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8)
2023(17698)
2022(14870)
2021(13907)
2020(11362)
2019(25834)
2018(25455)
2017(48221)
2016(25859)
2015(29231)
2014(28875)
2013(28327)
2012(26336)
2011(24100)
2010(24676)
2009(23305)
2008(22646)
2007(20251)
2006(18317)
2005(16778)
作者
(72949)
(60909)
(60795)
(57679)
(38786)
(28985)
(27411)
(23382)
(23095)
(21607)
(20768)
(20711)
(19634)
(19539)
(18905)
(18805)
(17918)
(17667)
(17533)
(17516)
(15501)
(14887)
(14676)
(14048)
(13714)
(13675)
(13515)
(13510)
(12238)
(11936)
学科
(115884)
经济(115743)
管理(70044)
(68585)
(51796)
企业(51796)
方法(44416)
(38643)
数学(38260)
数学方法(37650)
中国(36669)
地方(28470)
业经(27366)
(26844)
农业(25547)
(25493)
(23166)
贸易(23146)
(22518)
(20856)
金融(20852)
(20586)
银行(20569)
(19977)
(19823)
环境(17921)
(17615)
理论(17136)
(16798)
技术(15629)
机构
学院(370139)
大学(367002)
(159216)
经济(155934)
管理(137509)
研究(132337)
理学(116766)
理学院(115391)
管理学(113317)
管理学院(112602)
中国(104562)
(79079)
科学(76431)
(75016)
(65959)
中心(60211)
研究所(59136)
(59131)
财经(57792)
(56743)
(52415)
(51365)
师范(50919)
北京(50822)
经济学(49866)
业大(49019)
(47583)
(45327)
农业(44902)
经济学院(44655)
基金
项目(238887)
科学(190165)
研究(179827)
基金(173986)
(150400)
国家(149170)
科学基金(128280)
社会(117508)
社会科(111481)
社会科学(111459)
(92521)
基金项目(90154)
教育(82558)
自然(78619)
(77775)
自然科(76802)
自然科学(76782)
自然科学基金(75363)
编号(72689)
资助(72225)
成果(60282)
(56173)
重点(54407)
(53545)
课题(51832)
(49599)
国家社会(49555)
(47451)
创新(46492)
教育部(46415)
期刊
(188269)
经济(188269)
研究(116881)
中国(82893)
(58740)
(55911)
管理(52800)
科学(51751)
学报(51293)
教育(43715)
(41369)
金融(41369)
大学(40809)
农业(39558)
学学(38231)
技术(32494)
业经(32043)
经济研究(30407)
财经(28690)
(24836)
问题(24447)
(21463)
国际(20285)
(20008)
世界(19455)
统计(18157)
技术经济(17540)
(17062)
(16671)
商业(16639)
共检索到581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飞  王中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三农"工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抉择,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突破,乡村旅游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不容忽视。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运用主成分及文献分析法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乡村旅游可分为政府推动型、企业开发型、居民参与型、混合发展型4大基本模式。②中国乡村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涵盖经济发达度驱动、交通便捷度驱动、环境舒适度驱动。最后,总结出益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中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发挥政府的核心引导作用,重视乡村资源和文化,加强相关设施与服务建设,创新旅游模式与品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云才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国际研究为背景 ,以澳大利亚酒店业旅游和台湾观光农业发展为案例 ,以国际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为核心 ,全面综合研究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 ,主要政策领域包括政府干预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与区域结构调整、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变革及发展、乡村旅游统一协调的合作机制、乡村旅游的政策工具。在此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 6个领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柳菲  李惠青  
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而全面阐述四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颜文华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中国乡村继工业化模式之后驱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路径。分析海外发达经济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经验,可为中国大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梳理分析了海外发达经济体的基本做法,形成了相关启示。[结果]海外发达经济体注重以系统的政策与法规保障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以权威的行业协会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乡村原真性统领旅游产品的创意创新、以品质认证和一体化营销推广乡村和乡村旅游,成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共性经验。[结论]海外发达经济体积累的经验给中国解决旅游驱动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困境带来了4点启示:应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凸显旅游平台价值、倡导旅游工匠精神和搭建一体化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从而切实发挥旅游业在驱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细松  张晓云  刘静  
从金融层面看,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在于乡村金融生态状况以及金融支持乡村生态环境的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金融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乡村地区,养老金融及其普惠式发展均存在瓶颈和困境。借鉴国外经验,论文得出三点启示:第一,乡村振兴需要全面、重点发展农村养老金融;第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协同进行;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分类供给主体支持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芳  孙庆刚  白增博  
农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短板。日本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不仅实现了污染的有效控制,还形成了可持续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农村环境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旨在为构建生态宜居的中国农村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秦珊   戴湘毅   吕君  
文化和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933篇中文文献及71篇英文文献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研究概况,分析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热点。结果显示,中国文化和旅游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导向特征,研究热度逐年增高;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乡村文旅资源与景观、乡村文旅融合、乡村文旅富民、乡村产业发展与融合、乡村生态旅游、文旅乡村治理等研究热点内容;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低;研究区域较为分散,集中在西南地区,大多基于村落和乡寨等区域、省和县的尺度。最后,论文结合现有文献内容提出未来研究要从研究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等维度进行创新,以期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泉  白冬梅  邹成东  彭筱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但在提出其具体实施路径时应充分考虑地域性、综合性的农村需求。基于此,文章系统梳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小岗村4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总结其取得的突破性发展经验,并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进而揭示中国农村发展与振兴模式的发展导向及本土逻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昌森  张震  董文静  张广海  
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二者耦合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模型,以青岛市为例,对其2013—2017年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青岛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持续高于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属于典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耦合协调;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和中度耦合协调发展状态,离良性协调共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月  田志宏  
美国推进乡村发展的过程历经了80多年时间,可以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在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美国政府的政策工具和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从1936年施行《农村电气化法》开始,美国政府以促进乡村发展为目标,支持政策经历了从关注农业生产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乡村贫困问题,再到培育乡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美国乡村发展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政府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通过农业立法、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和借助社会资本的方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落实。对中国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情况相近,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可以吸取美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阶段、有侧重地实施战略内容,以立法为保障、以市场为基准,加快建立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鼓励产业延伸和创新,逐步推进新乡村、新乡风和新乡貌形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刚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系统,实施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政府、涉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机制,影响着动力的生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农村职业教育市场化发育缓慢,利益相关者作用力不均衡、话语权式微及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亟须构建基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行动理念的动力生成聚合机制、一主多元共治机制、利益平衡调节机制、动力系统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玲强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是乡村旅游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形成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一产与三产的结合;二是乡村旅游可以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一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开始走进广袤的农村,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本文从乡村共同体的视角出发,结合不同类型的村庄特征提出电商发展的三种模式。研究认为,团结型村庄应推行乡村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主体地位,形成以村为中心的电商发展思路。连结型村庄和分裂型村庄应采用乡村自治与政府帮扶结合模式,在体制机制创新、利益相关构建和文化记忆重塑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村庄协商自治的能力。分散型村庄可实行政府主导模式,在村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依托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增强农村电商的发展力。总之,利益相关和社会关联是农村类型划分的重要指标,农村电商的发展要考虑村庄的整体特征,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将村庄差异性考虑在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电商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桂峰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