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3)
2023(16275)
2022(14170)
2021(13168)
2020(10912)
2019(24955)
2018(24733)
2017(47670)
2016(25683)
2015(28872)
2014(28792)
2013(28057)
2012(25687)
2011(23046)
2010(22762)
2009(20836)
2008(19828)
2007(17372)
2006(15214)
2005(12583)
作者
(72094)
(60023)
(59456)
(56817)
(38269)
(29034)
(27107)
(23599)
(23095)
(21196)
(20775)
(20155)
(19009)
(18632)
(18571)
(18059)
(17849)
(17683)
(17216)
(17180)
(14704)
(14629)
(14413)
(13924)
(13454)
(13318)
(13085)
(13078)
(12041)
(11922)
学科
(106332)
经济(106130)
管理(70771)
(69823)
(55238)
企业(55238)
方法(48348)
数学(41685)
数学方法(41137)
(37491)
中国(28333)
地方(27616)
(25878)
业经(25854)
农业(25144)
(21932)
(18847)
(16981)
理论(16887)
环境(16640)
(15803)
贸易(15793)
(15432)
财务(15361)
财务管理(15329)
(15248)
技术(15084)
(14652)
企业财务(14567)
(13972)
机构
学院(355696)
大学(354499)
管理(144305)
(139224)
经济(136076)
理学(126334)
理学院(124924)
管理学(122617)
管理学院(121960)
研究(116272)
中国(85139)
(73575)
科学(73455)
(61718)
(59933)
(56304)
中心(55082)
(54771)
业大(54387)
研究所(51732)
财经(50200)
(49189)
师范(48764)
(45770)
农业(45558)
北京(45043)
(42806)
(42198)
经济学(41558)
师范大学(39493)
基金
项目(256076)
科学(202549)
研究(188421)
基金(186061)
(161217)
国家(159804)
科学基金(138488)
社会(120618)
社会科(113445)
社会科学(113407)
(102038)
基金项目(99612)
自然(89640)
自然科(87499)
自然科学(87477)
教育(86471)
自然科学基金(85848)
(84295)
编号(77660)
资助(74994)
成果(61658)
重点(57191)
(56285)
(55127)
课题(52790)
(52653)
创新(49098)
国家社会(48990)
科研(48928)
教育部(48282)
期刊
(152218)
经济(152218)
研究(99643)
中国(66112)
(58050)
学报(56220)
科学(52620)
管理(49654)
(45659)
大学(43631)
学学(41183)
教育(39471)
农业(39385)
技术(30874)
(28841)
金融(28841)
业经(28198)
财经(23478)
经济研究(22277)
(20023)
问题(19975)
图书(18460)
资源(17958)
(17849)
(17362)
科技(17280)
理论(16432)
技术经济(16278)
统计(15681)
现代(15431)
共检索到506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曼  
中国当前处于乡村振兴的历史转折阶段,海洋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场域,其基层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制度层面的革新,同时也需要基于融合当地的生计方式与传统文化。与农耕文化根植于土地不同,更具开放性、风险性与不稳定性的海洋生态影响下的海洋乡村基层社会在面临国家制度性导向的生计方式转型时往往面临更多困境。S镇基于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双重目标,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获得根基性力量,通过对包含集体记忆与传统生计方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仪式化再生产,将乡村振兴与社会秩序维系植入当地社会,为海洋乡村的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一种经验。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曼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陶孟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应发挥好先锋作用。本文基于浙江地区实际,阐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五个着力点,继而分析了当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四个瓶颈问题,结合近几年各地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实践及最新的金融创新趋势,提出了五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并列举了典型案例,最后提出了五条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杰  于明辰  甄峰  周亮亮  苗振龙  
文章以浙江省2010—2021年各项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指标数据分析并以GIS等级设色法为空间可视化手段,对浙江省域内两者的空间差异和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1)2010—2021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逐步降低,已逐步趋向均衡发展;(2)部分城市存在单个系统发展滞后,且个别城市受区域高水平城市带动效应不强;(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已处于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两者发展趋势呈正相关,浙江迈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结合与高速发展阶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蕊  周航凯  姜丽佳  钟虹芳  
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金融在当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应承担起先锋作用。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研究更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和路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金融业积极深化改革,顺应农村发展变化,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助力农村发展的道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炜达  李鑫  赵欣云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其生成逻辑具有多重向度。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农民群体法治意识淡薄、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等诸多障碍。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以权力规制、权利保障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法治理念培塑,籍以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谦   蒋德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监督制度,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监督作用。文章从国家审计的视角出发,分析调研了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数字化进程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负债能力管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五个角度进行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奇烽  吴连翠  吴训照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新农人成为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而提高融资贷款规模对破解新农人融资困境、促进其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利用2020年浙江省新农人实地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分析新农人融资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创业经营类型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表明,浙江省新农人融资贷款规模不大,以10万元~50万元为主,且合作经营与企业经营的新农人融资贷款规模大于个体经营的新农人。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状况、中共党员身份、亲友在银行或信用社工作、年营业收入、互联网获取创业信息、互联网社交频率和政府创业补贴显著正向影响新农人融资贷款规模,而融资利息成本显著负向影响其融资贷款规模。从不同创业经营类型来看,农业技术培训参与状况、年营业收入、融资利息成本、互联网获取创业信息和政府创业补贴显著影响个体经营新农人的融资贷款规模,而中共党员身份、亲友在银行或信用社工作和互联网社交频率对合作经营与企业经营新农人的影响较大。据此,提出鼓励新农人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村互联网服务体系、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等建议,助力新农人提升融资贷款能力和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冀  
农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挖农村治理存在的不足,逐个攻破,探索农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相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志敏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强调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助于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树立新型的城乡关系。而在乡村振兴中农村的基层治理尤其重要,有助于解决基层和农民的矛盾,和谐基层关系,是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瓶颈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强调乡村振兴中基层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发展力量、平衡机制、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李露  
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乡村病"问题,我国先后实行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也是破解"三农"困境,加快乡村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探讨乡村振兴的内涵,以浙江省典型地区的乡村建设模式为例,总结提炼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时应立足实际,根据各区域的特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各乡村地区特色,逐步形成乡村地区特色品牌产业链,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杜芳  
建设“零污染村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的新方法,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本文应用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源头村为典型案例发现,当前源头村建设“零污染村庄”的实践逻辑是以污染预防控制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关键、以清洁能源推广为重点、以环境教育传播为核心、以环保公众参与为保障,从而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社会凝聚的乡村振兴样板村。源头村在建设“零污染村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主体、高效率的治理机制、多类型的治理资源以及共识性的治理目标的创新模式,并且通过学习机制、行政机制以及社会机制来保障“零污染村庄”创新模式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零污染村庄”治理优势,提升乡村振兴绩效,未来需要从明确各主体角色定位、塑造合理性治理结构、合理配置多类型资源以及达成共识性集体行动,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村环境善治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斌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乡村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作为有效推动乡村发展,推进依法治国和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因素,乡村治理成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在乡村建设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必须从提高自治主体治理水平,夯实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支撑体系,实现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等方面提出治理对策,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现代化科学治理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基于S省J镇的党建创新实践,以"政党组织社会"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力。J镇通过区域化党建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党员联户等实践形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形成了对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当前,应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统筹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充分调动普通党员走群众路线,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组织性。可尝试通过区域化党建的做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基于S省J镇的党建创新实践,以"政党组织社会"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基层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关系问题。一般农业型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组织性缺失与艰巨性发展任务之间的矛盾。基层党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如何通过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以凝聚各方面资源、激发振兴动力。J镇通过区域化党建推动公共服务下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及党员联户等实践形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形成了对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当前,应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统筹能力和再分配能力,充分调动普通党员走群众路线,以重塑乡村社会的组织性。可尝试通过区域化党建的做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