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4)
2023(6200)
2022(5066)
2021(4672)
2020(3599)
2019(7726)
2018(7746)
2017(13938)
2016(7183)
2015(7613)
2014(6965)
2013(6838)
2012(5890)
2011(5552)
2010(5681)
2009(5604)
2008(4955)
2007(4513)
2006(3976)
2005(3033)
作者
(18838)
(15908)
(15884)
(14801)
(9878)
(7601)
(7087)
(6040)
(6017)
(5646)
(5352)
(5344)
(4896)
(4830)
(4784)
(4672)
(4551)
(4481)
(4457)
(4455)
(3815)
(3811)
(3648)
(3638)
(3614)
(3512)
(3475)
(3398)
(3241)
(3180)
学科
(25909)
经济(25874)
(23161)
(19384)
农业(15501)
管理(15490)
(10613)
企业(10613)
业经(10223)
中国(8548)
方法(7465)
地方(7133)
农业经济(6991)
(6812)
(6670)
数学(6363)
数学方法(6263)
(6183)
收入(5577)
发展(5559)
(5552)
(5040)
(4948)
农村(4928)
(4690)
(4671)
贸易(4668)
工作(4585)
建设(4535)
(4518)
机构
学院(97715)
大学(91346)
(35826)
管理(34986)
经济(34803)
研究(31161)
理学(30274)
理学院(29933)
管理学(29166)
管理学院(28994)
中国(23661)
(21235)
科学(19148)
(18075)
(16005)
中心(15486)
业大(15369)
农业(15194)
(15062)
(14799)
(14793)
师范(14691)
研究所(13326)
财经(12444)
(12389)
师范大学(11278)
(11198)
(11177)
(11127)
北京(10717)
基金
项目(66787)
科学(52797)
研究(52366)
基金(47220)
(40420)
国家(39968)
科学基金(34478)
社会(34069)
社会科(31757)
社会科学(31752)
(28060)
基金项目(25066)
教育(23546)
编号(23509)
(22319)
自然(20350)
自然科(19873)
自然科学(19869)
自然科学基金(19468)
成果(18594)
资助(17690)
课题(15791)
(15659)
重点(14786)
(14041)
(13888)
(13835)
国家社会(13782)
(13590)
(13399)
期刊
(48891)
经济(48891)
(27255)
研究(26000)
中国(20958)
农业(17625)
学报(14547)
科学(14511)
业经(13293)
大学(11800)
教育(11776)
学学(11392)
(11135)
管理(10508)
(9795)
金融(9795)
农业经济(8166)
农村(7524)
(7524)
技术(7131)
经济研究(6861)
(6748)
问题(6058)
(5935)
社会(5361)
财经(5260)
农村经济(5073)
商业(5021)
社会科(4913)
社会科学(4913)
共检索到143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迪  
乡村社区是指共同居住在一定乡村地域上的、共同守望一定产业基础的、存在一定认同感和相对完整性的区域社会联合体。乡村社区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写实版,也是通往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环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广袤农村形成一个个生动的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场景,即形成乡村社区“归属感”及“社区情结”,从而增进乡村社区里每一位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需要以相对稳定发展的产业为基础,需要以一定地域特色的文化为纽带。首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乡村旅游地居民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社区归属感对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文献回顾,引入旅游获益中介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浙江安吉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采集数据,探讨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对旅游获益和社区参与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获益是社区归属感影响社区参与的中介变量;社区归属感对社区参与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其直接效应(0.48)远远高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海华  李芷璇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乡村终身学习者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他们能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生活的任何地点,获取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能够体认终身学习对于个人生活与乡村发展的意义,拥有自觉强烈的终身学习动机,最终养成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能力。乡村社区教育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能够基于乡村居民紧密的人际联系与共享的生活经验进行教育与培训,是乡村终身学习者培育的最重要的路径与最广泛的载体。在培育过程中,乡村社区教育必须体认培育乡村终身学习者的价值与意义;基于空间优势、人际优势,强化乡村居民终身学习的动机与需求;联结乡村居民的生活经验,创新社区教育的课程与实施;转变传统教育角色,涵养乡村居民终身学习的素质与能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博  程晨  
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行政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而形成的不同于传统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形态,新型农村社区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化住房,保证农民均等化、高质量享受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集中化住房能够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有助于推动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住结构的变化,农村治理体系也将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岩  
农村社区教育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特别是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呈现典型的公共性。其公共性内涵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理解,一是价值维度,侧重体现农村社区教育在维护公共利益、塑造公共精神方面表现出的核心价值;二是实体维度,重点关注农村社区教育在解决公共问题、培育社会资本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基于此,本文结合“原子化之困”“碎片化之困”和“粗放化之困”表征,分析了农村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公共性消解困境,提出了重塑公共性的建设路径。具体包括,价值维度:推动核心价值引领发展;结构维度:加强多元主体有效共治;功能维度:促进服务供给精准高效,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提供启示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宗斌  苏勤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真正需要再造的不仅是地域、行政或物理意义上的“农村社区”,而是具有高度自我组织能力、发展能力和强有力社会功能的“农村社区”。如何让农村社区能够真正运作起来?农村社区组织化在现实中是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中内含差异甚至是具有冲突性的组织化逻辑。“为社区工作”还是“与社区工作”,“建立组织庇护”还是“整合个体差异”,“他组织化”还是“自组织化”?为此,可以通过“投资型组织化”这一理念,在比较视野中反思性地讨论农村社区组织化的逻辑平衡和实践优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岩  
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被赋予新的价值使命,内在秩序与外部表现需要进行适应性改变。本研究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为基础,围绕“何为公共价值、如何创造公共价值”的价值分析主线,进一步厘清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价值关联,把握农村社区教育本质。结合公共价值的关键要素,从服务的价值、结果或产出的价值以及信任与合法性的价值三个维度具体阐释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意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提出乡村振兴中农村社区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融合发展,完善城乡统筹的农村社区教育顶层设计;多元合作,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化治理基础;精准递送,增强农村社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庆东  马建富  
农村社区音乐教育作为"全民学习"的平台与载体,对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关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民生活的改善丰富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然而,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在面临巨大社会需求的同时,却存在着缺乏社会广泛关注及多维发展动力不足等系列困境。基于此,农村社区音乐教育发展应当在"自助"和"他助"的基础上,善用多方资源,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晓鹏  
农村社区营造是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寻求到的一种自我驱动发展模式,不仅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涵相契合,而且也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相符合。另外,农村社区营造所蕴含的"人、文、地、景、产"五个核心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二十字方针"也具有内在耦合性。因此,遵循农村社区营造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依据乡村工业发展导向型农村、新业态发展导向型农村和农业发展导向型农村的异质性特征分别为它们探寻合适的社区营造路径,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此,才能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毓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逐步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快速向农村社区下移,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逐渐脱节于现代农村社区发展需求,各种矛盾开始在此集聚,新的治理问题凸显。如何通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但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优化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海华  吴扬  李斌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是农村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内涵解析与现实审视,确定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内涵与主体;探索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可能路径,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农村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制的政策制度保障、管理模式和运行流程;并对农村社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提供者和享有者三个主体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即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使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公共设施缺乏、群众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在增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