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3)
2023(15659)
2022(13562)
2021(13142)
2020(10760)
2019(24877)
2018(25007)
2017(46194)
2016(26303)
2015(30257)
2014(30324)
2013(29280)
2012(26676)
2011(24041)
2010(24515)
2009(22279)
2008(21481)
2007(19436)
2006(17558)
2005(15501)
作者
(72595)
(60140)
(59653)
(56829)
(38016)
(28738)
(27161)
(23515)
(22963)
(21760)
(20477)
(20154)
(18955)
(18667)
(18351)
(18343)
(18338)
(17623)
(17185)
(17116)
(15169)
(15016)
(14412)
(13976)
(13919)
(13506)
(13479)
(13382)
(12163)
(12038)
学科
(93610)
经济(93505)
(75860)
管理(73490)
(54927)
企业(54927)
(51528)
方法(38221)
农业(34238)
数学(32178)
数学方法(31718)
中国(30149)
业经(26822)
(26406)
教育(24284)
(21381)
地方(20418)
(20358)
理论(20287)
(16307)
(16218)
贸易(16210)
技术(16155)
(16039)
财务(15955)
财务管理(15915)
(15794)
(15749)
(15113)
银行(15079)
机构
学院(359486)
大学(353646)
管理(139101)
(130897)
经济(127416)
研究(118456)
理学(118373)
理学院(117029)
管理学(114910)
管理学院(114232)
中国(88112)
(77556)
科学(73676)
(70741)
(61185)
(59788)
(57045)
业大(56535)
(56142)
师范(55787)
中心(55285)
农业(53797)
研究所(53778)
北京(49435)
财经(47125)
(46114)
师范大学(44584)
技术(44457)
(42720)
(42024)
基金
项目(235119)
科学(184890)
研究(183158)
基金(164446)
(141017)
国家(139557)
科学基金(119536)
社会(110321)
社会科(103681)
社会科学(103650)
(95787)
教育(90002)
基金项目(87543)
编号(81492)
(79980)
自然(75632)
自然科(73761)
自然科学(73748)
自然科学基金(72375)
成果(67648)
资助(66437)
课题(57397)
重点(53142)
(52352)
(51415)
(48619)
(47810)
项目编号(47257)
(45581)
教育部(45069)
期刊
(156545)
经济(156545)
研究(111499)
中国(82944)
(72454)
教育(71834)
学报(53866)
科学(50358)
管理(49423)
农业(49015)
(47476)
大学(42623)
学学(38721)
技术(37052)
(32716)
金融(32716)
业经(31059)
(24373)
财经(22046)
职业(21189)
问题(20943)
经济研究(20816)
图书(20399)
(18786)
(18768)
理论(16680)
(16632)
论坛(16632)
技术经济(16402)
科技(16359)
共检索到551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对于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培养农林专业人才,满足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需要重视涉农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教育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等。为此,涉农高职院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育与管理改革,完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的农业领域人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谢志远、邵曦和邹良影所著的《涉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高校四大职能的对接研究》一书聚焦涉农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的对接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佳妮   陈春霞  
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全国范围内2 893名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含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为对象,调查其职业认同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相对较低,从业兴趣呈现两极分化;东部地区涉农学生职业认同感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涉农学生未来发展目标和实习见习经历会影响职业认同感;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农村文化资本和学生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感有关。基于此,应从生涯教育、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三全育人的差异化培养“、双师”团队建设和校企合作见习实习制度等方面提高职业院校涉农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曾雄旺  杨亦民  李阿利  
基于教育适切性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维度分析涉农MPAcc培养单位实化知农助农会计人才培养使命、推进与涉农学科融合、强化乡村财会专业实践与实务研究等现实行动,发现存在适切培育德才兼备会计人才有待加强、与涉农及数字智能等学科融合不够深入、服务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MPAcc教育应强化爱农等思政引领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基于科技产业融合情境推进与新农科等学科深度交融、适切大国“三农”等重大需求提升学科服务经济社会的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巴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经济、文化、生态等全面振兴。其中,通过文化振兴,培育淳朴、良好的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基。以文化人,教育担此重任。然而,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教育。近年来,农村教育是否有改观,如何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城乡公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迫切需要调研和研究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民工的回流无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然而,面临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回流农民工能否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回流的时代背景、意义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需多方努力:建立回流农民工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备且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科学规划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瑞春  
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举措。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面临着创业教育、自身能力、政策支持和社会氛围等方面的现实困境,突破制约涉农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困境,需要从强化创业教育、增强创业能力、保障相关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对策入手,推动涉农大学生回乡成功创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创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围绕大学生涉农创业,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依托大湾区高校独特的区域、学科、人文优势和雄厚的组织、园区、教学、实践基础,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打造一个大学生涉农创业的"梦工厂"和"新引擎",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涉农创业平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海龙  李成明  
论文立足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通过对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的梳理和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观点的综述,构建了资金政策有机衔接的路径、分析框架,在深入分析资金政策供给端和需求端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建议,总结借鉴我国扶贫经验,进一步科学评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调整目标,在资源配置、支持对象、支持重点、支持方式等方面做好衔接,坚持巩固与振兴并重,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金林  韦家旭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厘清发展思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办学定位错位、办学条件制约、专业设置"去农化"、人才培养脱离实际、教师队伍落后等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三农"特色办学,紧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培养方式、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聚居小区,其自主管理既是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也是农村公共事务和服务的管理问题。目前农村聚居小区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入住村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国家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推动农村聚居小区实现自主管理,重点是搭建好农村聚居小区自主管理框架,理清农村聚居小区内的各种权属,通过推动建立和提升农村聚居小区自组织的管理能力、推动建立聚居小区自我管理和发展机制、寻求农村聚居小区可持续收入来源等手段,使农村聚居小区公共事务管理实现"有人管、有制度管、有钱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莹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会计体制得以不断健全与完善,形成了众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农村经济活动管理的需要。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融合趋势、环境会计理论、乡土文化复兴、村民民主自治、经济结构转变等催生了农村会计体制建设的一系列新需求。农村会计体制建设,应聚焦新需求,着力解决领导体制、制度建设、人才队伍三个层面存在的瓶颈制约,从明确立法地位、理顺管理体制、优选管理模式、改进会计制度、规范内控制度、培育职业队伍、强化信息支撑等方面综合施策、优化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