在村民集体参与下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资源的平均主义分配导致益贫效果减弱;贫困户能力贫困,自愿参与项目中资源获致受限,造成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农户集中,影响整村推进的目标实现。为了实现整村推进的扶贫目标和精准扶贫,建议明确整村推进资金和项目的性质,对农户分类,加强贫困群体的参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君锋  石培基  张韦萍  才文顺  李昕阳  李雅丽  
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发展措施,将有效促使乡村振兴战略长远推进,形成我国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基于甘肃省86个县域研究单元,从创新投入、创新保障、创新效果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28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就农村地区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甘肃省农业农村整体创新发展得分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为缓慢。综合创新能力得分较高的县(区)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东部,得分较低的县(区)主要集中在南部民族地区。河西地区创新保障和创新效果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南部民族地区创新投入水平较低。(2)全省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在东西方向上表现为西高东低,2013年以后逐渐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趋势;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北高南低;在东南—西北方向上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创新发展指数方向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锁定性。(3)创新发展热点区域集中在河西地区张掖市、武威市及金昌市,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南部民族地区;极冷点区和极热点区数量减少,县域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差距在减小。(4)多元资本投入、农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农业基础设施配置、农业发展政策等通过内外因素结合创新发展供需两侧作用于甘肃省农业农村创新发展时空演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琼  陈国生  范润卿  陈慧卿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在综合专家访谈结果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化评价指标;对具体权重进行分析时,利用了层次分析法,明确了指标的具体比重,实现了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文章基于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常宁市为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利用科学且全面化的方法,对区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价内涵做出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创  吴国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方略落地生效,但任务仍然艰巨。国际有关贫困形成理论分析认为,贫困根源在于资本、土地资源、发展权利、人力资源等的缺失,致使农村长期陷入产业落后和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在我国农村地区,资本投入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农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能力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难度大,农村金融扶贫款项发放精准度低。传统金融扶贫多采用粗放式资源投入方式,一方面不能精准地识别贫困,出现"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侧重"扶贫"而忽视"扶智",导致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机遇重大,改革任务繁重。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扶贫实践的SWOT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金融扶贫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君锋   宋长青   石晶   张学斌   高培超  
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发展到新历史阶段的必然指向,明晰和美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论文基于和美乡村概念多角度深入解析,探究和美乡村与乡村振兴两者内在逻辑,构建“要素—过程—目标—机制”的和美乡村分析框架,以甘肃省1230个乡镇单元为研究区,从和美乡村建设内涵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美乡村基础发展水平,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研究影响和美乡村发展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 2020年和美乡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乡镇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分维度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产业发达指数最高,其次为环境优美指数,村庄富裕指数最低。另外,不同地区和美乡村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空间差异。(2)乡镇尺度和美乡村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高发展水平地区对邻近乡镇的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和美乡村发展热点区在河西地区张掖市、酒泉市及甘南州部分县域形成集聚,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白银市以及陇南市等地。(3)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乡村交通发展条件对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根植于自然地理基础的经济社会条件是和美乡村发展的“驱动性重要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约束下的交通发展条件是和美乡村发展的“导向性基础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涛  黄春媛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从精准扶贫审计的现实困境出发,从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监督机制、专业配合和审计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精准扶贫审计的难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精准扶贫审计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君锋  石培基  黄万状  石志浩  李雅丽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视角,通过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2013—2019年甘肃省86个县域单元两者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省县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性,均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发展态势。其中,河西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河西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处于全省首位,陇中地区与陇东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全省各县域在基本失调类型和基本协调类型中乡村振兴发展滞后型均占大多数,不存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2)县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平稳性,在局部空间依赖方向和空间增长过程中具有波动性较弱特征,受周边邻近城市溢出效应或虹吸效应相对较弱。县域自身耦合协调度受相邻县域的溢出效应影响程度较小,整体呈现出的高增长或低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保持在一定的稳定态势,多数县域未发生跃迁,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转移惰性与路径依赖特征。(3)县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差异较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产业二元性水平不利于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