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3)
- 2023(12835)
- 2022(10991)
- 2021(10096)
- 2020(8511)
- 2019(18903)
- 2018(18834)
- 2017(35571)
- 2016(19273)
- 2015(21432)
- 2014(20914)
- 2013(20308)
- 2012(18476)
- 2011(16772)
- 2010(17050)
- 2009(16425)
- 2008(15523)
- 2007(13794)
- 2006(12358)
- 2005(10796)
- 学科
- 济(76606)
- 经济(76505)
- 管理(55171)
- 业(52313)
- 企(39335)
- 企业(39335)
- 农(32641)
- 方法(31150)
- 数学(26560)
- 数学方法(26102)
- 农业(21852)
- 财(20418)
- 业经(20193)
- 地方(19582)
- 中国(19490)
- 制(18621)
- 环境(16078)
- 学(15141)
- 体(12712)
- 理论(12389)
- 划(12077)
- 贸(11771)
- 贸易(11763)
- 易(11368)
- 银(11311)
- 银行(11297)
- 务(11155)
- 融(11151)
- 金融(11147)
- 发(11143)
- 机构
- 学院(268600)
- 大学(261476)
- 济(102791)
- 管理(100774)
- 经济(100267)
- 研究(88253)
- 理学(86624)
- 理学院(85596)
- 管理学(83697)
- 管理学院(83216)
- 中国(66714)
- 科学(55532)
- 京(54404)
- 财(49722)
- 农(48385)
- 所(43660)
- 江(42909)
- 中心(41773)
- 业大(40901)
- 研究所(39444)
- 财经(38330)
- 范(37975)
- 师范(37625)
- 农业(36667)
- 经(34365)
- 州(33951)
- 北京(33161)
- 院(32101)
- 省(32089)
- 经济学(30581)
- 基金
- 项目(182433)
- 科学(143847)
- 研究(134996)
- 基金(130613)
- 家(112911)
- 国家(111916)
- 科学基金(96658)
- 社会(86273)
- 社会科(81423)
- 社会科学(81401)
- 省(76630)
- 基金项目(69730)
- 教育(61898)
- 自然(61657)
- 划(61078)
- 自然科(60116)
- 自然科学(60102)
- 自然科学基金(58910)
- 编号(56061)
- 资助(53045)
- 成果(44598)
- 重点(41241)
- 发(40351)
- 课题(39317)
- 部(38689)
- 创(37832)
- 制(37346)
- 创新(35303)
- 国家社会(35012)
- 科研(34534)
共检索到401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有机更新视角探索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旅游驱动下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深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困境识别和乡村振兴内在发展需求辨识,提出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由物质空间更新、社会网络和谐、文化基因延续局部更新到整体更新的实践路径;②2013—2022年,十八洞村人居环境物质空间由产业单一、设施欠缺、环境污损向宜业、宜居、宜游转变;社会网络由关系网络断裂、社会秩序失衡向有机秩序传承、权力场域协调转变;文化基因由文化景观破碎、传承主体流失向聚落“双修”和文化“双创”转变;③十八洞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中,主体培育、动力激活、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创新驱动机制协同,推动人居环境由单向局部更新转向多维整体更新,扎实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社会、文化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琼 陈国生 范润卿 陈慧卿
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在综合专家访谈结果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化评价指标;对具体权重进行分析时,利用了层次分析法,明确了指标的具体比重,实现了量化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文章基于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常宁市为例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利用科学且全面化的方法,对区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价内涵做出研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绩效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易韵 刘兴月 李伯华 刘沛林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艳
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腊尔山是典型的贫困纯苗族村寨地区,自从2013年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后,5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十八洞村村民充分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改变当地落后状态,并由此总结出了影响全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十八洞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我国当前实施的乡村战略振兴战略计划提供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
关键词:
湘西十八洞村 乡村旅游 精准扶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钰彬 李斌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协作,但目前乡村建设仍是以“自上而下”为主,易造成资源配置不当、村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以传统村落L村为例,运用问卷、访谈及图绘等方法,分析了乡村更新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角色转换、工作内容、参与方式及相互作用。文章指出,研究团队转变为更新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村民不是被动接受方案,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议者,研究团队与村民相互支持形成较均衡的协作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希 张茜 张汝婷 盛韵琦 舒馨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乡村旅游人才短缺和人才培养路径不完善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湖南省为例,系统分析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湖南省具有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优质的培养平台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构建了全方位联动的在职培训和立体化的“双创”孵化培养模式,稳步提升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领域人才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然而,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乡村旅游师资不足、乡村旅游本土课程开设不足、复合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合作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为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开设乡村旅游特色课程、实施复合型创新型紧缺人才工程、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龙翔宇 窦银娣 杨馥端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陈勤昌
居民点的空间重构优化助益于乡村转型发展与空间有机更新,是推进传统村落活化传承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旅游型传统村落崇木凼村为案例,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景观基因分析、遥感解译与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精准识别居民点内外系统空间重构演变特征,深刻探讨空间重构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景观基因与民居建筑组成崇木凼居民点空间重构的主要内容,景观基因表现为轻微变化但相融于本土的协调特征,新旧景观和谐共生、传统风貌动态延续;民居建筑表现为整体层面上聚居形态特征明显、建筑功能由单一向复合演变,局部层面上空间有序拓展。(2)崇木凼村外部系统对居民点起引导和约束作用,呈现出近路性、中心性和亲水性特征,即距离道路、基础设施和水域越近居民点越密集。(3)在外部环境驱动和内部要素响应下,崇木凼村以“文化延续—空间有序—物质更新”三维重构路径,推动村落居民点空间要素重塑、空间格局优化和空间组织营建,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空间、物质基础,进而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会平 蒋淑玲 陈洁 刘宏亮
文章在提出乡村人才创业素质评价的一般程序的基础上,结合乡村人才自身特点,建立了乡村人才创业素质指标体系和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该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模型具备较高的科学性,进而提出乡村人才素质的提升路径,为政府提升乡村人才创业素质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AHP 乡村人才 创业素质 评价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飞飞
科技进步和观念提升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长足动力,电子商务已渗透到生活各方面,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也在逐步探索,应用互联网营销将本地特色产品买到全国,甚至畅销全世界,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探讨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目前湖南省农村生态概况和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发现受农民自身意识、知识结构局限、交通等物流硬件建设落后、专业电子商务营销人才奇缺、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借鉴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地区所具备的软硬条件,提出多条合理解决建议,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借鉴先进、高效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以实现湖南省乡村振兴,农民快速脱贫,实现小康生活,达到农业经济与电商经济的共生、和谐、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伯华 郑始年 窦银娣 刘沛林 曾灿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双利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开发不当、传统乡土文化受到冲击、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冀望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优化升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艳华
本文因循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营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的逻辑,以4P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分别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营销现状,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渠道建设、促销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四点营销策略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营销策略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