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8)
- 2023(18356)
- 2022(14957)
- 2021(13837)
- 2020(11046)
- 2019(25308)
- 2018(25388)
- 2017(48060)
- 2016(26054)
- 2015(29490)
- 2014(29400)
- 2013(28443)
- 2012(25615)
- 2011(23086)
- 2010(23337)
- 2009(21547)
- 2008(20526)
- 2007(18309)
- 2006(16048)
- 2005(13906)
- 学科
- 济(105388)
- 经济(105275)
- 管理(71372)
- 业(69604)
- 企(54717)
- 企业(54717)
- 方法(44994)
- 数学(38952)
- 数学方法(38233)
- 农(38168)
- 中国(30832)
- 业经(29272)
- 农业(25269)
- 财(23953)
- 地方(22954)
- 学(21556)
- 制(19311)
- 理论(18727)
- 贸(17205)
- 贸易(17194)
- 易(16662)
- 银(16102)
- 和(16100)
- 银行(16065)
- 环境(15568)
- 技术(15400)
- 行(15353)
- 融(15229)
- 金融(15225)
- 发(15113)
- 机构
- 学院(364595)
- 大学(361576)
- 管理(142926)
- 济(138081)
- 经济(134776)
- 理学(123725)
- 理学院(122398)
- 管理学(119778)
- 管理学院(119146)
- 研究(118680)
- 中国(88236)
- 京(77176)
- 科学(74711)
- 财(62282)
- 农(61013)
- 所(58158)
- 业大(55215)
- 中心(54691)
- 江(54293)
- 研究所(52997)
- 范(50676)
- 师范(50227)
- 财经(49629)
- 北京(48327)
- 农业(46530)
- 经(45030)
- 州(44375)
- 院(43710)
- 技术(40602)
- 经济学(40556)
- 基金
- 项目(251498)
- 科学(197470)
- 研究(187803)
- 基金(179396)
- 家(155349)
- 国家(153971)
- 科学基金(132760)
- 社会(117085)
- 社会科(110615)
- 社会科学(110584)
- 省(100377)
- 基金项目(94364)
- 教育(87181)
- 自然(84646)
- 划(83265)
- 自然科(82686)
- 自然科学(82670)
- 自然科学基金(81105)
- 编号(79535)
- 资助(73079)
- 成果(64720)
- 重点(56245)
- 课题(54966)
- 发(54232)
- 部(53831)
- 创(51999)
- 创新(48342)
- 项目编号(48128)
- 国家社会(47564)
- 科研(47301)
- 期刊
- 济(156370)
- 经济(156370)
- 研究(104560)
- 中国(73372)
- 农(60359)
- 学报(56972)
- 科学(52570)
- 管理(51502)
- 教育(49112)
- 财(45629)
- 大学(44026)
- 学学(40980)
- 农业(40773)
- 技术(34188)
- 融(30998)
- 金融(30998)
- 业经(29453)
- 经济研究(24309)
- 财经(22820)
- 图书(22632)
- 问题(20300)
- 经(19470)
- 业(19276)
- 版(18248)
- 科技(17727)
- 技术经济(17080)
- 理论(16634)
- 现代(16341)
- 商业(16172)
- 统计(15993)
共检索到53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中贵 王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围绕农民收入提升与农村环境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趋同化问题、低质量性问题、局限化问题和低参与度问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可知,其对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事实上植根于先进生产力基础上,并非仅仅只是村镇外表形象的美化。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如何实现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全面嵌入就是关键核心所在,应在数字规划下统筹协调推进、在数字产业基础上绿色协同发展、在数字治理模式下责任落实到户 、在数字链接中挖掘传承乡村文化。未来应基于治理体系、农业产业体系、农村资源要素架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农民主体效应发挥,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哲伟 张小开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松涛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及政策有力推动下,我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随之暴露,如质量标准不一、设施管护欠缺等。因此,深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诉求,找准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创建美丽乡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认知、主体地位、文化传承等方面。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功能的认知存在偏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俊柯 张哲 尹奇
[目的]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方法]本文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9省75村为代表案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TOE框架从技术、组织与环境3个维度深入探究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结果]整体上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偏低并呈现多维特征。结构上,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偏重于交易领域,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较为滞后;农业数字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渐进发展过程,政府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是农业数字化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从提升路径看,“组织—技术”型是以农业数字化基础带动农业数字化的政策资本驱动路径,“环境—技术”型是以农业交易数字化引领农业生产、服务与基础的社会资本驱动路径,“技术—组织—环境”型是以局部农业生产数字化辐射农业数字化的政企民协同路径,这3条路径能够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结论]为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进一步提出加大数字农业基础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夯实数字人力基础以及厘清政府主体责任边界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啊米娜 杨阿维
本文以我国2010-2020年各省份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路径选择进行分析,旨在为各地区加速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提高;降低城乡收入差异性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促进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可以推动数字化城镇与物流业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锦 赵正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业发展、产业融合、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振兴、社会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和生态振兴。乡村振兴下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路径来实现,基于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建设,形成独特乡村文化形态。借助于国家特色小镇的推进建设,构建乡村文化结构。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是形成乡村文化空间的有效路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线上和线下同步建设,构建交互式的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乡村文化网络空间。此外,机制创新、人才和资金要素投入,才能保障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会计 培养模式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秋英
在乡村快速发展背景下,农村青年创业正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和广阔市场空间。根据创业项目内容,农村青年创业模式主要分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开发服务、农村生产生活消费服务以及工业加工等四种模式。农村青年创业的有效路径需要从创业者和政府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对于农村青年创业者而言,应当切实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创业风险,关注产品或服务质量,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商平台等,大力拓宽市场渠道。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力度,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创业环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青年 创业模式 创业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娜 汪虹成 陈红利
城市化瓦解了建立在血缘与地缘基础上的传统乡村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和城乡关系理论为建设新时代新型乡村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乡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梳理了乡村共同体的历史脉络,明确了乡村振兴与乡村共同体的内在关系,系统构建了政治上公平正义、经济上互惠高效、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态上和谐美丽、社会上安全幸福的"五位一体"乡村共同体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共同体 五位一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娟 赖阳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瑞霞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习型乡村 终身学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核心要求,而美丽乡村建设又归属于生态家居,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然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乡村拥有各自的特色,以统一的模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其效果肯定不达预期。鉴于此,本文从多个维度探析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 路径 偏离 建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传洲 李国辉 滕皓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利于乡风和美,乡村和谐。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关键时刻,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直面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总量有待补足、已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仍有改善空间、配套公共服务发展较缓等问题,通过扩宽公共文化产品增量渠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统筹各项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