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6)
- 2023(8505)
- 2022(6906)
- 2021(6706)
- 2020(5145)
- 2019(11584)
- 2018(11639)
- 2017(19259)
- 2016(11635)
- 2015(13027)
- 2014(12735)
- 2013(11467)
- 2012(10212)
- 2011(9738)
- 2010(10143)
- 2009(9172)
- 2008(8380)
- 2007(7720)
- 2006(6968)
- 2005(5810)
- 学科
- 济(29823)
- 经济(29782)
- 农(24184)
- 业(24153)
- 教育(22255)
- 管理(21543)
- 中国(16339)
- 农业(15962)
- 企(15379)
- 企业(15379)
- 教学(11583)
- 理论(11498)
- 业经(11378)
- 方法(9280)
- 学(8996)
- 发(8835)
- 财(8523)
- 发展(8162)
- 展(8037)
- 制(7924)
- 地方(7753)
- 数学(7520)
- 数学方法(7313)
- 农业经济(7059)
- 策(6193)
- 学法(6019)
- 教学法(6019)
- 收入(5795)
- 研究(5551)
- 贸(5454)
- 机构
- 学院(146606)
- 大学(145135)
- 研究(51544)
- 管理(46313)
- 济(44412)
- 经济(42829)
- 理学(39722)
- 理学院(39130)
- 管理学(38093)
- 管理学院(37801)
- 教育(33563)
- 范(33359)
- 师范(33158)
- 京(31556)
- 中国(31459)
- 科学(30579)
- 农(27308)
- 师范大学(26697)
- 所(24893)
- 江(24552)
- 中心(23192)
- 研究所(22534)
- 技术(22193)
- 职业(21451)
- 业大(21088)
- 财(20813)
- 北京(20386)
- 农业(20037)
- 州(19665)
- 院(18452)
- 基金
- 项目(95055)
- 研究(80695)
- 科学(75558)
- 基金(62561)
- 家(52885)
- 国家(52148)
- 社会(47282)
- 教育(46671)
- 科学基金(44073)
- 社会科(43965)
- 社会科学(43957)
- 省(41372)
- 编号(38443)
- 划(35548)
- 成果(33661)
- 基金项目(32346)
- 课题(30211)
- 年(26525)
- 自然(25601)
- 自然科(25025)
- 自然科学(25019)
- 自然科学基金(24494)
- 资助(24150)
- 重点(22818)
- 规划(22707)
- 发(22339)
- 项目编号(21666)
- 部(21665)
- 性(21374)
- 创(20157)
共检索到231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海华 李芷璇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乡村终身学习者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他们能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生活的任何地点,获取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能够体认终身学习对于个人生活与乡村发展的意义,拥有自觉强烈的终身学习动机,最终养成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能力。乡村社区教育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能够基于乡村居民紧密的人际联系与共享的生活经验进行教育与培训,是乡村终身学习者培育的最重要的路径与最广泛的载体。在培育过程中,乡村社区教育必须体认培育乡村终身学习者的价值与意义;基于空间优势、人际优势,强化乡村居民终身学习的动机与需求;联结乡村居民的生活经验,创新社区教育的课程与实施;转变传统教育角色,涵养乡村居民终身学习的素质与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忠 庹娟
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背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在数量方面需求较大,在培训内容、培育方式、培育体系和培育成效等质量改善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培训内容陈旧、培育方式传统单一、培育资源未能有效统筹、培育成效难以检测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分类管理与精准教育相结合、内容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政策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准入制度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等对策,以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改革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晶晶 陈仪微 许安心 郑秋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具有重要作用,而“农商互联”模式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渠道创新形式,但现有文献对“农商互联”模式的形成、运作和培育等相关内容探讨较少。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迭代成长,本文通过对其演化历程的梳理,尝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释“农商互联”模式的形成路径,从形成机制、合作机制、保障机制三个层面分析“农商互联”模式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分析其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培育优化“农商互联”模式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华 赵义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在于挖掘乡村内生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行动者网络理论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点、线、面、网的构建过程使政府、农民、返乡群体、培育机构等人类行动者和观念、环境等非人类行动者广泛连结,进而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行动者网络,并以"转译"为根本机制,通过厘定行动者、寻找必经之点、问题具体化、制定准目标、实施准行动等环节使该网络实现动态化运转,为乡村振兴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落地提供可行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贝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汇聚各类人才力量,提供基础支撑和不竭动力。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下降,老龄化、低质化等现实情况的压力下,农村本土化职业化人才的培育是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本文对此提出了培育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本土化职业化 农村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刘玲 高珍妮 叶思彤
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阐述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探讨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地位和作用,并将其分为5种,剖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面临的6个难题。据此,提出8项法治保障建议: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和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法治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索柏民 陈鹏宇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直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提及的热点,辽宁自2014年实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取得了颇多成就,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不足。如何培育和引导新型职业农民适应时代变化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辽宁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农民职业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萃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举措。只有新型职业农民多而强,才能改变农业凋敝、农村衰落的现象,才能振兴乡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高度重视,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日常化落实;求实创新,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顶层化设计;分类施策,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化培育;一主多元,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质化培育;严格考核,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化认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大斌 胡婷婷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必要的培育,使他们转变落后观念,开阔思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当前我国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还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培训机制,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效。对此,文章在分析当前农民群众的主要特征、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明确培育对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明确培育主体,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多元化;明确培育目标,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程的有效性;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建设的科学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莉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但是,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供给侧的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培育目标不明、资源分散、保障不力、内容不实、形式不活等问题,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创新政策制度,加大扶持力度;而培训主体则要明确培育对象,改革内容与方法、创新培育模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教育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孔韬
人才是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瓶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同样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空间。但是,在实践中,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不明确、资源较为分散、培育方式不尽合理、培育内容不尽科学以及保障措施不够健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建设;注重主体协同合作,理顺培训机制;创新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明确培育对象,完善培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构建多样化的培育模式,进而在整体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添实 王丹
农民生态价值观培育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生态价值观培育不仅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生态价值观培育是农民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关系的需求,是全民生态素质提升的要求,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更好发挥生态价值观在农民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导向作用,必须优化农民生态价值观的培育思路: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农民生态道德意识;传承和弘扬传统生态智慧,培育农民生态道德情操;提升乡村教师生态素养,促进教育知行合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珺珺 徐莉
当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年,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发力点。脱贫攻坚阶段,我国乡村教育囿于传统的学校体制框架内。2021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的未来》报告。这昭示着全球的终身教育进入实质推进期。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的乡村教育也必然是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成长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核心关切问题。2050年乡村振兴的社会化图景必然是“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化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倩茹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必要也必须加强对基层干部历史主动精神的培育。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干部的个人本领。然而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育意识淡薄、培育缺乏针对性以及培育成效性需提升等问题。为了提高培育的实效性,强化培育的效果,需要国家与社会、基层干部个人、所属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