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0)
2023(10099)
2022(8466)
2021(7895)
2020(6430)
2019(14419)
2018(14379)
2017(26196)
2016(14494)
2015(16061)
2014(15405)
2013(15257)
2012(14169)
2011(13069)
2010(13220)
2009(12423)
2008(11809)
2007(10629)
2006(9735)
2005(8622)
作者
(41952)
(34766)
(34730)
(33015)
(22056)
(17090)
(15694)
(13679)
(13402)
(12677)
(12098)
(11955)
(11428)
(10861)
(10847)
(10768)
(10660)
(10209)
(10180)
(10096)
(8767)
(8763)
(8459)
(8233)
(8025)
(8022)
(7931)
(7663)
(7296)
(7115)
学科
(51896)
经济(51825)
(34472)
管理(33841)
(29337)
(22905)
企业(22905)
农业(19665)
中国(16813)
方法(16252)
地方(15912)
业经(15154)
数学(13803)
数学方法(13517)
(13367)
(13094)
(12993)
(9217)
(8744)
贸易(8734)
(8531)
银行(8486)
农业经济(8479)
理论(8403)
(8363)
(8176)
教育(8019)
环境(7970)
(7941)
(7932)
机构
学院(193836)
大学(190447)
研究(71015)
(69207)
经济(67175)
管理(66213)
理学(55477)
理学院(54703)
中国(54666)
管理学(53372)
管理学院(53029)
科学(46290)
(43759)
(42886)
(36449)
中心(34238)
(33681)
农业(33355)
(33351)
研究所(32876)
业大(32809)
(29541)
师范(29184)
(27126)
(27065)
北京(26855)
(26363)
财经(24870)
技术(23012)
师范大学(22952)
基金
项目(128750)
科学(98852)
研究(94613)
基金(89230)
(79182)
国家(78383)
科学基金(65379)
社会(57418)
社会科(53654)
社会科学(53640)
(52812)
基金项目(47022)
(44637)
教育(43040)
自然(42417)
自然科(41341)
自然科学(41324)
编号(40614)
自然科学基金(40543)
资助(35945)
成果(33767)
(29515)
重点(29362)
课题(29167)
(26499)
(26266)
科研(24719)
(24613)
创新(24464)
计划(24070)
期刊
(91835)
经济(91835)
研究(59438)
中国(48663)
(46448)
学报(35513)
科学(32034)
农业(30596)
教育(27498)
大学(26505)
(25967)
学学(24581)
管理(23350)
(20588)
金融(20588)
业经(19046)
技术(15938)
(13996)
图书(12940)
经济研究(12923)
(12405)
问题(11865)
财经(11338)
资源(10409)
农村(10260)
(10260)
业大(10111)
书馆(9993)
图书馆(9993)
农业经济(9907)
共检索到313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行健  杜宽亮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包括西藏那曲市凯玛村在内的全国乡村进行村庄规划,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极为现实的。从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前提、是加强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生态加快发展的基本路径三个方面,鲜明指出村庄规划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与经济基础、村庄布局和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家政策和内地帮扶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那曲市凯玛村进行村庄规划的考量因素;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为要,保护环境、生态优先,以经济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尊重藏族文化、传承藏区民俗,居安思危、防灾减灾的五个理念,深刻阐述了凯玛村村庄规划的主要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军  郭雨露  何微丹  何豫  
随着"城乡等值"逐步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导向,大都市地区村庄的内涵发生改变。传统的"单村独建"出现了产业同质、设施低效、建设破碎等诸多困境,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品牌打造。广州从化米埗乡村群规划从产业共荣、设施共享、空间共建、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探索大都市地区村庄"群落化"规划策略,以期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模式,为广州乡村振兴提供一种长效机制和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梓轩   陈静  
[目的]针对目前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战略需求的村庄分类方法尚缺乏的现实问题,基于村庄尺度乡村振兴水平开展村庄类型识别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从尊重乡村内部差异规律及村民意愿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2018年山东省乐陵市1086个村庄进行了两个维度上的定量测度,基于评价结果,运用两维二分组合、K-means聚类分析法识别村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1)乐陵市乡村振兴水平五个维度得分中生态宜居水平最高,产业兴旺水平有待加强。(2)中心城区周边几个街道的村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度。(3)采用两维二分组合方法识别出“振兴水平高-重构度高”“振兴水平高-重构度低”“振兴水平低-重构度高”和“振兴水平低-重构度低”4种村庄类型,大致呈现“西部多样-东部单一”的空间分布结构。(4)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一步识别出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产业提振类、拆迁撤并类、一般存续类6种村庄类型。[结论]在尊重乡村差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下,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骏  王娟  陈前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与发展面临动力机制、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的转变。面对物质更新和功能复兴的任务,从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及社态五个维度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五态融合"模型。以薛下庄村为案例,在物质更新层面提出村域宏观结构控制到村落中观空间组织,再到节点微观环境设计的技术体系;从村域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村域产业规划及多元化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功能全面复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黄琦   王璐瑶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铭  吕宇航  赵云  
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状态。本文基于5省10村的调研发现,当前一部分村庄正呈现出活力不足或“失活”样态,由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整体性变迁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村庄“失活”将使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研究认为,应基于村庄失活的多重表征,把握老龄化村庄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以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由此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铭  吕宇航  赵云  
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状态。本文基于5省10村的调研发现,当前一部分村庄正呈现出活力不足或“失活”样态,由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整体性变迁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村庄“失活”将使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研究认为,应基于村庄失活的多重表征,把握老龄化村庄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以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由此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佳倩   边振兴  
村庄分类是村庄规划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落脚点。但以往的研究鲜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分析问题及其对策。因此构建乡村振兴视角下,选取辽宁省20个典型村庄,为不同类型村庄分析发展现状,总结归纳问题并提供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银利军  
《乡村振兴战略计划(2018-2022年)》为建设生态和谐的农村景观提供了战略支持,科学合理的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反过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应当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坚持整体性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坚持地域文化保护原则,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角度展开设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得军  王宁杰  曹春艳  
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扩张和乡村缩紧的城乡不平衡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传统精细农业结构转型提升不充分、农业劳动力的单向非均衡流动等问题制约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科学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关键起点。目前,我国涉及村域全覆盖的规划主要有村庄规划、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