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0)
- 2023(13590)
- 2022(11646)
- 2021(10893)
- 2020(8684)
- 2019(19838)
- 2018(19585)
- 2017(37564)
- 2016(20269)
- 2015(22771)
- 2014(22954)
- 2013(22536)
- 2012(20610)
- 2011(18583)
- 2010(18532)
- 2009(16915)
- 2008(16097)
- 2007(14110)
- 2006(12374)
- 2005(10261)
- 学科
- 济(83738)
- 经济(83653)
- 管理(53312)
- 业(52272)
- 企(40005)
- 企业(40005)
- 方法(35768)
- 农(32435)
- 数学(30315)
- 数学方法(29970)
- 中国(22737)
- 地方(22658)
- 农业(21748)
- 业经(21527)
- 财(18593)
- 学(17965)
- 制(14167)
- 理论(13940)
- 和(13596)
- 环境(13142)
- 教育(12663)
- 贸(12428)
- 贸易(12421)
- 发(12046)
- 易(11950)
- 地方经济(11503)
- 技术(11500)
- 银(10894)
- 银行(10861)
- 划(10811)
- 机构
- 学院(286297)
- 大学(284902)
- 管理(114678)
- 济(108061)
- 经济(105387)
- 理学(100246)
- 理学院(99041)
- 管理学(97334)
- 管理学院(96795)
- 研究(94472)
- 中国(67513)
- 科学(60384)
- 京(60243)
- 财(47641)
- 农(47612)
- 所(45992)
- 业大(43410)
- 中心(43119)
- 研究所(42214)
- 范(41864)
- 师范(41571)
- 江(41407)
- 财经(38540)
- 北京(37560)
- 农业(35948)
- 经(35031)
- 院(34774)
- 州(34207)
- 师范大学(33639)
- 经济学(31476)
- 基金
- 项目(204624)
- 科学(161496)
- 研究(153200)
- 基金(146992)
- 家(127267)
- 国家(126109)
- 科学基金(108497)
- 社会(96807)
- 社会科(91405)
- 社会科学(91383)
- 省(81161)
- 基金项目(79321)
- 教育(69312)
- 自然(68775)
- 划(67808)
- 自然科(67113)
- 自然科学(67101)
- 自然科学基金(65842)
- 编号(64582)
- 资助(58082)
- 成果(52307)
- 重点(45440)
- 发(45008)
- 部(44067)
- 课题(43960)
- 创(42117)
- 国家社会(39235)
- 创新(39057)
- 项目编号(38811)
- 科研(38229)
- 期刊
- 济(122102)
- 经济(122102)
- 研究(81868)
- 中国(52859)
- 农(48429)
- 学报(45122)
- 科学(42778)
- 管理(38362)
- 教育(35309)
- 大学(34504)
- 财(32920)
- 农业(32862)
- 学学(32456)
- 技术(23654)
- 业经(23288)
- 融(21815)
- 金融(21815)
- 图书(18081)
- 经济研究(17645)
- 财经(17433)
- 问题(16278)
- 经(14774)
- 版(14575)
- 科技(14506)
- 业(14005)
- 资源(13948)
- 理论(13660)
- 现代(12976)
- 技术经济(12775)
- 实践(12768)
共检索到406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丹婷
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坚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与灵魂所在。而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起到关键作用。文章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针对建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过程中出现的三类问题,分别是物理维度上的空间规划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精神维度上的机制不全面、价值内涵浅薄等问题,以及社会维度上的文化单向输出、参与主体单一且孤立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构路径与方法。第一,在建构物理空间过程中应科学规划空间、整合空间资源;第二,在建构精神空间过程中应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文化符号;第三,在建构社会空间过程中应实现向双向互动模式的转型,同时协同多元力量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吉庆 田庆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够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高效且有序地进行。文章着重于从价值、困境及路径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就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展开探究。其中,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包括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有助于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面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在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某些陈规陋习尚存,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对此,可以通过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政治素养;完善制度设施,创新治理体系;发挥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民;优化人文环境,弘扬优秀文化等有效路径,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建设 价值 困境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困境与问题 建设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淑征
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主体性、整体性和价值性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当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以此为观照,从重视人的需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树立整体观念,坚持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完善制度保障,坚持健全完善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三方面着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蓄势赋能。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晴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采取的是“N+阅读空间”的构建模式,并衍生出“阅读+”新业态,由文化消费、行业革新、政策设计等因素驱动发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场域、目标和价值维度上形成互动逻辑,文章通过逻辑推演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1344”推进机制及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智惠
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其价值与功能,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民缺乏图书馆需求意识,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不足,服务方式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大宣传,强化基层干及农民思想认识;从人员素质、馆藏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围绕农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创新农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国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的重要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乡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弱化等多方面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体系 基层党组织 三级治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欣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被边缘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健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小康 新时代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轶舫
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为“点亮”农民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持续动力。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存在,使得乡风文明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于城市,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基层政府行动逻辑出现偏差、传统规范日渐式微、乡村文化载体作用欠缺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明确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村规民约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文化嵌入作为重要抓手等实践路径,进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筱萍 陈珉希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文明价值的发现与重构对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奠定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并从主体唤醒、资源拓展、顶层设计、力量整合、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六个方面实现乡村文明的价值重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 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