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9994)
- 2022(8401)
- 2021(7879)
- 2020(6321)
- 2019(13908)
- 2018(13874)
- 2017(25930)
- 2016(13847)
- 2015(15136)
- 2014(14439)
- 2013(14081)
- 2012(12628)
- 2011(11683)
- 2010(11495)
- 2009(10883)
- 2008(9985)
- 2007(8688)
- 2006(7808)
- 2005(6626)
- 学科
- 济(59912)
- 经济(59854)
- 农(49955)
- 业(39213)
- 农业(33450)
- 管理(28889)
- 地方(20328)
- 业经(18549)
- 企(17495)
- 企业(17495)
- 方法(17078)
- 中国(15873)
- 数学(15321)
- 数学方法(15157)
- 农业经济(12778)
- 发(11982)
- 制(10828)
- 财(10761)
- 发展(9802)
- 展(9791)
- 村(9723)
- 农村(9701)
- 学(9528)
- 地方经济(9197)
- 贸(9155)
- 贸易(9151)
- 环境(8957)
- 收入(8801)
- 易(8797)
- 土地(8524)
- 机构
- 学院(185325)
- 大学(175730)
- 济(74819)
- 经济(73172)
- 管理(69847)
- 研究(62440)
- 理学(60810)
- 理学院(60119)
- 管理学(58965)
- 管理学院(58641)
- 农(51481)
- 中国(48618)
- 科学(39455)
- 农业(38809)
- 京(35850)
- 业大(34149)
- 所(30810)
- 中心(30666)
- 财(30088)
- 江(28746)
- 研究所(27906)
- 范(27015)
- 师范(26846)
- 农业大学(24002)
- 财经(23439)
- 州(23034)
- 省(22627)
- 经济管理(22159)
- 院(22149)
- 北京(21294)
- 基金
- 项目(129840)
- 科学(102924)
- 研究(100308)
- 基金(92069)
- 家(79418)
- 国家(78600)
- 科学基金(67801)
- 社会(64562)
- 社会科(60620)
- 社会科学(60608)
- 省(54867)
- 基金项目(49859)
- 编号(43885)
- 教育(43632)
- 划(43562)
- 自然(41178)
- 自然科(40145)
- 自然科学(40139)
- 自然科学基金(39358)
- 资助(34552)
- 成果(33704)
- 发(31464)
- 农(30868)
- 课题(29141)
- 重点(28970)
- 部(27606)
- 创(27222)
- 国家社会(26387)
- 发展(25830)
- 展(25406)
- 期刊
- 济(93313)
- 经济(93313)
- 农(58469)
- 研究(49870)
- 中国(39901)
- 农业(39840)
- 学报(27477)
- 科学(27267)
- 业经(24168)
- 大学(21620)
- 财(20757)
- 学学(20477)
- 教育(19415)
- 管理(19197)
- 业(18176)
- 融(17865)
- 金融(17865)
- 技术(15572)
- 农业经济(15114)
- 农村(14783)
- 村(14783)
- 问题(13866)
- 资源(12146)
- 版(12000)
- 经济研究(11726)
- 经济问题(10576)
- 世界(10010)
- 农村经济(9938)
- 社会(9742)
- 财经(9587)
共检索到275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高跃伟 刘浩
文章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中代表性高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数据为基础,采用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回流意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整体回流意愿较以往有明显增强。回流意愿在代际和空间上差异显著,不同省份因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劳动力输出历史的影响,其农民工的回流意愿形式及形成机制千差万别;同样,不同代际农民工在务工动机、生存质量、生活目标及家庭责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有不同的流动决策和意愿。此外,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城乡发展规划以及“三农”政策的推动力也显著地影响到农民工的整体流向和流动结构。而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其对经济压力、工作强度以及归属感和融入感的感知,则是决定其未来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工的回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然而,面临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回流农民工能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需多方努力:建立回流农民工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备且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工回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是回流农民工在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和发挥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从多案例实证分析来看,多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深度参与不足,其主体性表达缺失,尚存重构空间,应然样态与实然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缺失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遮蔽、主体意愿式微、主体能力逊色、主体价值欠缺,直接反映其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缺场。遵循“外部激发—内部重塑”的逻辑,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个体发展条件,可以系统性地激发和促进回流农民工主体性的有效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更大的助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是回流农民工在自我发展、价值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表现和发挥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过程。从多案例实证分析来看,多数回流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多样化深度参与不足,其主体性表达缺失,尚存重构空间,应然样态与实然状况存在很大差距。回流农民工主体性表达缺失主要表现为主体地位遮蔽、主体意愿式微、主体能力逊色、主体价值欠缺,直接反映其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缺场。遵循“外部激发—内部重塑”的逻辑,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策机制保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完善个体发展条件,可以系统性地激发和促进回流农民工主体性的有效表达,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更大的助推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玲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由于进城农民工掌握了更多的生产技能并拥有了一定的货币资本,且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由于农民工缺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城归"农民工所带来的补位效应。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归”农民工 缺位 补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德建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运作,是对现代生产方式向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领域强力渗透的一种回应,这种渗透与回应主要是以国家经济制度安排的形式来现实的。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向传统社会的延伸;而传统社会也在政府的桥梁作用下,完成了从传统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民族乡村文化产业化交织地蕴含了现代生产方式与地方性文化逻辑双重力量,在构成其鲜明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凸显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和基本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棋君 林志聪
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的历史阶段,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双向流动的重要人力资源—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方向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聚焦新生代农民工发展及其研究困境,通过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政策导引,可以进一步扫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唤醒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主人翁意识。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视域,提出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流入地城市政府保障性政策支撑和不断拓展流出地乡村政府福利性政策输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双路径发展设计,以强化该群体在融城和归乡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自由选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正贤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手。系统梳理国家有关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土地流转、融资模式、财税支持、人口流动方面的政策,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比较三省政策差异,发现云贵川地区在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政策特色。云南省从项目融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方面对特色小镇给予重点支持;贵州强调争取国家金融支持的同时,启动"险资入黔"战略;四川强调建立城镇发展基金及资产证券化手段,并率先出台特色小镇十三五规划。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仍然存在管理主体多元,责任不清、各部委竞相推出特色小镇,缺乏统一标准、政策共性有余,地方个性不足等问题。可以尝试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小镇管理委员会"三级管理体系、建立特色小镇实施主体的正负双面清单以及地方政策创新的特色清单,加强特色小镇的风险防范和内涵建设。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政策 区域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帆 曹阳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农村居民对于自我利益的追求与实现将植根于社会整体收益的显著改善,而乡村振兴作为聚合多元要素力量而创新实施、加速发展的手段,为聚合多元要素和分散力量提供了有利渠道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就应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与组织功能,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础上实现受益面扩展,以及完善乡村振兴共同体的治理机制,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为加强共同体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应采取“量”“质”政策、优化要素配置、拓展就业领域、强化职业培训、加大科技投入,使返乡回流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晶 王士予
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力量,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县域农民工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翔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战略中,离不开人才振兴。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乡村人才资源缺乏的矛盾性问题,通过加强和完善农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宣传引导、注重农村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等策略解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协调。
关键词:
大学生 乡村振兴 回流创业 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娜 廖培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三农领域各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日益增多,尤为显著的是农村人力资源回流速度加快。它可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受到知识技能掣肘、人力资本回报较低、人力资源回流意愿薄弱等,都影响着人力资源回流到农村。因此,政府部门应协同企业、培训机构等,强化面向农村回流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培训、增大农村人力资本回报、以多元扶持强化回流意愿。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 人力资源回流 效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艳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背景下,可持续的文化安全与发展对于经济和国家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基于文化安全视域,构建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指标体系,并利用云贵川46个城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人力资本投入和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尤为重要。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人力投资较弱,城市竞争力也较弱。重视文化安全教育,须加大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和投入,才能够实现经济和文化安全发展的协同效益。
关键词:
文化安全 人力资本投资 城市竞争力 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溢海 来晓东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激活农村实体经济的创新要素,能够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助力精准扶贫、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在时间、空间、效应、人才、机制、保障和政策七个方面存在共域性,二者之间能够有效链接从而形成联动发展。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发展,以返乡创业驱动农村实体经济增长,为农民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种种现实路径诸如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精准扶贫具有联动耦合效应,返乡创业农民工具有内生动力,乡村振兴需要人力资源撬动,创业扶贫优势明显等保障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精准扶贫 共域性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