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1475)
- 2022(9983)
- 2021(9419)
- 2020(7631)
- 2019(17576)
- 2018(17288)
- 2017(30914)
- 2016(16731)
- 2015(18712)
- 2014(18291)
- 2013(17880)
- 2012(16417)
- 2011(15074)
- 2010(14979)
- 2009(13805)
- 2008(13216)
- 2007(11631)
- 2006(10221)
- 2005(8823)
- 学科
- 济(66167)
- 经济(66099)
- 业(43419)
- 管理(39523)
- 农(33096)
- 企(29445)
- 企业(29445)
- 农业(22574)
- 方法(21954)
- 中国(20339)
- 业经(19642)
- 地方(18521)
- 数学(18067)
- 数学方法(17815)
- 财(15909)
- 制(13408)
- 学(12722)
- 产业(11929)
- 贸(11306)
- 贸易(11300)
- 理论(11223)
- 易(10870)
- 发(10579)
- 和(10340)
- 银(9940)
- 银行(9931)
- 收入(9825)
- 融(9749)
- 金融(9745)
- 技术(9722)
- 机构
- 学院(222293)
- 大学(216767)
- 济(88321)
- 经济(86204)
- 管理(82328)
- 研究(74866)
- 理学(69975)
- 理学院(69132)
- 管理学(67813)
- 管理学院(67389)
- 中国(58811)
- 京(46189)
- 科学(44391)
- 财(40537)
- 农(37900)
- 中心(36844)
- 所(36130)
- 江(35790)
- 范(33566)
- 师范(33331)
- 研究所(32224)
- 财经(30960)
- 业大(30763)
- 州(29043)
- 北京(28699)
- 农业(28068)
- 经(27849)
- 院(27147)
- 经济学(26358)
- 师范大学(26319)
- 基金
- 项目(146029)
- 研究(115658)
- 科学(114664)
- 基金(102230)
- 家(86822)
- 国家(85918)
- 科学基金(73996)
- 社会(72658)
- 社会科(68450)
- 社会科学(68438)
- 省(59614)
- 基金项目(54613)
- 教育(52054)
- 编号(51331)
- 划(48223)
- 自然(43813)
- 自然科(42681)
- 自然科学(42675)
- 成果(41936)
- 自然科学基金(41847)
- 资助(39318)
- 课题(34251)
- 发(34201)
- 重点(32650)
- 创(30926)
- 部(30798)
- 项目编号(30037)
- 年(29582)
- 国家社会(29543)
- 性(29120)
- 期刊
- 济(111713)
- 经济(111713)
- 研究(67004)
- 中国(51165)
- 农(40491)
- 财(31858)
- 教育(30719)
- 学报(30140)
- 科学(29463)
- 管理(28866)
- 农业(26937)
- 大学(23817)
- 业经(22954)
- 学学(21392)
- 融(20810)
- 金融(20810)
- 技术(20642)
- 图书(17567)
- 经济研究(16374)
- 问题(14394)
- 财经(13609)
- 书馆(12996)
- 图书馆(12996)
- 业(12088)
- 经(12045)
- 版(11863)
- 资源(10813)
- 坛(10715)
- 论坛(10715)
- 农业经济(10616)
共检索到35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千秋
贫困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依托的产业扶贫,它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改变其乡村经济发展状况,推动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对于贫困地区达到了一定的益贫效果,但问题也逐渐显现,通过收集《中国知网》2015—2019年这五年间关于CSSCI和SCI核心期刊关于产业扶贫的共103篇文献,使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五年期间的产业扶贫模式、效果、面临困境以及所对应的创新路径,得出今后应该加强对于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及主体参与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 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汪斌
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汪斌
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萧子扬 马恩泽
近年来,"新乡贤"逐渐成为"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且连续多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当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培育新乡贤、促进乡村治理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本文结合中国新乡贤研究的现有成果,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新乡贤的定义、新乡贤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功能以及新乡贤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未来发展路径等进行梳理,指出当前中国新乡贤研究存在概念界定尚未统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有待扩展,缺少系统的理论提炼、总结和全局视角,新乡贤的培育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的研究力度不够等问题。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新乡贤"概念,扩展新乡贤研究的领域、内容和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跨学科研究,积极思考新乡贤的培育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积极思考新乡贤与村两委的互动和运作机制等。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劲松 黄崑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政策背景,本文从扶贫政策目标的顶层设计层面、参与主体层面、政策优化组合三个维度总结了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逻辑和主要特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及扶贫审计目标定位,本文从进一步加强扶贫审计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的精准对接、创新完善全覆盖工作机制、增强以审计为枢纽的扶贫审计监督合力、在更高层面整合扶贫审计资源、创新扶贫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审计联动机制推动化解扶贫审计整改难问题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完善扶贫审计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扶贫审计 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怡梦 黎乃运
中共中央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在脱贫攻坚战胜利以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其中,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企业扶贫中存在的多重挑战和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背景的呼应,善品公社构建了以"生产端—消费端—扶贫结果端"的自上而下的扶贫创新路径,分别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制度扶贫"等多维扶贫帮助了多地贫困农户扶贫的实现,并在每个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并对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社会企业扶贫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最后根据善品公社的扶贫经验与成果,针对其他社会企业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分别提出了扶贫模式创新建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善品公社 扶贫 路径研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创 吴国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过去五年我国脱贫攻坚方略落地生效,但任务仍然艰巨。国际有关贫困形成理论分析认为,贫困根源在于资本、土地资源、发展权利、人力资源等的缺失,致使农村长期陷入产业落后和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而在我国农村地区,资本投入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农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能力弱,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难度大,农村金融扶贫款项发放精准度低。传统金融扶贫多采用粗放式资源投入方式,一方面不能精准地识别贫困,出现"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侧重"扶贫"而忽视"扶智",导致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机遇重大,改革任务繁重。本文基于农村商业银行扶贫实践的SWOT分析,总结我国当前金融扶贫现状,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刘程军 王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首先归纳研究了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在推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 民间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雨桥 王右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探究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文章选取大连东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和网络问卷调查、相关人员采访等方式对我省红色乡村旅游用户满意度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辽宁红色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供了基于服务设计理念的设计策略,从而提升红色乡村旅游的服务体验,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希望能够对推动我省旅游行业服务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乡村旅游 服务设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而脱贫之后的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及其生命力则是迈向乡村振兴乃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关键。农业扶贫产业在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入乡村的同时也重组了原生的农业治理系统与传统的村庄结构。调研发现,作为扶贫项目的成村黄桃产业在前期经历了短暂的规模化效益,而后期过渡到乡村振兴时却迅速衰落和消亡。黄桃产业呈现出移植而不落地、悬浮而不生根的状况,并造成村庄内生农业禀赋削弱、农户生计结构改变和村社动员能力式微的社会后果。因此,农业扶贫产业与村庄传统的契合程度是产业能否从“扶贫”到“兴旺”的关键。农业产业项目的输入应当放置到乡土社会乃至作物特性的整体性关联之中来通盘考虑,才有可能避免出现产业过度资本化而裹挟村庄或者村庄吞噬产业的后果,进而促使农业产业生长出根植于乡土社会的持续生命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露 仲黍林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在乡村振兴视角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进行了静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灾害、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宏观经济、产业结构都会对农业产业扶贫效率造成显著影响,而且第三阶段所得到的效率值要大于第一阶段,同时约束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为农业管理技术水平以及规模化生产水平。因此,我国各地区应该着重改善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并且要完善农村农业管理经营模式以及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彩云
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转型,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手段,乡村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贫困地区人们参与度不够,扶持力度有限,难度大以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扶贫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扶贫困境的一系列因素,给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扶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