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8)
- 2023(11593)
- 2022(9539)
- 2021(8810)
- 2020(6643)
- 2019(14887)
- 2018(14558)
- 2017(26562)
- 2016(14447)
- 2015(15998)
- 2014(16381)
- 2013(16205)
- 2012(15500)
- 2011(14265)
- 2010(14709)
- 2009(13552)
- 2008(13114)
- 2007(12280)
- 2006(11196)
- 2005(10100)
- 学科
- 济(68347)
- 经济(68282)
- 业(38186)
- 管理(33425)
- 农(32242)
- 地方(25547)
- 企(24336)
- 企业(24336)
- 中国(23679)
- 农业(21728)
- 业经(20369)
- 方法(16676)
- 发(13970)
- 地方经济(13711)
- 制(13653)
- 数学(13393)
- 数学方法(13234)
- 财(12655)
- 产业(12459)
- 学(11863)
- 银(11837)
- 银行(11824)
- 融(11675)
- 金融(11671)
- 行(11528)
- 发展(10944)
- 展(10910)
- 贸(10804)
- 贸易(10789)
- 环境(10648)
- 机构
- 学院(210866)
- 大学(201545)
- 济(85498)
- 经济(83398)
- 研究(76843)
- 管理(72867)
- 理学(60524)
- 理学院(59713)
- 中国(58898)
- 管理学(58679)
- 管理学院(58269)
- 科学(45571)
- 京(44306)
- 所(38951)
- 农(38939)
- 财(38850)
- 江(35960)
- 中心(35575)
- 研究所(34564)
- 范(32492)
- 师范(32215)
- 业大(29601)
- 州(29510)
- 财经(29013)
- 农业(28741)
- 北京(28633)
- 院(27797)
- 省(26999)
- 经(25905)
- 经济学(25555)
- 基金
- 项目(131327)
- 研究(105077)
- 科学(102272)
- 基金(88873)
- 家(76021)
- 国家(75201)
- 社会(65860)
- 科学基金(63291)
- 社会科(62004)
- 社会科学(61997)
- 省(55566)
- 教育(47148)
- 基金项目(46771)
- 编号(46113)
- 划(44554)
- 成果(38242)
- 发(36797)
- 自然(35360)
- 自然科(34389)
- 自然科学(34385)
- 资助(34030)
- 自然科学基金(33711)
- 课题(33553)
- 发展(30552)
- 重点(30073)
- 展(30009)
- 年(28102)
- 创(27825)
- 性(27414)
- 部(27182)
共检索到346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振国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地区分布广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加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地区经济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导向,对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儿干村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发展 路径 多元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忠斌 陈剑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处在城镇化继续深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双重背景下的特色村寨承担着多重角色与历史使命。村寨作为特殊的乡村型态,一方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单元。基于此,文章提出"村寨镇化"概念及其发展的内生模式,厘清了特色村寨、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间的关系;在阐述村寨镇化科学内涵基础上,讨论资本聚合、文化旅游、传统工艺、生态农业、老字号品牌五大镇化模式;探讨了村寨镇化推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分析村寨镇化的实施重点与保障条件,在遵循意识先行-政府引导-资本拉动-以人为本-村寨镇化思路的基础上,就具体政策路径略陈管见,以期为探索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乔云霞 李峻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平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必然选择、缓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效供给与个性需求的内在要求。应以“创新驱动”系统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维创新;以“自觉协同”有效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方联动;以“样态精准”合理满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以“高度开放”积极践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态融合;以“标准高效”适切衡量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多重效益,从而展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解题能力。因此,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变革的认知广度;落实以人为本,汇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动力变革的实在温度;依托村镇经济,积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效率变革的强大力度;嵌合乡土文化,归聚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价值变革的内驱深度。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福帅
乡村振兴战略加速了传统乡村的内生性改变,致使农村社会地缘共同体、产业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等多方面结构重组。针对传统乡村内部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失衡、文化式微、经济结构的转变及乡村生态生活“三生”空间再造等多方面问题,应通过厘清民族地区乡村共同体重构的内涵与逻辑,从治理、文化、产业、空间等方面着手,探索民族地区乡村共同体的重构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乡村 乡村共同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景福 黄江
民族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构建高品质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应努力遵循生态化机制、市场化机制和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形成持续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力的新格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包括推进龙头企业“上山下乡”的产业链一体化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公司及现代产业融合衔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特色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区域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民族地区绿水青山、特色文化的资源优势,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体”,依托景区“增长极”拓展“文化+生态”的深度乡村旅游,依托特色资源推进特色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采取多种途径对“三农”“三牧”进行以素质能力、专业技术提升为目标的“技术赋能”等。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乡村产业 文化品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滢建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其具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时期,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和绿色发展,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怡然 李治兵 董法尧
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阿坝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二三产业吸纳能力弱,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困难。结合阿坝州州情,在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受益面;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努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旅游产业振兴,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清龙 李凯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灿烂多元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本然旨归、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可忽视产业规模单一的“广度”困境、科技赋能缺失的“热度”困境、新型人才不足的“硬度”困境、文化价值偏离的“温度”困境以及文化品牌孱弱的“黏度”困境。纾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要从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把握延展性着手,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明确产业方向、统筹规划发展战略以增加产业产出、依托新兴科学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协调价值归属以助力产业发展、开发打造特色品牌以提升产业美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荃 李佳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成效卓著且前景广阔,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助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民族地区在自然、历史及人文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培训差异化发展的导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贯彻农文旅康融合发展理念,秉持共同体思维,提升人才的民族适切性。结合系统论的目的性、整体性、动态性原则,应完善培训制度,构建培训共同体,调整培训内容,切实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促进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新型职业农民 系统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星
乡村振兴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民族村寨作为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对民族村寨的振兴需要城乡、产业、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以阿坝州为考察对象,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社区参与为研究理论,在充分调查当地旅游与扶贫及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旅游、扶贫、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促进居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影响机理。旅游发展与环境有紧密的共生性,当地的旅游生态化建设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始终以及民族社区居民要积极的参与。提出要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农村旅游合作社,建立当地居民旅游资源入股企业的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培养新兴业态,融合传统农牧业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寻求民族地区旅游与环境一体化共生的实现途径,才是实现农牧民增收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经营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寒
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构建,为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文章在简要概述乡村振兴背景的基础上,说明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优化建议及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丽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既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实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民族地区崛起离不开教育的先行。稳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优先发展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芳
<正>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加,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旨在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由贺卫光、尹伟先、祁进玉等人编写的《民族地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6月)一书,通过对不同民族地区的调研和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书主要特点如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发钦 刘莉莉 刘源渊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同、完善制度机制和夯实产业基础等三个维度优化乡村文化治理。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