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2)
2023(1876)
2022(1309)
2021(1251)
2020(874)
2019(1901)
2018(1826)
2017(3500)
2016(1722)
2015(1746)
2014(1661)
2013(1541)
2012(1232)
2011(1168)
2010(1159)
2009(1075)
2008(917)
2007(791)
2006(698)
2005(505)
作者
(4350)
(3610)
(3564)
(3296)
(2198)
(1666)
(1594)
(1346)
(1342)
(1245)
(1193)
(1166)
(1126)
(1094)
(1028)
(1027)
(1023)
(1016)
(1011)
(995)
(870)
(836)
(835)
(826)
(813)
(746)
(746)
(737)
(734)
(703)
学科
(7792)
经济(7790)
(4485)
(4191)
管理(3846)
方法(3160)
农业(3000)
数学(2996)
数学方法(2953)
(2631)
企业(2631)
业经(2535)
中国(2196)
地方(2111)
农业经济(1733)
(1577)
发展(1402)
(1402)
(1232)
贸易(1231)
(1223)
建设(1221)
(1221)
保险(1212)
(1202)
(1120)
银行(1120)
(1102)
金融(1102)
(1082)
机构
学院(23369)
大学(21354)
管理(9117)
(8502)
经济(8307)
理学(8015)
理学院(7943)
管理学(7744)
管理学院(7703)
研究(6224)
中国(4972)
科学(3935)
(3752)
(3704)
(3271)
业大(3175)
中心(3127)
(3082)
师范(3060)
(3049)
财经(3022)
(2731)
(2720)
(2688)
技术(2620)
经济学(2553)
职业(2537)
研究所(2455)
农业(2427)
(2375)
基金
项目(17032)
科学(13688)
研究(13457)
基金(12110)
(10176)
国家(10069)
科学基金(9073)
社会(8781)
社会科(8289)
社会科学(8286)
(7480)
基金项目(6365)
编号(6056)
教育(5903)
(5857)
自然(5262)
自然科(5151)
自然科学(5151)
自然科学基金(5038)
资助(4664)
成果(4242)
(4118)
课题(4010)
(3820)
重点(3756)
国家社会(3649)
(3619)
创新(3549)
(3542)
项目编号(3463)
期刊
(10315)
经济(10315)
研究(5700)
(4830)
中国(3627)
农业(3422)
业经(3079)
科学(3061)
学报(2856)
管理(2756)
(2588)
大学(2381)
学学(2324)
教育(2284)
技术(2182)
(2094)
金融(2094)
农业经济(1726)
经济研究(1689)
(1499)
商业(1372)
财经(1255)
统计(1220)
社会(1214)
(1189)
社会科(1143)
社会科学(1143)
问题(1110)
科技(1099)
农村(1096)
共检索到30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鑫  夏英  袁福珍  
“保险+”联动共赢模式将农业保险作为切入点嵌入多种金融工具,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在阐述“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理论演变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梳理其运行机理,从成本收益视角对该模式进行解析;其次,分析该模式发展的现实困境,即配套制度不完善、定损理赔不精准以及期货市场体量小等;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保险+”联动共赢模式的优化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温婉华   韩树林   张平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根据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在教育结构上要强化系统协同,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专业结构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结构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欣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着“被边缘化”“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必须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健全红色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快发展乡村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尤婷婷  
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作为国家农业发展重要政策工具的农业保险,在保护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农民收益、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农业保险在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师莫  周军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站在新征程上,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分析当前发展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以文化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积极引导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乡村文化建设中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时代答卷,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战略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农村"文化小康"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以农村"文化小康"体现的农民主体性、农村进步性、国家发展性三重价值维度为基础,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农民主体性缺乏、政府主导性缺失、社会关怀度不够的突出问题。提出以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来加强农民的主体性与本位性;以保护与发展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努力推动农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来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复兴;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来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农民,是农村"文化小康"视域下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助力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依据与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宇晶  
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任务最艰巨、短板最大的农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任重道远。当前,部分农民绿色发展意识不强、农村绿色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绿色产业支撑不够、绿色发展制度供给不足,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生态振兴的现实困境。因此,中国应准确把握乡村生态振兴的时代要求,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现代化、乡村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绿色生产现代化,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绿色发展自觉;推进乡村生态化建设,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绿色产业支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引入“绿色GDP”模式,完善乡村绿色管理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提超   刘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活的实践逻辑。从历史演进历程来探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发展脉络来解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现代化版图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的机理机制。探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处的历史方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全方位破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石;以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以农业数字化发展为引擎,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农村绿色发展为底色,筑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态屏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着力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此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强国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姚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保障与精神支柱,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忘或遗失、村庄作为文化共同体的社会特征逐步弱化等问题。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积极传承农耕文明、加速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哲  
<正>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使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保险+期货”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自2015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推行“保险+期货”模式以来,项目数量逐年增多,涉及的农产品种类及地域范围持续扩大,从基本粮食作物到特色农副产品,从零星散落分布到县域全面覆盖,从模式独立运行到服务边界拓展,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以“人不进场、风险进场”的方式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核心要求,而美丽乡村建设又归属于生态家居,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然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乡村拥有各自的特色,以统一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效果肯定不达预期。鉴于此,本文从多个维度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行动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欣   马芊红  
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架构与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必然涉及科技要素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全面嵌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归根结底就是先进生产要素作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变革升级过程。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普惠型金融服务可进一步缓解农户资本约束缓解并激发生产活力,数据型平台工具则可作用于生产销售模式变革与虚拟市场扩张,数字技术研发加速将助推农业产业链拓展与产业融合深入,信息乘数效应与溢出效应双重激励下则可带来农户家庭禀赋提升与农村发展动力增强。未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进一步从资源享受均等化、要素价值发挥充分化、农村人力资源高质量优化,以及农村普惠金融业态完善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