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2)
2023(16593)
2022(14320)
2021(13307)
2020(11079)
2019(24741)
2018(24599)
2017(46570)
2016(25292)
2015(28046)
2014(27366)
2013(26947)
2012(24704)
2011(22291)
2010(22086)
2009(20585)
2008(19317)
2007(16749)
2006(14666)
2005(11982)
作者
(74200)
(61807)
(61414)
(58282)
(39077)
(29779)
(27622)
(24228)
(23618)
(21769)
(21062)
(20874)
(19493)
(19194)
(18993)
(18923)
(18769)
(18195)
(17530)
(17528)
(15651)
(14908)
(14904)
(14120)
(13991)
(13762)
(13724)
(13583)
(12400)
(12384)
学科
(96289)
经济(96181)
管理(67125)
(66329)
(50776)
企业(50776)
方法(42517)
(37391)
数学(37019)
数学方法(36601)
中国(26059)
农业(24828)
业经(24207)
(23326)
地方(23288)
(22771)
(18064)
贸易(18055)
(17481)
(17127)
环境(16392)
技术(15003)
理论(14915)
(14743)
(13724)
财务(13658)
财务管理(13637)
(13495)
银行(13427)
(13247)
机构
学院(352473)
大学(349730)
管理(137475)
(133220)
经济(130141)
理学(120358)
理学院(118952)
研究(118530)
管理学(116582)
管理学院(115987)
中国(85526)
科学(78928)
(73151)
(70580)
业大(60865)
(60068)
(57662)
研究所(55514)
农业(54855)
中心(54260)
(51655)
(47906)
师范(47354)
财经(46827)
北京(44849)
(43053)
(42597)
(41552)
(39068)
经济学(38846)
基金
项目(253756)
科学(197730)
基金(182474)
研究(180206)
(161531)
国家(160152)
科学基金(136378)
社会(113125)
社会科(106879)
社会科学(106846)
(102533)
基金项目(98446)
自然(90663)
自然科(88476)
自然科学(88444)
自然科学基金(86790)
(84705)
教育(81603)
编号(73862)
资助(73206)
成果(57841)
重点(56886)
(54716)
(53794)
(52584)
课题(50395)
创新(49036)
科研(48772)
计划(47559)
国家社会(45957)
期刊
(146285)
经济(146285)
研究(95384)
(68428)
中国(65157)
学报(65053)
科学(57093)
大学(48073)
农业(46365)
学学(45841)
管理(45355)
(40957)
教育(36375)
业经(28587)
技术(27580)
(27116)
金融(27116)
经济研究(22305)
(21411)
财经(21047)
(19666)
问题(19404)
科技(19201)
业大(18553)
图书(18002)
(17875)
资源(17345)
商业(15825)
理论(15712)
技术经济(15514)
共检索到497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姿璇   潘方杰   黄琦   王璐瑶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类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该研究基于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网格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方向、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识别空间演化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分布为集聚型结构类型,呈现出集聚型趋势逐渐增强的演化特征,其中传统村落类集聚程度最高。2)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态势,空间分布向心力较强,方向性较为明显,且呈现出向东、西两边逐渐扩散态势。3)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高密度区呈现出由散点独立结构向块状组团结构演化的态势,大体上呈现出横“V”字形核密度结构,宜昌始终是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不同类型村庄高密度区差异显著。4)湖北省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态势,存在围绕宜昌、荆州、十堰、襄阳、恩施等集聚分布的态势,且呈现出逐渐均衡的发展趋势。5)自然环境是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选址与布局的本底和基石,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不同类型村庄受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梓轩   陈静  
[目的]针对目前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战略需求的村庄分类方法尚缺乏的现实问题,基于村庄尺度乡村振兴水平开展村庄类型识别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从尊重乡村内部差异规律及村民意愿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2018年山东省乐陵市1086个村庄进行了两个维度上的定量测度,基于评价结果,运用两维二分组合、K-means聚类分析法识别村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1)乐陵市乡村振兴水平五个维度得分中生态宜居水平最高,产业兴旺水平有待加强。(2)中心城区周边几个街道的村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度。(3)采用两维二分组合方法识别出“振兴水平高-重构度高”“振兴水平高-重构度低”“振兴水平低-重构度高”和“振兴水平低-重构度低”4种村庄类型,大致呈现“西部多样-东部单一”的空间分布结构。(4)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一步识别出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产业提振类、拆迁撤并类、一般存续类6种村庄类型。[结论]在尊重乡村差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下,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慧霖  李加林  王中义  辛欣  杨凯杰  王彩依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浙江省1597处3A级景区村庄数据,采用最邻近距离指数、点密度分析,结合ArcGIS 10.6、地理探测器等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探讨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子,并提出空间结构优化思路:(1)浙江省及各地级市3A级景区村庄空间分布聚集性显著,空间结构呈“万”字形。(2)各地级市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趋低海拔、趋平原、趋阳坡、趋河流、趋干线、趋中心地等分布规律。(3)3A级景区村庄数与高程、坡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呈负相关,距水域分布5 km范围、地级市40 km范围、区县15 km范围、重要道路干线4 km范围、高级别景区20 km范围内具有显著的聚集性与辐射性。(4)自然因子是影响3A级景区村庄空间结构特征的先决性因子,人文因子是村庄转型的牵引性因子。(5)3A级景区村庄优化可进一步以点促面,促成多核心放射结构和核聚—扩散结构、以线为轴,优化聚集—汇流结构、以面化点,优化同异互动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  
返乡入乡“创业潮”是当前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新现象。“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更多的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对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促进县域城镇化和城乡共同繁荣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湖北省枝江市、武汉市黄陂区和黄冈市3个典型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条件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发展机会不断增加,而城镇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能人开始返乡创业,形成新一轮返乡入乡“创业潮”。返乡入乡创业者职业背景和来源多元化,文化素质较高,积累的创业资源多;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和利用互联网从事的创业活跃;带动城市资本下乡和企业兴乡的效应显著。最后,文章为进一步因势利导推动中国返乡入乡“创业潮”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琦  
与以往所研究的“经营村庄”不同,“新经营村庄”以项目治理为导向,运用“经营”的行为逻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逐步加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进程是项目进村的制度背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运作构成“新经营村庄”的体制性内涵。通过对村级组织经营行为的考察,从项目开源、优化配置、资源援引、产业提升的经营路径剖析“新经营村庄”的“新”经营和实践样态。研究发现,“新经营村庄”是一种以项目为要素并耦合村庄公共利益的经营行为。村级组织通过引入项目资源并以村庄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的“项目-治理”的治理逻辑,能够再生产出村庄治理效能、产业发展、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村级治理组织化、产业发展持续化、公共利益取向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严继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金融特别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本文以恩施州为例,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短板,并从对接乡村振兴的角度提出了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从时间上看,乡村振兴战略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铭  吕宇航  赵云  
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状态。本文基于5省10村的调研发现,当前一部分村庄正呈现出活力不足或“失活”样态,由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整体性变迁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村庄“失活”将使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研究认为,应基于村庄失活的多重表征,把握老龄化村庄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以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由此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铭  吕宇航  赵云  
将村庄视作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整体,拥有“活力”意味着村庄拥有生机和内生动力,“失活”即村庄失去活力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状态。本文基于5省10村的调研发现,当前一部分村庄正呈现出活力不足或“失活”样态,由人口结构转变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整体性变迁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村庄“失活”将使全方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多重挑战。研究认为,应基于村庄失活的多重表征,把握老龄化村庄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愿景,以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生产生活难题,由此探索适应性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行健  杜宽亮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包括西藏那曲市凯玛村在内的全国乡村进行村庄规划,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极为现实的。从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前提、是加强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保护生态加快发展的基本路径三个方面,鲜明指出村庄规划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与经济基础、村庄布局和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家政策和内地帮扶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那曲市凯玛村进行村庄规划的考量因素;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为要,保护环境、生态优先,以经济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尊重藏族文化、传承藏区民俗,居安思危、防灾减灾的五个理念,深刻阐述了凯玛村村庄规划的主要特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琼  方羽  
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全面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湖北省当前的城乡差距现状,从湖北省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现有基础着手分析了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和持续增进农民福祉四个举措以缩小城乡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池波  孟权  潘经韬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在剖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上,利用2012~2016年县(市、区)面板数据测算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县域分布,并实证研究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特征,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分地形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平原县(市)和丘陵县(市、区)经济增长依然呈倒"U"型,对山区县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润  赵冬安  黄敏  杨梅  
国有农场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于农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导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尚缺少乡村振兴背景下国有农场应该如何发展的研究。基于此,在深入探讨国有农场发展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为例,系统分析当前国有农场发展的核心挑战,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国有农场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当前,农村呈现出空心化、空巢化和老龄化等困境,农民难以被有效组织动员,农村共同体面临消解。本文基于皖南多个村庄的实地调研,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的演进逻辑,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种类型,即外生型、合作型和内生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体所有,能够再造村庄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的新型村庄共同体。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变村级组织治理弱化的现状,通过治理权威形塑、治理资源强化和治理形式多样,增强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