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5)
2023(8401)
2022(6575)
2021(5906)
2020(4362)
2019(9623)
2018(8924)
2017(16513)
2016(8624)
2015(9361)
2014(9289)
2013(9070)
2012(8379)
2011(7830)
2010(7869)
2009(7430)
2008(7062)
2007(6649)
2006(5949)
2005(4960)
作者
(23789)
(20409)
(19873)
(18997)
(12447)
(9467)
(8984)
(7659)
(7592)
(7190)
(6876)
(6799)
(6268)
(6136)
(6111)
(6004)
(5792)
(5715)
(5648)
(5646)
(4948)
(4897)
(4773)
(4650)
(4532)
(4511)
(4416)
(4321)
(4082)
(3967)
学科
(39985)
经济(39952)
(25542)
(22253)
管理(20235)
农业(17669)
地方(16217)
中国(13228)
业经(12978)
(12275)
企业(12275)
方法(9568)
(8627)
(8301)
地方经济(8204)
数学(8036)
数学方法(7956)
农业经济(7735)
(7696)
发展(7077)
(7062)
环境(6872)
(6676)
收入(6671)
教育(6218)
建设(6010)
(5807)
金融(5805)
(5490)
银行(5488)
机构
学院(123083)
大学(116690)
(47275)
经济(45971)
管理(43371)
研究(42191)
理学(36821)
理学院(36355)
管理学(35730)
管理学院(35488)
中国(31977)
科学(25221)
(24286)
(23383)
(21111)
中心(20483)
(20322)
(19895)
师范(19776)
(19769)
研究所(17815)
业大(17533)
农业(16625)
(16584)
财经(16130)
(15748)
师范大学(15525)
(15013)
北京(14941)
(14521)
基金
项目(83999)
研究(68786)
科学(66669)
基金(57846)
(49208)
国家(48616)
社会(44920)
社会科(42041)
社会科学(42035)
科学基金(41580)
(35763)
教育(30804)
基金项目(30622)
编号(30417)
(28624)
成果(24896)
自然(22464)
自然科(21821)
自然科学(21818)
课题(21815)
(21503)
自然科学基金(21374)
资助(20682)
重点(19365)
(18887)
国家社会(18441)
发展(18201)
(17888)
(17665)
(17573)
期刊
(64673)
经济(64673)
研究(35834)
中国(30766)
(28734)
教育(19729)
农业(18608)
科学(16988)
学报(16856)
业经(15380)
(14926)
大学(13942)
管理(13779)
学学(12948)
(12715)
金融(12715)
技术(11167)
农业经济(8921)
经济研究(8739)
农村(8365)
(8365)
问题(8261)
(7640)
财经(7325)
资源(6998)
职业(6929)
图书(6767)
社会(6632)
(6626)
(6396)
共检索到190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吉庆   田庆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够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高效且有序地进行。文章着重于从价值、困境及路径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就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展开探究。其中,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包括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有助于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面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在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某些陈规陋习尚存,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对此,可以通过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政治素养;完善制度设施,创新治理体系;发挥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优秀文化等有效路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轶舫  
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持续动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于城市,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出现偏差、传统规范日渐式微、乡村文化载体作用欠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明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文化嵌入作为重要抓手等实践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磊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针对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着村民自治水平不高、政府越位干涉、乡村文化异化、村干部工作能力亟待提升等诸多困境这一现状,应该从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理顺乡镇与村委的关系、完善乡村文化繁荣机制、提升村干部乡村自治能力四个方面入手,推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村治理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晶晶  
在农村价值观认同领域中,受利益关系分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足、传统与现代交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农民主体身份迷失、认同纽带断裂、农民价值观认同被冲击等现实困境。破解农村价值观认同难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发挥利益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发挥文化的自觉纠偏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传统文化以及重视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展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筱萍  陈珉希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文明价值的发现与重构对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奠定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并从主体唤醒、资源拓展、顶层设计、力量整合、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六个方面实现乡村文明的价值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刁晓辉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构建一条充满活力、和谐有效的乡村治理之路,可以更加有效地建设完备的国家治理体系,快速实现乡村治理阶段性目标。在我国治理内容体系中,乡村治理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解决“新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当前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多种困境,使治理过程变得复杂、困难。为提高乡村治理效用,满足当前乡村发展需要,应采取改进措施,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优化路径,为乡村提供更好的治理前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丹婷  
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与灵魂所在。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文章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针对建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过程中出现的三类问题,分别是物理维度上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精神维度上的机制不全面、价值内涵浅薄等问题,以及社会维度上的文化单向输出、参与主体单一且孤立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构路径与方法。第一,在建构物理空间过程中应科学规划空间、整合空间资源;第二,在建构精神空间过程中应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文化符号;第三,在建构社会空间过程中应实现向双向互动模式的转型,同时协同多元力量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工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宇晶  
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任务最艰巨、短板最大的农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任重道远。当前,部分农民绿色发展意识不强、农村绿色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绿色产业支撑不够、绿色发展制度供给不足,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因此,中国应准确把握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要求,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现代化、乡村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绿色生产现代化,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绿色发展自觉;推进乡村生态化建设,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绿色产业支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引入“绿色GDP”模式,完善乡村绿色管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路新华  
乡村文化振兴要求在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引导下,夯实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乡村社会形态及结构的调整给乡村文化带来巨大冲击,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流失、客体内容结构、载体“形聚神散”等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增强农民、新乡贤、社会团体及各级政府的主体意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价值内涵,并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琴  肖芒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