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52)
- 2023(21901)
- 2022(18711)
- 2021(17406)
- 2020(14536)
- 2019(33209)
- 2018(33021)
- 2017(62518)
- 2016(34250)
- 2015(38579)
- 2014(38562)
- 2013(37737)
- 2012(34761)
- 2011(31306)
- 2010(31510)
- 2009(29310)
- 2008(28645)
- 2007(25840)
- 2006(22388)
- 2005(19197)
- 学科
- 济(134169)
- 经济(134016)
- 管理(98733)
- 业(94401)
- 企(76643)
- 企业(76643)
- 方法(60232)
- 数学(52173)
- 数学方法(51459)
- 农(43727)
- 中国(36396)
- 财(34751)
- 业经(31708)
- 学(30748)
- 地方(29903)
- 农业(28757)
- 制(26390)
- 贸(24023)
- 贸易(24011)
- 技术(23582)
- 易(23266)
- 理论(23247)
- 银(21284)
- 银行(21219)
- 务(21052)
- 财务(20957)
- 和(20929)
- 财务管理(20904)
- 环境(20572)
- 融(20266)
- 机构
- 学院(482908)
- 大学(480066)
- 济(186545)
- 管理(186383)
- 经济(182214)
- 理学(161227)
- 研究(160965)
- 理学院(159396)
- 管理学(156277)
- 管理学院(155405)
- 中国(120404)
- 科学(103271)
- 京(101941)
- 农(86492)
- 财(85330)
- 所(81596)
- 业大(76246)
- 研究所(74506)
- 中心(74306)
- 江(73057)
- 财经(67900)
- 农业(66963)
- 范(65231)
- 师范(64545)
- 北京(63911)
- 经(61573)
- 院(59237)
- 州(58562)
- 经济学(55261)
- 技术(53816)
- 基金
- 项目(331309)
- 科学(259075)
- 研究(240654)
- 基金(237136)
- 家(207859)
- 国家(206087)
- 科学基金(175797)
- 社会(149395)
- 社会科(141191)
- 社会科学(141157)
- 省(132212)
- 基金项目(125432)
- 自然(115076)
- 自然科(112357)
- 自然科学(112327)
- 教育(111919)
- 划(110848)
- 自然科学基金(110257)
- 编号(99436)
- 资助(97126)
- 成果(80781)
- 重点(74762)
- 部(71565)
- 发(71285)
- 创(70000)
- 课题(69578)
- 创新(65015)
- 科研(63568)
- 大学(61139)
- 教育部(60741)
- 期刊
- 济(205940)
- 经济(205940)
- 研究(135156)
- 中国(95801)
- 学报(81057)
- 农(80956)
- 科学(73100)
- 管理(66825)
- 财(65846)
- 大学(61188)
- 教育(58021)
- 学学(57766)
- 农业(54677)
- 技术(43640)
- 融(40648)
- 金融(40648)
- 业经(37477)
- 财经(32001)
- 经济研究(31897)
- 业(27787)
- 经(27389)
- 问题(27112)
- 版(25014)
- 图书(24465)
- 科技(24329)
- 技术经济(23039)
- 统计(22201)
- 商业(21813)
- 理论(21648)
- 业大(21122)
共检索到704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陆娟 孙瑾
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为背景,以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主体利益诉求为目标,基于区域品牌发展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围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区域资源、利益诉求、共建意愿与共建行为,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问题。优越的区域资源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基础与出发点;利益诉求的实现是建设主体参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原动力;不同的利益诉求决定建设主体不同的品牌协同共建行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协同共建能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品牌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与品牌效应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重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驱动农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建的内在机制及外在联系,以期为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欣萌 姚林青
结合内容营销、品牌资产相关理论,以抖音、小红书、微信用户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和平台评论数据进行编码,构建并阐释内容营销视角下品牌资产创建路径模型。研究发现,内容营销从品牌识别、品牌认同、品牌关系三个主要环节作用于品牌资产的创建和提升,并对企业内容营销提出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明
创建与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的关键问题。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理论内涵、形成路径、影响因素的理论剖析及知名度较高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路径的案例分析表明,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主要有企业驱动型与政府驱动型两种路径。吉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应选择在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共同驱动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及品牌簇群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品牌簇群相互促进、互相借势、共同发展,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认知,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区域品牌 培育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秉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日益渐涨,绿色食品在世界各地的大受推广。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绿色食品发展路径展开探讨,提出相关建议,意在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绿色食品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正荣 杨金东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针对浙江丽水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品下行"问题,以当地政府、电商企业、农户为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编码与分析,构建农村电商模式下"工业品下行"路径的升级模型,并结合价值链耦合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工业品消费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推动了"工业品下行"与农村电商模式的对接;农村消费的实体价值链和电商虚拟价值链的"双链"耦合实现并优化了工业品的下行;通过与农村本地化服务的结合,挖掘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提高"工业品下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翟绪军 马桂方
产业振兴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实地考察,运用Logistic曲线模型对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识别与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演化过程呈现"S"型走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符合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形态,从2015年开始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进入了成长期,产业发展迅猛。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针对正处于成长期的森林食品产业,黑龙江省政府应从森林资源保护、刺激消费、加强监督等方面采取监管与扶持并举的方式提升森林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森林食品产业 产业生命周期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敏菁 王姿懿 刘雅涵 王赫 姜钰
农民福祉指农民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提升农民福祉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森林康养产业与农民福祉相结合,能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选择七个潜变量,研究森林康养产业对当地农民福祉提升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农民福祉 影响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高谭婉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品牌拟人化营销将农特产品转变为畅销品和爆品,提升品牌复购率与消费者忠诚度、赋能国家经济双循环已成为疫情后期的首要战略问题。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特产品营销,提出两大研究假设;进而基于情感纽带的视角,调查品牌拟人化在微博社交软件上参与粉丝互动管理的过程,研究品牌拟人化与消费者态度行为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牌拟人化对消费者态度行为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情感纽带在品牌拟人化和消费者态度、行为忠诚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设计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特产品牌拟人化营销路径,并针对农特产品搭乘双循环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加强“拟人化”顶层设计,从品牌拟人化的三大维度入手有效解决营销痛点,重视情感纽带的中介作用,以冲击力维度来强化营销效果三个层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增强消费者忠诚度的系列营销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雄 唐乎媞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种背景下,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显得尤其重要。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万寨乡两个村组及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镇4个村组共328位农户样本和50位规模承包户样本的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回归分析中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对农户流转意愿和有流转意愿农户的流转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模型一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和家庭总收入与农户流转意愿呈显著正相关。模型二结果表明:决定农户将农地流转给何种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能提供的利益期限。年龄较大、家庭务农人口数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更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文化程度较高,家庭总收入较多的农户往往更看重长期利益,因此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家庭,更愿意将农地流转给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因而获得更高更长远的经济效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加强对农户的引导、提供更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在当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成吏
书名:2018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作者:兰思仁董建文主编ISBN:9787521901283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7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森林旅游凭借其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成为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为此,挖掘森林旅游潜在价值、探索科学的森林旅游产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兰思仁、董建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2018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研究进展——森林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书,引入相关案例,深入分析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管理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所处的困境,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阐述森林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外部挑战,探索科学发展路径,为当前森林旅游开发提供指导与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品牌农业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金辉 刘程军 王睿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首先归纳研究了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在推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现状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农村金融与民间投资助推精准扶贫的路径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 农村金融 民间投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祥 胡银根 张亦弛 虞加林 张豪
[目的]识别与量化宅基地多功能,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要素和结构识别宅基地多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宅基地功能值,综合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度量和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1)德清县的宅基地以社会、生态功能为主,经济、文化功能为辅,不同类型村庄的宅基地多功能表现有差异:相较于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各项功能具有明显优势。(2)德清县的宅基地生态、社会功能间呈中度协同关系,经济、社会功能间呈中度权衡关系,经济、生态功能间呈弱权衡关系,宅基地功能权衡强度在不同类型村庄显现差异:搬迁撤并类的经济、社会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大,特色保护类的经济、生态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小。[结论]宅基地功能间存在显著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未来应结合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功能优化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